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梅
摘 要: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于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在美术活动中逐渐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大胆实践,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努力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尊重每位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在活动中及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引导,帮助幼儿树立起对美术活动的信心,保护幼儿宝贵的创造能力,真正实现美术活动让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含义。
关键词:创造性;美术活动;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129-01
幼儿美术活动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应该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教师轻幼儿”的弊病,在教育活动中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以及幼儿自主表现能力的培养,把创造性的美术活动降格为简单的、机械的模仿行为。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
一、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轻松自由环境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给幼儿一个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从幼儿的角度去体会,多给予幼儿鼓励性评价,不要随意抹杀幼儿的创造。
其次,教师必须认真地设计提问,组织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将自己想象的结果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善于捕捉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引导,使其萌发的创新意念得以延续和发展。这样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令他们巨大的创造潜能释放出来。
幼儿时期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没有定势。幼儿的想象总是天马行空的,有时会让成人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这些想象的界定不要主观定性,可以根据幼儿的想象灵活进行教学,允许多个答案存在。在求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求异精神。
二、扩展美术活动材料,满足幼儿表现欲望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幼儿绘画材料不能只停留在绘画纸、油画棒、水彩笔上,这些,都难于满足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表现。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例如:我们利用树叶、树枝、吸管、牙签……制作各种美术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没有水彩笔、油画棒带来的鲜艳的颜色,但是这些作品更生动、更灵活。我们还可以通过欣赏民间手工艺品,如民族地毯、民族餐具、花瓶等等,进行手工编织、泥工活动和装饰活动。这些活动将表现美的方式与空间放在更美的大自然中,使幼儿从自然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幼儿创造个性
蒙台梭利指出:“如果儿童具有自己内在的发展模式,就应允许这个内在向导在自由的环境中去引导儿童的成长。”因此,教师应将每个幼儿当做不与他人雷同的个体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允许和鼓励每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学会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潜力。
四、营造愉快教学氛围,帮助幼儿创造表现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愉快的活动氛围,不能只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幼儿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如:故事、情景表演、角色表演等方法,陪幼儿一起沉浸在这个发现美、表现美、令人心情愉悦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展开自己的想象。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但是我们要告诉幼儿:在创作时,不要影响其他小朋友。这样的氛围,是幼儿最喜欢、最乐意接受的。在这个游戏中,到处都以幼儿为主,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现自我,寻找自己的世界。在这里,幼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探索和发现。
五、合理创设活动时间,满足幼儿活动需求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结束了,老师开始收幼儿作品,这时,一些动作慢的幼儿在老师的催促下,极不情愿地将还未完成的作品交给老师,脸上还带着失望、挫败的表情;还有一些幼儿会在老师的催促下,胡乱地涂几笔颜色,将作品交给老师。这样会给幼儿带来失败感,因为一幅不完整的作品会令幼儿产生不成功的感觉,从而会对美术活动失去信心和兴趣。
因此,当幼儿没有在活动的时间内完成作品时,教师可以将幼儿作品放在区域中,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减少幼儿在未完成美术作品产生的失败感。
六、运用多种方式评价,扩展幼儿绘画思路
《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的作品。”即使这件作品在别人眼中再难看,在幼儿眼中都是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品,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种喜悦,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所以,教师应从多角度评价幼儿的作品,要善于抓住每位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适时提出建议,从而保护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七、提供展示作品机会,分享、交流、欣赏、感受
班级的墙面布置,成为了幼儿展示作品、发展幼儿审美及表达表现幼儿观察、发现、观点和情感的场所。教师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等装饰作品布置班级环境和美化自己的生活,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递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工具理解生活、创造生活、感受生活,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从而产生幸福感。教育应当关注幼儿所关注的、感受幼儿所感受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及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