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措施分析

2015-06-05 09:32张伟
信息化建设 2015年3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监理施工人员

张伟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工作环境、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文就此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提高措施

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关系到了企业发展前景和工程项目实际效益。城市中的建筑工程,必须要满足美观、安全、经济等诸多的性能标准。而工程管理,是确保建筑满足标准规范的一种措施和手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单位都会参与其中,严格控制和监督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果控制得当,该建筑工程将会造福大众。但若出现劣质建筑,则会损害社会大众的利益,使得建筑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1.管理体系较为落后

我国现行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横向管理是指工程承包单位对建设工程的管理,纵向管理是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的监督管理。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虽明确规定了建设行为主体的有关责任和义务,但仍有待完善。它在旧体制上改革而成,无法实现公正、公平的监督,并不适合构建有效、合理的管理机制。有些建筑企业对工程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不够重视,致使工程效益和质量较低。一些管理人员虽然重视施工进度,但因为企业成本核算不到位,难以提高施工进度。在我国大多数的建筑企业中,轻过程、重结果的现象很严重。还有部分建筑工程管理者对资源优化配置不够重视,无法合理分配工作人员。与此同时,一些建筑企业更重视施工进度,成本核算却不到位。企业信誉形象受到影响,工程质量严重不合格。

2.监督体制不够完善

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应有专业的监督部门对进场材料、人员、设备进行审查。但一些监督机构人员却脱离了正常的工作范围,成为了建筑施工的安全员。从实际的角度看,监督人员根本不能替代施工安全员的工作,工作形式和方法上,也是以点带面。监督机构只能发现最初的工程安全隐患,而不在现场的材料检查却不能顾及。

3.施工人员思想意识淡薄

建设工程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安全法规,没有执行好安全制度。由于自身能力缺乏,因而不能做好施工中的管理工作,也不能教育其他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范。建筑企业数量多,而市场中的施工人员数量少。多数的施工人员都是普通的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安全意识缺乏,不能够理解施工中的工艺和技术,只会蛮干。企业不对施工人员进行进场之前的培训,施工人员可能会无意的违反安全规则,造成施工安全隐患。

4.施工机械、材料质量不合格

建筑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材料,材料的优劣能够决定建筑物质量的好坏。有的建筑企业选择便宜的材料,用劣质材料施工。有的企业管理不善,施工现场材料乱堆乱放,材料受潮变质,影响质量。这就导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到了施工的安全,并在施工前期就已经对工程质量造成损害。施工现场使用的施工机械流动性大、种类多,不能够全面的加以检查,而抽查检验又容易造成遗漏。一些建筑企业不能够很好的保养施工机械,造成机械设备老化、生锈。安装机械人员没有过高的素质,没有根据技术规范来加以安装,不能保证安装质量。以至于在施工时,机械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容易发生事故。

二、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措施

要发挥施工、监理、甲方三方的作用,所有人员各负其责,确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施工单位的管理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施工单位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施工单位对班组、工人的管理最直接,对现场的工作了解得最细致,所以,首先是施工单位要抓好管理;第二层是监理单位的监督,监理单位发挥“三控一管理”的作用,抓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管理工作。第三层是甲方的管理控制,甲方通过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的管理,对现场的检查来管理工程项目。必要时甲方可请质检站来检查工程项目。

1.对传统管理观念进行革新

传统思想支配的工作并不满足时代背景,若要做好建筑工程管理,需积极创新管理观念。落后的观念将会阻碍建筑工程管理的进步,实际工作时应当将企业未来发展和工程管理相结合,确定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的工作人员了解工程管理意义。与此同时,需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对管理方案进行分析,让工程安全、进度、效益和质量并重,不出现重效益轻质量问题。再者,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要加大,提供给工程管理工作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让“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2.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控制好建筑工程的质量,要先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包括施工质量责任制和安全责任制,需落实到每一个人,培养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相关制度要落实到实处,并使其在工作中发挥出施工质量监督的作用。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时,最基本、最基础的因素就是人。人的行为和意识能够决定建筑工程的质量,他是操作者、组织者,也是监督者。因此,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一定要以“人”为核心,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成员责任和权限,落实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施工、监理、甲方三方的管理人员要配齐、配足,施工、监理方可能考虑工资成本会用尽量少的管理人员,土建、水电等专业都要有,管理人员如果太少,会顾此失彼。甲方、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要形成自检、自查制度。

3.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工程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施工人员的总体素质。我国工程建设人员,多为普通农民工,缺乏基本的知识培训。多数的工程建设单位没有对新招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导致部分技术人员和工人不熟悉施工现场的基本常识。匆忙上班的结果就是给施工质量控制造成了许多的麻烦。倘若要提高施工的质量,就要严格的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做好工程职业素质培养,才能让现场施工人员熟悉施工中出现的状况,快速处理,杜绝隐患。

4.检查施工现场

安全检查能够及早的发现施工现场不安全的现象和问题,并及时的消除发生事故的隐患,避免出现事故的伤害。建筑工程的施工条件比较复杂,检查的形式应选择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这样既能够减少隐患中的人为因素,而且能修涵盖多个施工环节。检查时可分为多个检查组,并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划分,挨个分批次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责令施工单位及时改正。安全检查的重点在于施工的现场、机械设备、劳动条件、人员工作状态以及安全卫生设施。安全检查是制度化、全方位的检查,因此,要联合各级部门,共同参与检查。

5.严格把握材料、施工的质量

象钢筋、混凝土试块等都要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主要材料进场前要检验合格才能使用。在对施工工序进行管理、控制时,需对工序质量进行检验,确定整道工序质量的稳定和安全。如果工序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与此同时,还需严格分析和统计质量状况,掌握质量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其达到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息资源的统一管理、数据的无缝对接。我国建筑领域信息标准化的建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信息编码标准化。信息编码是信息系统建设和有效运行保证。要遵循可扩容、兼容、前瞻性、综合性的原则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建筑领域信息化发展的信息编码标准。二是信息化平台开发标准化。要实现信息软件(程序)设计规范、界面、流程的标准化,信息系统之间各种接口方式以及各种数据输入和输出格式的标准化,不同系统之间数据转换方式、数据统计口径的标准化。三是实现我国建筑信息标准化和国际信息标准化的相统一。随着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和国内建筑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建筑信息标准化符合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3—200E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Z],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监理施工人员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
施工单位的索赔管理及费用的确定
施工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