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亚辉
[摘 要] 我国浓重的大陆文化传统导致海洋教育长期比较薄弱,导致了我国高校的海洋教育和海防教育有着历史和现实的迫切性。我国高校的海洋与海防教育体系需要从纵向的深度和横向的广度入手,构建海洋与海防的课程体系,设立海洋与海防的相关文化艺术节、知识竞赛、征文活动和海洋影视文化周,建立海洋与海防的专家讲座和培训制度,建设海洋文化馆和海洋图书楼,实施大学与海岛一一结对制度,最终形成科学的海洋和海防教育体系。
[关键词] 海洋教育;海防教育;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5)01-0001-04
海洋教育是对海洋的认识,对海洋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海洋贸易、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等的理解。海洋教育与海防教育密切相关,没有良好的海洋教育,不具备海洋意识,认识不到海洋的重要性和海洋未来的经济前景,那么对于海防的认识将是极为肤浅的,并极可能将海防视为国家的累赘。海权论的创立者美国海军少将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断言:“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首先要控制海洋;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财富,进而统治世界。”事实上,中国明代也有着大航海历史,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精辟地指出:“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可惜在这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在海洋意识和海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最终历经多次海禁,错过了历史的发展机遇。
海洋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不只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我国拥有18 000 km的大陆海岸线,14 000 km的海岛线,岛屿7 000余个(含港澳台),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38万km2[1]。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21世纪不只是太空的世纪,也是一个海洋的世纪,我国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济以及海防等方面,都需要更加重视海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在海洋教育和海防教育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系统的多层面、覆盖范围广泛的海洋教育和海防教育体系,为民族复兴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1 高校海洋与海防教育的迫切性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海洋教育和海防教育有着历史和现实的迫切性。从历史角度上看,我国一直是典型的大陆文化国家,主要重视大陆资源、大陆国土、大陆交通,轻视甚至无视海洋的存在,多次实施严格的海禁。历史研究发现,即使是在明代,倭寇之类的海患事实上也主要是本国被海禁所迫的渔民和海商。对于海洋本能的无视甚至是恐惧,是大陆文化国家的通病。我国的高等教育需要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历史贡献。
人类文化可以分为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两种,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形成背景的人类文化,海洋文化则是指以海洋为重要背景的文化。两种文化有着显著差异,在气候气象、自然生态、地域地貌、民族性格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现代历史研究认为,两者最主要的差别为大陆文化主要是一种农业文化,而海洋文化则更强调商业文化,两者可能代表不同的人类文明发展倾向。相对来看,人类早期更为重视陆地,强调农耕或者畜牧,这种经济方式具有社会封闭和保守的基本特点。而海洋文化则强调贸易,鼓励冒险,强调科技进步,所以相对更为进取、大气和外向。事实上我国在明清时代GDP一直遥遥领先于西方国家,但明清两朝正处于世界性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变局时代,统治者沿袭中国传统大陆经济模式,在立国思想上仍然重农抑商,重陆轻海,在国防战略上以消极的禁海代替积极海防,海洋观念极为淡薄[2]。在长期闭关锁国、保守的治国理念之下,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败将,这不是简单的科技发展的问题,其核心是国家的文化理念——大陆文化的问题,这种大陆文化理念过于保守,在人类科技和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保守就意味着直接退出历史竞争舞台。在传统社会时期,重陆轻海观念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影响不大,但当世界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海洋事实上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在这种时代,缺乏海洋意识的传统国度注定要在未来的竞争中落伍[2]。即使是在今天,我国的国民海洋意识仍然远远不够,同时我国海洋也面临诸多问题,如我国沿岸海洋污染严重,岛屿生态保护严重不力,填海造地混乱,海域的省市行政区域划分混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海洋发展。
今天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一点也是我国近代海洋意识薄弱的后果,但必须认识到,海洋权益关系着我国海洋经济和海防的重大利益。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见表1),2011年我国全年海洋生产总值45 570亿元,占国内市场总值的9.7%,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到3 420万人。海洋利益主要有:国防意义,防御敌对国家从海上打击和入侵,鸦片战争即是教训;海洋资源的利益,如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等;海洋经济的利益,如海洋养殖,海洋渔业等;对外经济贸易的利益,主要是海上航运通道的畅通,石油以及其他战略资源航线的安全,国家海外利益的安全;最后是未来的海洋权益,如海洋水资源,海洋空间等。
从现状来看,我国与多国存在海洋权益争议,如与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都存在海区争议。在东海和南海等海区,我国部分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掠夺、渔业资源受到威胁。如果不能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海洋意识,海防会存在严重问题,因为这会潜在地影响到我国的外交和国防战略,外交和国防的最终影响者和执行者仍然是我国国民。
纵观历史,我国的大陆文化需要转型为海洋文化;面对现实,我国海洋经济对于国家发展非常重要,同时还面临诸多海洋权益争议,这两方面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的时间里必须高度重视海洋教育和海防教育,只有提高国民的海洋文化素养,才能在海洋世纪中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 高校海洋与海防教育的比较与问题
