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络法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治疗观察*

2015-06-07 02:00康英梅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6期
关键词:皮化生萎缩性通络

康英梅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特征是胃黏膜出现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易伴发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1]。中、重度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称胃癌前病变(PLGC),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伴随发生。因此开展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干预治疗对胃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现代医学而言,中医药辨证施治有较大优势。南昌全国第五届脾胃病会议上通过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痞”的病名,相关学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宏观辨证应以“胃痞”命名,并将“胃痞恶化”作为胃癌前病变的对应称谓。本病的发生发展是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过程,久病邪壅胃腑致脾胃虚损,经络瘀滞,生化为毒。故本病以“胃络瘀阻”为基本病机,治疗上应以“活血通络,化瘀散结”为基本治则,佐以“益气”、“养阴”、“利湿”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消化内科门诊接受系统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患者或肠化生患者80例,均经胃镜活检证实存在以上情况,因上腹部隐痛、腹胀、反酸、食欲缺乏等症状就诊,符合诊断标准[2]。对其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胃复春片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活血通络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7.3±5.1)岁;病程(14.1±6.2)年;胃镜及病理分级:轻度19例,中度12例,重度9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8.4±4.9)岁;病程(14.5±6.0)年;胃镜及病理分级:轻度18例,中度14例,重度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年龄>18周岁,入院后临床资料完整。(2)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医务人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每个研究对象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27分,排除认知功能损害者。

1.3 排除指标 (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入院有各种急、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4 对照组治疗方法 胃复春片具有活血解毒、健脾益气等功效,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疗效,常将其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药物。方法:口服胃复春(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生产)4片/次,3次/d,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服用效果。

1.5 观察组治疗方法 主要应用活血通络法,自拟活血健脾方治疗,组方如下(可随症加减):党参6 g、炒白术10 g、茯苓10 g、枳壳6 g、莪术6 g、丹参12 g、川芎6 g、当归12 g、三七3 g(冲服)、白芍10 g、乌梅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疗程为6个月。疗程结束后1个月内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1.6 肿瘤标记物比较 采集研究对象5 mL静脉血,抽血时间在凌晨6点。血样抗凝,放入离心机内,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置-15 ℃冷冻冰箱保存,集中使用日本日立生化分析仪分析测定CEA、CA199、CA125 水平[4]。

1.7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EA、CA199、CA125水平。

1.8 疗效评价 参照文献[3],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食欲增加,病理复查不典型增生恢复正常或由重度转为轻度;(2)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不典型增生由重度转为中度或由中度转为轻度;(3)无效:临床症状及病理无改善且无恶化者。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9 统计学处理 将资料录入SPSS 18.0软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频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891,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CEA、CA199、CA125水平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EA、CA199、CA12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EA、CA199、CA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CEA、CA199、CA125水平均发生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发展结局,是胃上皮和肠化上皮在再生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发育异常现象,临床上常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5]。有学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平均癌变时间为13.5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平均癌变时间为12.7年[6]。因此及时治疗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对预防胃癌的发生非常必要。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确诊主要靠纤维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性检查[7]。随着胃镜和组织病理检查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胃炎癌前病变的诊断率也逐渐上升,并且发病年龄有向年轻化方向发展趋势。目前,众多学者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治疗方面作了很多工作,相关研究结果也证实通过药物等治疗手段改善或逆转肠化生以及上皮内瘤变则在阻止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发展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8]。但传统西医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加上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多患者难以坚持。有学者认为胃癌前病变与浊毒相关,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可致浊毒内蕴[9]。因此浊毒是胃癌前病变的病机。浊毒蕴于胃腑,胃络损伤,气血生化乏源,胃黏膜失于濡养,导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本病病位在胃络,以络脉瘀阻、脾胃虚弱为基本病机,气滞、湿热、痰浊、瘀血为基本病理因素,胃络瘀阻贯穿病程始终,治当注重活血通络、健运脾胃[10]。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CEA、CA199、CA125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CEA、CA199、CA125比较(s)

*与治疗前,P<0.05

CA199 U/mL组别 CEA μg/mL CA125 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34.1±4.5 5.9±1.3* 57.4±16.1 22.1±7.8* 55.4±14.2 15.4±4.5*对照组(n=40)34.3±4.6 12.5±2.6* 58.1±8.5 36.5±6.5* 55.6±13.4 19.6±6.2*t值 0.82 6.93 0.57 6.52 0.62 6.3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因此本次研究中笔者自拟活血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EA、CA199、CA125水平比较差异也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健脾汤方中一则以党参、白术、茯苓健脾,枳壳行气为主,二则以莪术、三七、当归、丹参、川芎等活血通络为要,添白芍、乌梅、炙甘草养胃和中,以防耗伤胃阴。脾贵在运而不在补,可选用党参、炒白术等平补之品,同时应酌情配伍行气之品,如枳壳等,使补而不滞;当归补血活血,三七化瘀生新,丹参、川芎活血化瘀止痛,莪术破血逐瘀理气,故方药重在活血[11-12]。胃黏膜屏障功能在胃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胃黏膜屏障的损伤修复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增殖失衡及各种神经介质和体液调节关系密切。胃黏膜屏障损伤程度又与PLGC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13]。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使局部缺血缺氧得到改善,有利于炎症吸收、萎缩腺体恢复及上皮内瘤变的消退,从而对患者病变的胃黏膜进行修复[14]。而稍佐酸甘化阴之品可增加胃酸浓度,使胃泌素得以正常释放,胃分泌功能趋于正常[15]。

综上所述,活血通络法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及组织病理,明显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疗效,降低CEA、CA199、CA125水平,从而可治疗癌前病变及防治癌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

[1]刘统青,袁建喜.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34-35.

[2]张杨,王静滨.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93-94.

[3]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1):2697-2700.

[4]郭遂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中医组方思路[J].国医论坛,1993,8(5):28-29.

[5]陈素梅,李芳芳,张丽萍.胃癌癌前病变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5):116-118.

[6]李达斌.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58-159.

[7]冼丽英.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及HER2检测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80-83.

[8]董青,侯丽,田劭丹,等.胃癌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134-136.

[9]李树标,庞家善,徐奎,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2,6(2):113-116.

[10]于中麟.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3,32(3):7-11.

[11]杨少波,王孟薇.胃癌前黏膜变化的自然演变规律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13,25(8):256-258.

[12]刘冬梅.化浊解毒方对胃黏膜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及组织病理学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9(3):160-161.

[13]徐炜,卢敏,韩峰,等.血清CEA、CA199、CA125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4(6):624-625.

[14]Jokin N ,Park Y S.Clinicopathologcal features of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J].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4,59(6):154-156.

[15]林三仁,于中鳞,胡品津,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结果比照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1,20(3):199-201.

猜你喜欢
皮化生萎缩性通络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