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任民
(1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博士生,北京100044;2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038)
高速铁路基准票价制定方法的探讨
赵娟1任民2
(1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博士生,北京100044;2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038)
旅客票价制定是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基准票价是高速铁路票价制定的基础和核心。论述了基准票价制定的重要意义,基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以及上下分开的财务核算思想,提出制定高速铁路基准票价的方法,并通过算例演示了该计算方法。
高速铁路;运营成本;基准票价
我国正在运营的高速铁路(包括城际铁路)已达到9 758 km,铁路旅行的快速性有了大幅提高,极大地丰富了铁路运输服务产品。然而高速铁路投资巨大,如何使其投入运营后发挥效益,得到大的投资回报,是运营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速铁路的价格作为运输方式的核心竞争因素,其制定方案是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充分发挥其技术经济优势,提高运营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速铁路运价制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运输成本、利润率、居民承受能力,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价等[1]。目前提出有关高速铁路客票定价的理论和方法较多,如文献[2]在基于价值导向定价、成本导向定价、竞争导向定价和基于效益最大化定价基础上,提出运用综合指标点数方法的综合定价;文献[3]提出基于多层次规划模型、Logit模型、系统动力学等定价方法;文献[4]从旅客出行费用和市场竞争角度,采用与航空出行总费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与航空竞争条件下长距离高速铁路客运票价制定问题;文献[5]基于收益管理理论,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研究了高速铁路的差别定价问题。各种定价方法各有特点,分别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
制定高速铁路客票价格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市场化原则、差异性原则、公平合理原则等,但最基本的是要遵循价值规律原则。高速铁路运价要能够补偿生产过程的各项必要耗费,满足运营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使运营企业获取合理的利润、不断发展进步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将高速铁路的运营成本问题考虑在定价策略之内是必然的。运输总成本(可变成本加固定成本)也是国家核算铁路运价总水平的依据。高速铁路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其总体经营目标是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取相应的利润,客票定价必然要受这一总体目标的支配,并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而服务。
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巨大的投资、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及面临的激烈竞争也决定高速铁路的运价体系应保证各投资主体的收益。从目前国外已经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来看,各国高速铁路旅客运价都是在正常运营情况下,以能够支付合理的运营费用,取得一定的盈利,并且及时偿还高速铁路建设投资为依据加以制定的。法国TGV高速铁路和日本新干线的旅客票价都是由基本票价和加价两部分组成。我国航空运输企业也是根据企业的直接运营成本、间接运营成本估算出每一个航班的“座公里成本”或“吨公里成本”,加上公司期望的合理利润,形成基本的客运价格。合理定价是关系高速铁路正常运营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于基础设施占很大比重的高速铁路来说,成本定价是制定价格比较理想的选择,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无论是进行收益管理还是需要地方补贴,都必须以运输成本为基础。因此,高速铁路旅客票价也应该在包括基本票价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市场和其他因素予以确定,其他各种定价策略也都必须以基本票价为基础。而成本定价是基准票价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基准票价是高速铁路票价制定的基础和核心。
制定基准票价的成本加成定价方法是以成本为基础作为制定产品价格基本依据的一种定价决策方法。这种定价决策强调对企业产品成本的充分补偿和盈利的可能,企业的定价必须以产品成本为最低界限,在保本的基础上考虑不同的情况制定对企业最为有利的价格[6]。其基本原理是:产品价格应该涵盖产品成本和目标利润。过去在客货共线的情况下很难计算区分出客运成本和货运成本,目前高速铁路运营相对独立,各条高速铁路始发点和终到点也相对单一,使高速铁路根据年运输总支出计算客运成本成为可能。所以成本应成为确定高速铁路客运价格的基础和依据。