高校教育文化和哲学对任何国家都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国民大多都会经历高校教育培养,海洋和海防教育的质量,通常只要研究该国的大学中的海洋教育就可以基本判断。在这方面既需要一个国际比较的视角,研究西方国家对高校海洋教育的理念,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现实可能,尽快提升我国海洋教育质量。
2.1 国际比较的视角
欧洲近代的发展最初源于大航海时代,所以西方国家对海洋教育非常重视。在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海洋教育被定位为一种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以美国为例,美国在2000年8月通过了《2000年海洋法》,组成国家海洋政策委员会并向国民提出了国家海洋政策建议报告,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强调海洋教育与公众意识的重要性,要求加大高等海洋教育和中小学海洋教育投入,并立法将海洋科学知识直接编入中小学课本,并呼吁联邦政府涉海机构加大对海洋教育的投资和重视[3];还非常重视民间海洋教育的参与和推广,目的是增强全民海洋意识,激发更多国民热爱海洋并投身于海洋研究中;重视并支持民间海洋机构,建立不少致力于推广海洋教育的全国性、州立、私人以及非盈利组织或协会,重要的有国家海洋学伙伴计划、国家海洋教育者协会和卓越海洋科学教育中心等[4]。
澳大利亚也是一个海洋大国,非常重视海洋教育,澳大利亚的教育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专业的海洋教育,另外则是全面普及海洋教育。专业海洋教育主要由专门的海洋学院和大学的生物系、环境工程系承担[5]。在普及海洋教育方面,澳大利亚的许多州制定了一些社区海洋教育发展计划,通过举办海洋知识讲座、开放图书馆、举办各种专题讨论、调查搜集水资源数据、参与沿海保护项目等多种形式在公众中开展海洋教育活动[5]。
日本的海洋教育主要是从国家立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分工合作、相互结合推行的[6]。日本的海洋教育一个很具有特点和实效的措施是一些地区在中小学实施亲近海洋教育活动,鼓励并规定中小学生每年需到沿海渔村去进行海洋生活实践,激发了孩子的海洋意识。韩国则是在很多沿海地区和渔村设立学生观光住所,直接让学生亲近海洋,促使国民从学生时期就培养和认识海洋,对提高国民整体海洋意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7]。
2.2 我国高校海洋教育的问题
我国海洋教育始终没能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拥有较高地位,整体非常薄弱,长期以来缺乏海洋文化和科学的有力支撑,致使学生海洋意识始终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简言之,我国一直有着忽视海洋教育的问题,没能将海洋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基础文化课程。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开展海洋教育与科研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海洋类院校,甚至很多临海高校也没有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8]。
我国中小学生只是在地理课本中简单的学习了极少的海洋知识,既无艺术性,也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撑。在高校,除了与海洋相关的专业,其他大学生对海洋知识所知极少,即使是与海洋相关的讲座、文化节在内地大学几乎可以认为缺失。在一份对福建的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的调查中,调查者发现能答对我国拥有18 000 km大陆海岸线的只占68.6%,能了解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划界范围的占74.1%,知道我国是于1996年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只有10.6%,能准确说出我国四大岛屿的仅有10.6%,最终调查者的结论是被调查大学生的海洋认识水平不高, 79.4%的人承认自己对海洋的认识属于一知半解,认为自己很了解的仅占3.5%,认为自己比较了解的大学生也只占17.2%。这次调查结果清晰地显示我国在海洋国土、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陷[9]。同时要注意这是在沿海省份的大学调研的结果,如果是内地大学,相关数据只会更低。
从未来看,我国的海洋教育要与海防教育密切联系,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海防教育。在今天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让国民理解海洋的重要性,认识到发展海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国民具有强烈的海洋意识,才会对国家发展海洋具有强大的推进作用,所以,培养国民的海洋意识,发展海洋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措施[7]。
有学者提出我国应该确立一种大海防观。大海防观是指海防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的国防,更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空间和海洋经济;不仅关注国防安全,还要关注经济安全;不仅要关注眼前的主要竞争对手,还要关注未来的潜在竞争对手;不仅要加强海军力量的建设,还要加强国家各相关部门和相关省区的通力合作[10]。为了应对海洋教育薄弱的问题,我国应该从幼儿园、中小学就开始进行海洋知识教育,并且把海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全民的海洋保护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5]。
为了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引导社会公众形成正确的海洋观念,满足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对海洋知识的需求,高校应该把海洋教育作为公共基础教育,各专业的教学都必须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海洋意识。不能像目前这样,仅仅是在海洋大学或者舰艇学院设立海洋教育课程,还应该在所有普通高校设立海洋相关课程,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认识到海洋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某一部分人的事情,而是所有国民的共同事业[11]。
3 高校海洋与海防教育体系的构建
我国高校的海洋与海防教育体系构建需要从纵向的深度和横向的广度入手,纵向的深度主要是国家的相关海洋大学和海军的舰艇学院的相关专业和人才培养支撑、还有国家的海洋科技研究计划支撑,横向的则是对国民的海洋知识普及和海防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是论述横向的海洋与海防教育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海洋与海防的课程体系
