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琳
摘 要 高校教师的职能也不仅仅是传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还在于通过知识转化、科技成果转让等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直接的社会服务。因此,明确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的角色与职责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社会服务 角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5.037
Role of College Teachers in Social Services
CHENG Jialin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University teachers are not just the traditional function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ersonnel training, but also through knowledge transfer, the transf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provide direct social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herefore, clea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social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society has a crucial importance.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social service; role research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是指高校教师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智力优势,通过各种劳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直接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从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经验看,其都是充分利用了自身的特长,比如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服务等,由此可见,高校教师高质量有效的社会服务会为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1 我国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民主化进程的日益深入,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角色定位也应适应国家政策与社会形势的变化,为社会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更好的研究成果。
(1)创办科技园和创新中心,成为高校科技产业的带动者。大学科技园最重要的作用是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发展的平台和外部环境,引进一些具有上升潜力和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还可以对入园的初创企业的薄弱环节提供相应的支持,使其迅速成长为具备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创立科技园和创新中心,带动高科技产业发展是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重要角色之一,也是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的普遍方法。
(2)研究课题深入企业,成为校企合作的促进者。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深化校企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科学研究的主体力量,应主动了解企业需求,提高自身能力,以研究课题为切入点,课题可以来源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新产品开发,也可来源于纵向相关课题,但前提是可以为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的研究项目,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的结合。
(3)提供咨询服务,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智力支持者。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比如在高校内教授级的专业咨询,还可以深入到各种公共场所开展面向大众贴近生活的咨询服务,使高校成为区域信息咨询服务中心。高校教师通过咨询服务,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发展,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智力中心。正如纳伊曼所说的,当代“高等教育机构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轴心又是文化发展的轴心,也应该成为周围社会的源泉”。高校教师利用自身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学科综合的优势,为地区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思想引领,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高校教师是高校的主体,同时也是社会的精英群体,在传到授业解惑的同时应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活跃精神文化活动,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贡献力量。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研究方向开展和组织面向社会的文化活动,如讲座、音乐会等,还可以开展送文化进企业、送文化下乡等活动。高校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和辐射源,而高校教师则应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2 实现我国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角色的途径
2.1 树立正确的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观念
高校社会服务的最早提出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里斯·范海斯曾说,“服务应该是大学唯一的理念” 。这种观念对我国高校教师进行社会服务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高校在现实工作中应将这种观念贯彻到底,教师也应主动将这种观念内化,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真正正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1)树立高校教师科学有效的社会服务思想。高校发展的根本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的根本是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这就要求高校的社会服务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首先高校教师要认识到科学有效的社会服务可以创造的价值及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以便使其踊跃地参与到社会服务之中。再者就是高校教师要明确在社会服务中可以有哪些作为:一方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经济价值;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参与到社会发展规划,建言献策,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2)强化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对高校社会服务的形式、内容和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增强社会服务意识。高校要进一步引领高校教师端正社会服务方向,理清社会服务思路,深入拓展服务内涵,增强社会服务的影响力,努力提升高校在社会中的公信度,竭尽全力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社会服务。endprint
2.2 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能力
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是其提供社会服务的智力基础,所谓社会服务能力,是指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智力产品和智力服务的综合能力。高校教师作为高校社会服务的行动者,其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
各大高校可以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同时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学科综合交叉优势,解决社会技术难题。高校教师要抓住经济建设这条主线,结合各领域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尤其是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研究,把生产的难点热点作为科研的重点,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层次及水平。一是高校教师在选择科研课题时,要充分了解社会发展地的需求,以解决最切合实际的问题为标准。二是重点抓好技术创新。高校教师在了解社会需要的同时,在技术层面也要具有前沿性,强化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市场把握能力,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应用性技术,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挥高校科引领社会发展主力军的作用。
2.3 拓宽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领域
高校教师社会服务领域即高校教师进行社会服务时所涉及并产生影响力的范围。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领域几乎可以涵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高校教师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时不应局限于特定的几个点,而是应该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形成全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领域。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本质是为社会提供智力产品和智力服务,按其性质和形态,主要划分为人才培养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几个方面。人才培养是核心,科技服务是关键,信息服务占有重要地位 。
(1)建造培训服务中心。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但培养的目标并不局限于在校学生,高校拥有着一支优秀的精英团队,同时具备着优越的办学设施和场地,应成为社会的培训服务中心,辐射周边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建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服务中心,这样的社会服务形式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建造科技服务中心。高校教师开展科技服务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真正解决社会发展中多面临的实际问题,建立科技服务中心重要的就是社会服务的物质基础即实体基地的建设。高校应加强实习基地、社会服务实验室的建设,高校教师以此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于社会实践,带动高校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3)建造信息咨询中心。高校教师要准确把握国家的战略目标,同时结合各地的现实发展需要,适时调整高校的学科建设,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技术的支持;高校教师还可以深入到生产实践中,现场提供咨询服务,解答疑难问题,这样不仅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还弥补了高校教师实践的不足,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2.4 构建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机制
高校教师在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与范围的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1)建立专门的社会服务管理机构。政府和高校都应设立专门的社会服务管理机构,作为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总指挥,并落实相关责任人,对其服务方向具有引领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纠正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使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专业化和规范化社会服务体系。
(2)健全社会服务的管理制度。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因缺乏健全社会服务的管理制度而在开展社会服务的实际中表现为无头绪、杂乱无章。健全社会服务的发展规划、规章、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是高校教师顺利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保障,只有这样高校教师才能在社会服务时有章可循,依据完善的社会服务管理制度,规范有序地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对服务的成效有了制度化的保证。
(3)完善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激励机制。在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似乎只关注到了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数量,很少将社会服务工作计入其中,影响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因此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高校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高校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同时应把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到高校教师工作考核中来,并将其作为高校教师评优、晋升乃至津贴福利的指标之一,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其次,高校应设立一定的社会服务专项资金,以保证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时没有后顾之忧,同时也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升辽宁高校社科专业教师胜任力研究》、项目号:JG12DB330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琳.地方高校社会服务问题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7.14.
[2] 叶锦龙.高校教师直接参与社会的职能探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5(4):35-36.
[3] 李浩然,林杰.基于大学特色发展的高校社会服务研究——以辽宁省高校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7):7-8.
[4] 刘侠.基于文化视角的威斯康星理念研究[D].河北大学,2010.
[5] 德拉高尔朱布·纳伊曼.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