高速铁路运营成本按经济性质分为工资、材料、动力、折旧、资本成本和其他综合支出等。工资是指支付给高速铁路运营生产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人员的劳动报酬;材料是指旅客运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配件、油料、工具、劳动保护用品等实物形态的物品;动力是指高速铁路运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电力支出;折旧是指固定资产所产生的折旧;资本成本是指高速铁路运营过程中所承担的资产占用资本的成本;其他是指不属于以上各种要素的费用支出,如运营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损失、生产部门的办公差旅费、劳动保护支出等。
高速铁路运输成本还可按成本习性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客运量范围内相对稳定的支出,例如折旧费、修理费中的大部分是相对固定的。变动成本是指基本上随客运量的增加或减少成比例变化的支出,例如机车牵引燃料费和修理费,运输用固定资产,诸如线路、通信信号设备、房屋建筑物等的维修养护费,职工工资,一般生产费用中的燃料、电力、水费及机械设备运用维修费等。
高速铁路线路和车站等基础设施提供了高速列车运行的平台,运输生产的表现形式是车公里,所形成的最终产品是人公里。假如一条高速铁路,我们按运营成本的使用将费用分为:线路、车站等固定设备的年折旧养护维修费S1;车站运营管理和线路维护人员年工资总费用S2;车站和线路年运营管理费用S3;除以上三项外的车站和线路运营的年其他费用S4。在该条铁路上开行的高速列车有N对,则S=S1+S2+S3+S4为该条高速铁路线路和其连接车站在既定开行列车对数下的年运营总费用。这些费用应该由所运营的全部列车分摊,则每车公里分摊的基础设施运营成本为:
式中:Li为第i对高速列车在该高速铁路线上运行距离(km)。
假如一列高速列车(车底)包括折旧维修在内的固定成本为T1,列车运营包括电力能源消耗、餐饮服务等可变成本为T2,乘务人员工资为T3,其他成本费用为T4,则该列高速列车(车底)运营每列车公里分摊的车辆运行成本为:式中:l为该列高速列车在该高速铁路上日往返运行长度(km)。
若每列高速列车客座定员数为Z,则每人(客座)公里分担的平均成本为:
式中:α为客座上座率,应根据客运量情况确定。如果考虑一定的利润和营业税收,则:
式中:β为成本利润率,θ为营业税收率。Pc′可以看成高速铁路客票的基准票价。
显然,上述分析过程实际是上下分开的财务核算思想,而Sc可以看成是所有运营列车公共分摊费用,Tc为一列运营列车自身产生的每列车公里分摊的平均费用。
一条独立高速(城际)铁路长约120 km,连接两省会大城市A和B,中间途经两地级城市C和D。假设线路、车站等固定设备年折旧及养护维修费86 000万元,车站运营管理及线路维护人员年工资总额1 500万元,车站及线路运营管理费用年2 300万元,车站及线路运营其他费用年1 000万元;如果在A和B间日开行高速列车88对,则由式(1)计算每列车公里承担的车站线路基础设施运营成本为:
全线运营使用8个固定车底循环运营,每列车底编组8辆。每列高速列车年折旧维修等固定成本6 400万元,能源消耗、餐饮服务等可变成本2 200万元,乘务人员工资总额100万元,其他成本费用400万元。假如该列编组列车(车底)每天承担往返11对车次运营,日运行里程累计l=11×2×120= 2 640(列车公里),则由式(2)测算每列高速列车(车底)运行列车公里平均成本为:
若每列车定员600人,上座率α按0.8取值,则由式(3)计算每人(客座)公里分担的平均成本为:
如果再取β=5%,θ=3%,则由式(4)计算每人公里基准票价应为:
对于一条新建高速铁路,可以在客运量预测基础上,依据列车开行方案及既有高速铁路运营数据,按照上述思想初步测算出该高速铁路客票基准票价,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按照速度、服务水平、出行时间的不同制定不同形式的结构票价。
[1]刘保健.对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运营效益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 2010(5):30-32
[2]王修华.客运专线旅客票价制定机理研究[J].铁道勘察,2008(2): 91-93
[3]陈东,李永辉,吴刚.铁路客运专线客票定价研究[J].中国铁路,2010(10):26-28
[4]张红亮,杨浩,魏玉光,赵鹏.与航空竞争条件下长距离客运专线列车票价制定[J].中国铁道科学,2009(3):134-136
[5]王煜,李一林.客运专线的差别定价与存量控制研究[J].科协论坛,2013(6):154-155
[6]于川.刍议对铁路股份制运输企业应实行上下限运价管制的体制[J].铁道经济研究,2006(5):11-14
(责任编辑:魏艳红)
The formulation of fa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speed railway operation management.Furthermore,benchmark fare is the basis of othe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benchmark fare formulation. The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fixed and variable costs including the upper and lower financial separation idea.In the end,the method is illustrated by an example.
high-speed railway;operation costs;benchmark fare
A
1004-9746(2015)03-0028-03
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