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
——编辑的必备素质

2015-06-06 10:45孙晓红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4期
关键词:江城视点通讯员

□孙晓红

(江城日报社,吉林 吉林 132000)

责任心
——编辑的必备素质

□孙晓红

(江城日报社,吉林 吉林 132000)

做编辑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有责任心,编辑既是记者稿件的第一位读者,相对来说,也是版面的最后一位把关者。编辑工作中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这个岗位上,就应该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笔者认为,编辑的工作主要就是选稿、改稿,对记者的稿件进行再加工。而一位好的编辑就是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对社会负责、对新闻负责、对读者负责、对自己负责,使每一篇稿件都能以最好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

对社会负责

党报社会新闻应该兼具党报权威性与都市类报纸的可读性,应该充满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应该更“耐读、耐人寻味”。

《江城日报》是吉林市委机关报,我们的社会视点版稿件要有可读性,但又不能过度炒作、渲染一些负面新闻。在社会新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负面、消极的内容,在进行报道时,应该特别注意选材。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舆论导向和社会效果,不能为迎合少数受众的低级趣味而不加选择地和盘托出。

负面信息披露有分寸。比如,个别人有悖于道德的行为,坑蒙拐骗、色情暴力之类的丑陋现象,以及一些交通事故、人为的灾难等等,在它成为新闻之前只是一种信息的原始状态,使它成为见诸报端的新闻报道是需要采编人员加工的。而编辑在加工过程中,应善于取舍,详略得当,而不是推波助澜,尽量做到将负面新闻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2014年8月29日见报的《不堪孩子病痛折磨 母亲吊死亲生女儿》一文,写的是因孩子常年生病,母亲不堪经济、精神的双重压力,带着孩子去上吊的新闻。这篇新闻老百姓肯定喜欢看,但笔者看完稿件沉下心来一想,这种新闻不宜过度渲染。笔者在编辑时把一些母亲如何帮孩子上吊、孩子如何哀求妈妈的细节删掉了,最终只留了300多字,只保留了基本的新闻事实。

对通讯员稿件的选择上要慎之又慎。由于受到地域、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分散在各地的通讯员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驻地记者的职能,这些通讯员所提供的新闻稿件,使我们的新闻触角伸得更远,报道的内容更丰富。但是由于通讯员一般缺乏专业的新闻训练,对新闻的发现、提炼和采写往往不到位,因此在选用、编辑通讯员稿件的过程中,就需要编辑更加地用心。比如,有的通讯员受其所处单位的利益要求等影响,写稿的落脚点往往在于宣传单位业绩上,这样的通讯员稿件就会掩盖了新闻的真正价值,这就需要编辑对通讯员稿件再挖掘,与通讯员及时沟通,了解出真正的新闻。另外,对通讯员稿件,要从是否符合逻辑性、是否有悖常理,以及一些敏感话题的提法,甚至字词句等多个方面仔细推敲,确保准确无误方敢使用。

对新闻负责

要有新闻敏感。是好新闻就不能让它埋没,一定要尽可能把新闻做足。2014年8月29日,《江城日报》社会视点版刊发的《龙东小区有个百事通》一文,第一遍看记者稿件时,一句话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位社区里的好心人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贴在了社区门上。一般来说,我们不会轻意把手机号码留给不太熟的人,怕被打扰,尤其是下班以后,谁都不愿意手机总响,可这位好心人却主动把电话号码公开,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随时找到他,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却反映出了人物的不平凡。笔者立即与记者沟通,把这个细节做强,使人物更加丰满。社会视点版的凡人故事专栏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好评,在编辑此类稿件时,要把握的就是采访对象不一定是可歌可泣的人,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事,但却在我们身边,跟我们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平常百姓有爱、有坚持,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这就是好人,这就是感动我们的好人。

不怕麻烦,把功夫做足。遇到好的突发事件时,即使需要等,可能会晚下班,也毫无怨言。这一点,部门主任和副主任都做得非常好。社会视点版经常会有救人、车祸等突发事件,我们大多会撤掉原定的稿件,将突发新闻及时地发布出去。

对新闻负责还体现在一点就是要不断质疑,发现记者稿件中的不当之处,然后加以改正。质疑就是要抱着一种探索的态度对已经肯定的问题加以查证复核,也就是对稿件中的逻辑性、合理性,甚至是字词句进行推敲,求得准确、完善的答案。质疑在编辑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编辑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如果对文稿中的问题看不出来,看出来而处理不了或处理不好,本来不是问题而认为是问题并加以错误处理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编辑失误。编辑要从比作者更高的高度,从总体到细微发现问题、挑出疑点,并加以解决,这是最能体现编辑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最能检验编辑的素质。

对读者负责

做到对读者负责,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对待一些求助类的稿件时,要站在求助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谅别人的难处,不刻薄,真心实意地关心别人,带着感情去编辑,这样的稿件才能感动更多的人,才能更好地为求助者服务。

2014年3月31日,社会视点版刊发了《妈妈,我要回学校上学》一文,讲述的是9岁男孩钟宇患上了骨肉瘤晚期,他的父母在他一岁时就离婚了,他与靠打零工为生的母亲一起生活,即使砸锅卖铁妈妈也筹不出钟宇巨额的医药费。我们都为小钟宇的处境感到伤心,我们社会新闻部的采编人员在初京辉主任的倡议下,为小钟宇捐款1000元。在编辑这篇稿件时,笔者格外地用心,希望能去感动更多的人。果然,报道刊发后,小钟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热心市民给报社打来电话,有的表示要去医院看望小钟宇,有的给小钟宇提供治病的偏方,有的要给小钟宇送去好吃的,有的要去给小钟宇捐款。小钟宇的妈妈特别感动,她说:“正是媒体充满感情的呼吁才让那么多人在第一时间了解了他们的难处。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我们,我真是太感动了。”无论接下来面对多大的困难,她都表示将竭尽全力为小钟宇治病。在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需要情感的滋润,社会新闻应充分把握这一准则,充分调动读者的情绪,努力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负责是一种职业要求。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如何让所编的版面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就应该加强学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只有知识广博、信息密集、材料丰富,才能更好地运用头脑中已储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进行思维,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意识思考。

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就应从理论修养、业务知识、当前的舆论导向,以及吉林市的历史、地理、人文、风情等几个方面加强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才能在未来的编辑工作中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江城视点通讯员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施江城 黔阳古城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通讯员专栏
江城
大型原创黄梅戏《江城飞絮》
环境视点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两会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