我国高校需要构建海洋与海防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在师范大学,必须开设海洋与海防的相关课程,对于未来教师的海洋和海防教育,是提高国民海洋意识的重要措施。高校可以建构由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和通识课构成的海洋课程体系。公共课主要是面向与海洋相关的专业,如海洋渔业、海洋石油、海洋化工等专业,定位于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则是面向与海洋密切相关的专业,如舰艇专业、海关等职业培养,定位于该专业的基础专业课;选修课则是大学开设海洋知识的选修课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常规选修课,提高学生的海洋知识;通识课与选修课类似,只是对知识的深入度要求较低,对大学生的意义在于了解海洋和海防知识,因为课时更少,在安排上更具有机动性和灵活性。这种多种性质的课程体系,能够形成难度不同、内容趋向性多样的海洋课程体系,利于海洋知识的普及。在教学中,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注意教学内容与海洋学科和海洋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坚持与世界新闻热点,社会大众关注相结合,与高校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常识相联系[1,5]。
3.2 设立海洋与海防相关的文化艺术节、知识竞 赛、征文活动和海洋影视文化周
海洋教育需要艺术化,形式多样,注意潜移默化。高校可以设立海洋与海防的相关文化艺术节,举行相应的海洋文化活动,进行海洋知识的竞赛,举行海洋文化的征文活动,设立海洋影视文化周,密集放映海洋相关的科普片、纪录片和战争片等,向大学生普及海洋知识和海防常识。这种一年一度的密集海洋知识宣传对提高大学生的海洋基础知识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3.3 开展海洋与海防的专家讲座和培训
这是形成系统的海洋教育体系的要求,建立海洋与海防教育的专家讲座,深入进行海洋教育,能够有效吸引大学生的海洋知识兴趣。大学要设立相应的专家培训活动,主要面向社会成员,对社会大众和相关公务人员的海洋知识培训,这是建立我国整体社会海洋与海防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3.4 建设海洋文化馆和海洋图书楼
这是大学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在大学设立海洋文化馆或者海洋图书楼,形成当地海洋文化的宣传中心,对大学师生和当地社区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各地大都建有海洋馆,大学与海洋馆相联合,筹建和运行应该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3.5 内地大学要设立定期的海洋夏令营活动
内地大学要设立定期的海洋夏令营制度,如果永远都是书本知识的海洋教育,学生兴趣很难维持,最好能到海边参与海洋经济、海防。开展大学生与海防官兵的联谊活动,到海洋经济公司调研,都是非常好的活动项目,这种近距离接触对于学生一生的海洋意识都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这需要一定的经费,但仍然是值得实践的,本身这也可以列入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划中。
3.6 实施大学与海岛——结对制度
海洋教育和海防教育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海洋离内地在距离和心理都太遥远,导致了内地大陆文化严重,为了克服这种难题,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措施拉近两者的距离。我国有海岛7 000余个,事实上可以采取我国的大学与海岛一一对应的措施,将大学刻上海岛的文化符号,益处如下。其一是通过制度化的措施,将内地大学与海岛联系起来,这有利于内地大学文化中加入海洋符号;其二是大学与海岛的联系,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师生对海岛的了解,并由此深入对海洋的了解;其三,这是应对海岛危机的一环,通过制度化的措施,在心理上、制度上和文化上都将内地大学与海岛相联系。这种大学与海岛的对应,整体上看,对海洋文化的学习和内地对海洋的关注度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等.《海洋生态学》通识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0):17-21.
[2]黄顺力.重陆轻海”与“通洋裕国”之海洋观刍议[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26-131.
[3]李文凯.美国的国家海洋政策[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5, (1):7-10.
[4]胡松等.美国海洋科学教育概况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1):71-74.
[5]谢子远,闫国庆.澳大利亚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及我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软科学,2011,(9):18-29.
[6]宋宁而,姜春洁.日本海洋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研究,2011,(4):9-14.
[7]韩兴勇,郭飞.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问题研究[J].太平洋学报,2007,(6):84-87.
[8]刘邦凡.论我国高校海洋教育发展及其研究[J].教学研究,2013,(3):9-14.
[9]刘佳英等.大学生海洋意识调查分析[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5):143-146.
[10]陆水明,陈璐.海洋意识与海防建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1):81-84.
[11]高建平.论国民海洋观教育体系的建立[J].浙江学刊,2012(1):184-189.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of mainland in China leads to the marine education very weak,which decides the requirements of marine education and defens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The need is urgent both in history and reality.The system of marine education and coastal defence education needs to start from the vertical depth and lateral extent,to construct curriculum system of marine and coastal,to establish cultural festival,essay activities and knowledge contest of marine and coastal defence , to establish expert lectures and training system of marine and coastal defence,to construct Marine Culture Museum and marine Library,to set up the system of University and island pair.This eventually formed scientific ocean and coastal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marine education;coastal defence education;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