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实有机结合的绝妙策划
——简评《驻马店日报》“重温红色记忆·助力天中出彩”大型集中采访报道

2015-06-06 10:45张付军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4期
关键词:记者节驻马店重温

□冯 硕 张付军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与现实有机结合的绝妙策划
——简评《驻马店日报》“重温红色记忆·助力天中出彩”大型集中采访报道

□冯 硕 张付军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2014年记者节前夕,河南《驻马店日报》推出大型集中采访报道:喜迎记者节记者走基层——“重温红色记忆·助力天中出彩”。该大型集中报道采用专版的形式,分三期连续推出,稿件以记者第一人称的笔法,文风朴实、语言流畅,真实地反映了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并配以实景照片,版面显得端庄大气、清新舒朗。笔者认为,此次策划不仅是驻马店日报人向记者节献上的一份厚礼,而且充分体现了驻马店日报人匠心独运,善于运用历史的、本土的资源文化,巧妙地与目前的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历史记忆与现实追梦相得益彰,锤炼记者品质与彰显时代主题有机统一,可谓是一个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的绝妙策划。

立意高

立意是策划和报道的灵魂,也是策划和报道制胜的关键,具备一个好的立意,对于做好一个策划或者一篇报道极为重要。新闻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最敏感、最活跃的一项工作,它不仅仅要不时地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生的各种重大变动事实告诉给受众,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报道让受众感受到报道背后蕴藏的思想、观点、见解和主张。这种蕴藏在报道背后的思想、观点、见解和主张,就是新闻立意。一个策划或者一篇报道,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立意,严格来说只能是事实的罗列和文字的堆砌,充其量说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策划或报道。对于党报来说,好的立意来自哪里,来自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悉心领会,来自于对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准确把握,来自于对党的领导同志集中人民智慧在某一个时间段提出某一重大命题的深刻理解。

纵览该大型集中报道,可以说主题鲜明、立意高远、视角独特。它通过重温红色记忆,唤起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最后把落脚点放在实现中国梦这一当今中国最具感召力的奋斗目标上。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红色记忆中的历史人物,就是中国梦的筑梦人,他们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3年6月25日,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上作辅导报告时强调,要坚定总坐标、坚持总思路、完善总方略,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郭庚茂的讲话,符合河南实际,体现了河南省委的积极作为和责任担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和实践性。2013年7月1日,驻马店市委书记余学友在学习贯彻郭庚茂讲话精神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驻马店实际,深入研究和谋划布局,努力在中原崛起进程中找准定位、让天中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一时间,“实现中国梦,让天中更出彩”成为驻马店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谈论最多的话题。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是包括河南、驻马店(驻马店别名天中)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梦。让中原更出彩、天中更出彩,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在河南、驻马店的具体化,是河南省委、驻马店市委坚定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集中体现。

切入准

具备了一个较好的立意,往往只是完成了一个好的策划的第一步。但立意怎么实现、主题怎么表达、报道怎么展开,选择准确的切入点至为重要。切入点是一个策划或者一篇报道的立足点。如果把一个策划或者一篇报道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切入点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针对一个策划,切入点往往又是选定报道方式和选取事实材料的着眼点,报道方式选择准确、事实材料选取贴切,就能够有效地实现立意、表达主题、展开报道。

驻马店是块红色的沃土,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里不仅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小“延安”竹沟,而且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河南省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府——确山县革命委员会。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李先念、刘伯承、杨靖宇、彭雪枫都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并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存。他们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都深深铭刻在驻马店广大人民群众的记忆中,这是驻马店特有的宝贵资源。正是基于此,《驻马店日报》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一宝贵资源,把重温红色记忆,再现革命战争年代仁人志士为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画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从而有机地呼应主题,并为“实现中国梦,天中更出彩”形成共识、汇聚力量。杨靖宇在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那种“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家气魄,李先念在抗战后期“绾毂中原”的宏伟韬略,刘伯承在挺进大别山勇渡汝河时“狭路相逢勇者胜”大无畏气概,都深深影响着天中儿女。特别是抗战时期的竹沟,是新四军成长壮大的一个重要基地,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五师都是从这里出发会合各地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起来的。革命战争年代,英勇的天中儿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今天,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天中一定会更出彩。

手法活

认真阅读《驻马店日报》“重温红色记忆·助力天中出彩”大型集中采访报道,它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上在于报道手法活。作为喜迎记者节的一项重大策划,《驻马店日报》将其纳入年度“走转改”活动的内容认真组织,总编辑亲自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实地采访红色记忆中当年的见证人、采访红色遗址所在地的干部群众、采访红色纪念馆舍的相关负责人,感受当年革命战争的惨烈,体会民族复兴的艰辛。

正是由于记者采访扎实细致、材料掌握充分翔实,且体验到位、感悟深刻,所以报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报道全然摆脱记者对事实平铺直叙的传统表现方式,而是多采用采访对象的直接引语:或介绍当年革命斗争的情况、或阐述某一具体历史事件的作用影响、或讲述近些年当地的发展变化、或谈及红色记忆之于实现中国梦天中更出彩的意义等。不仅如此,在报道中记者还不时穿插一些场景描写和抒情议论,使得报道故事讲述活灵活现、记者感悟缘情而发、历史现实融为一体。如《竹沟精神历久弥新》一文在引入采访对象时说:“在竹沟革命纪念馆,记者见到了馆长鲁金亮。被誉为‘竹沟通’的他,看上去儒雅谦和,向我们谈起竹沟,谈起那曾经的烽火岁月,如数家珍。”这样描写,不仅使读者感到亲切,而且使读者感到故事更生动真实。又如《战地黄花分外香》一文,在通过当年见证人讲述刘邓大军强渡汝河故事后记者感慨:“看着眼前的纪念碑,听着当地村民的讲述,我们的耳边又想起了那声惊雷,‘狭路相逢勇者胜’——它似黄钟大吕,久久不歇。”这感慨是真情的流露,更是由衷的迸发。再如《走进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一文,记者在结尾处写道:“目睹印满将军屐痕的山川景物,我们仿佛看到,当年为报国救民远走他乡马革裹尸的杨靖宇将军,又回到他梦萦魂牵的故乡,与天中人民共奔小康,让天中在实现中国梦和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这样写,进一步烘托了主题,有效地表达了立意。

(本栏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记者节驻马店重温
重温经典
重温誓词
我还未出生(外一首)
重温经典
记者节里的传媒人
走过千山万水,重温来时的路
街头采访忙
浅谈媒体转型期记者职业理念的流变
我骄傲,我是小记者
浅谈驻马店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