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

2015-06-10 20:08广州市审计局广东广州510060
商业会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商誉竞争力指标

(广州市审计局 广东广州510060)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生命,不仅对企业内部组织和经营管理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还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审计作为一项具有独立监督性、客观评价性、经济内容性的保障活动和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改进和防范风险管理,控制和督促管理效果,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经济目标。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审计,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信息的需求,还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深入了解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真实情况,以注重改善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培养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努力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如何通过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以不断改进和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进而不断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前诸多企业所面临的一项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方面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远未形成理论体系。

本文拟在整合前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定义,进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期通过对上述两方面的探索,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更加丰富、规范并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开发、培育以及提升提供参考。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概念

现阶段,国内外尚未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概念给予统一的定位,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新立(2002)认为核心竞争力审计是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对象,由较高层次的审计人员,围绕着企业是否存在核心竞争力及其将对企业产生何种影响的诊断式、评价式审计。李雪、彭研、马蒙(2003)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无形资产构成的,无形资产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载体,核心竞争力审计是一种建设性审计。张庆龙(2006)指出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其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核心就是无形资产审计。吴秋生、冯永(2006)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战略性无形资源的支持,而无形资源的实际内容是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审计就是对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这三力有机结合构成的能量源进行审计。邱高松(2008)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就是对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核心管理能力、核心制造能力、核心市场能力实施的审计,属一种新型审计,又是企业审计向纵深层次的发展,归属企业能力审计。何雪锋、韩双江、李大帅(2011)将核心竞争力审计定义为由独立的审计组织及人员按照授权或接受委托,依据相应的审计标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管理情况进行监督、鉴证、评价和控制,以不断改进核心竞争力管理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水平,进而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审计活动。

尽管学术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概念论述不完全一致,但共同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是以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实状况、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为目的,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审计。

笔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以及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组织实施的,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审计对象、根据制定的审计方案进行证据搜集及分析,并依据相应的审计标准和法规,对其作出评价、提出建议及形成报告,以期不断改善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水平的一种审计活动。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

审计内容是审计客体的具体化,是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活动的深度问题。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内容,就是要探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到底审什么。而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被审计单位绩效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的依据。只有明确界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审计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客观公正、保质保量。

纵观已有研究文献,国内外仅有少数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且各自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论述,尚未就基本内容框架达成一致意见。就现有研究资料和审计实践来看,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有价值性、可延展性、不可模仿性等特征,笔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商誉、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人力资源等五部分,并针对上述五方面选取了初步指标进行评价。

(一)企业商誉。我国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将企业商誉视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并把企业商誉认定是与企业整体相联系的无形资源,其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在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中体现。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

外购商誉的计量可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收益现值法。商誉价值=该企业每年的超额利润×该企业年金现值系数。二是收益资本化法。商誉价值=该企业年平均超额利润/行业平均利润率。三是总体评价法。商誉价值=购受企业投资成本-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自创商誉的计量可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割差法,也称间接法。其计量公式为:自创商誉价值=企业整体价值与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价值之和。二是未来超额收益现值法,也叫直接法。其计量公式为:自创商誉=∑企业每年预期超额收益×每年折现率。

计量自创商誉或外购商誉的价值所需数据资料均可从企业历史资料中取得。

(二)企业文化。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部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它影响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能力、经营管理、企业形象等方面,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补充,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

1.物质文化。具体指标包括质量意识及管理体系、独特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的知名度、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核心产品的前景、新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企业现代化程度、核心技术的独特性和难模仿性、企业形象、文化生活设施等。

2.制度文化。主要指标包括组织架构、管理机制、操作规程、信息化管理及沟通、对待冲突的容忍度、决策体制的效率、员工对企业决策的参与意识、奖惩机制、创新机制、责任制度等。

3.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具体指标有企业战略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凝聚力、企业家理念、员工理念、员工忠诚度、企业目标定位、企业哲学和企业精神风貌等。

上述各方面指标可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和重点人员访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调查。

(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作为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活跃的因素。由于企业创新包含制度(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等,那么企业创新能力就是包含上述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1.制度(体制)创新。是指及时改变由于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适应资源获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三种能力提高的制度安排的能力。主要通过制度(体制)的完善程度、有效程度等方面来衡量,可通过专家来评定。

2.组织创新。通过组织结构的优化程度、组织结构的柔性等方面来体现,反映企业组织创新能力的强弱,可由专家来评定。

3.管理创新。通过领导对创新的支持度、管理人员素质、员工的培训投入、知识管理程度、应变速度和调节能力等方面来衡量。

4.技术创新。通过专利拥有比例、专利申请数、新产品的创新度、科研成果转化率、收录论文数等指标来衡量。

5.产品创新。通过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值率、投入产出率以及同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等指标来衡量。

6.营销创新。是指反映企业发现可以带来价值创新的市场机会,并加以利用的能力。通过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增长率、新增营销网点数、新增营销人员比例和素质水平等指标来衡量。

上述各方面指标可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和重点人员访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调查,并可从企业历史资料中取得部分指标计量所需的数据。

(四)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指企业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迅速有效的调整能力,是形成、培育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关系协调能力、风险管理能力。

1.学习能力。通过企业成熟度、组织结构、学习文化、内部学习交流环境、领导支持程度、员工学习精神、学习氛围、知识共享以及团队建设等指标来衡量,并且这些指标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2.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获取、甄别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加工处理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加工处理技能的普及率与先进性,信息消费能力,网络营销应用率,市场调研能力等指标来衡量。

3.关系协调能力。具体衡量指标有内部协调、外部协调、协同管理、纠纷处理效率、反馈问题处理速度、信息传递及时率、人际交往状况、信息资源可视性等。

4.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公司治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企业家战略能力、人员配置、人员素质、风险管理意识、教育和培训机制、监管机制、预警系统与应急预案、沟通机制、动态能力等指标来衡量。

上述各方面指标可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和重点人员访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调查。

(五)人力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由包括企业的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营销能力、连带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在内的综合反映。而企业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其创新能力的大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其反应能力、营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大小,企业生产工人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其生产制造和连带服务能力的大小,因而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即人力资源状况)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水平。故可以从以下七方面进行考核:

1.人才规模。衡量指标有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技能人员三者各自的数量等。

2.员工结构。衡量指标有性别结构数及比例、年龄结构数及比例、学历结构数及比例、职称结构数及比例、学科专业结构数及比例、员工中科技活动人员数等。

3.人才投入。衡量指标有员工平均培训时间和培训费用投入、引进或使用核心专业人员的投入、科技人员人均科研经费支出等。

4.员工素质。衡量指标有人均专利申请数、人均专利授权数、人均省级以上论文数、地市级以上课题数、副高以上职称人数等。

5.员工动态。衡量指标有员工流动率、人才流进流出比等。

6.员工满意度。衡量指标有薪酬制度、员工关系、员工归属感、晋升制度、离职率等。

7.顾客满意度。衡量指标有投诉率、顾客忠诚度、市场占有率等。

计量上述各方面指标所需数据资料均可从企业历史资料中取得。

四、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一)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理论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方面的理论研究甚少,特别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工作程序、质量控制制度、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等方面尚未涉及,距离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相距甚远。而审计理论又是审计实践的抽象综合和指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实践活动的开展。因此,要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并用以指导审计活动的开展,则应着力加强理论研究,构建起一套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指标评价体系。在审计实践中,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笔者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为审计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本文仅就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性评价指标作了初步尝试,但由于企业各有差异,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和权重而有所不同。此外,评价指标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定量化的指标,还含有如企业文化、学习能力、组织创新等难以用科学方法予以量化的指标,而这些有时更能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的评价指标的缺失,将使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受到影响。因此,在审计实践中需要一定数量的专家参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的组成内容和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同时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就上述两方面进行协商对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将对审计评价结论的客观性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报告框架。从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检索来看,目前国内还没有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审计报告进行专门的研究。笔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报告应根据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和评价指标等方面,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同时突破传统审计报告模式,以披露和评价如企业背景、企业员工和客户、知识基础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相关信息为起点,逐步过渡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的讨论与分析,最终实现审计报告的评价目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报告至少应包含基于对企业商誉、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审计的内容和对上述信息进行解释及补充披露其他重要信息的说明书两个部分。

猜你喜欢
商誉竞争力指标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新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研究
在商誉泡沫中寻找投资机会
吴通控股:商誉减值情况会在年报详细披露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