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勇,吉红月,吉吉喆,张 顺,鲁敏霞,吉文飞
(河北省内丘县人民医院,河北邢台054200)
弥散张量成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李清勇,吉红月,吉吉喆,张 顺,鲁敏霞,吉文飞
(河北省内丘县人民医院,河北邢台054200)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 (DTI)技术中表观弥散系数与各向异性分数定量分析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脑损伤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临床诊断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者45名,依据患者病情程度分为轻度(HIE)组20例与中重度(HIE)组25例,另取同期正常足月出生,无窒息史新生儿20例,3组患儿均行DTI检查。分析其表面弥散系数 (ADC)图及各向异性分数 (FA)图的变化特点,并对各组相同部位的额叶脑灰白质区、顶叶脑白质及灰质区、放射冠脑白质区、基底节层面尾状核、豆状核、内囊前后肢、丘脑等脑灰质区进行ADC值及FA值定量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相同部位弥散系数和各向异性差异。结果:DTI可清晰显示新生儿脑内白质纤维的走形及方向。同一患儿不同解剖部位,其ADC、FA值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患儿脑灰白质区ADC值逐渐下降,FA值也逐渐下降,不同病情程度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相同解剖部位脑灰、白质区ADC值及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FA值能准确定量分析不同病情程度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脑灰、白质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利用弥散张量成像可以量化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情程度。
弥散张量成像;缺氧缺血性脑病:MRI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急性死亡以及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临床预后与早期正确诊断关系密切[1,2]。提高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MRI成像检查目前已经证明是HIE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于早期HIE损伤评价尚不尽如人意[3]。近年来,随着MRI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早期诊断神经系统损伤成为可能。弥散张量成像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MRI功能成像技术之一[4]。课题研究是应用表观弥散系数与各向异性分数定量分析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脑损伤变化特点。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临床诊断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者45名,男23例,女22例。入选患儿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组制定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5]。排除先天性颅脑畸形,代谢性脑病等其他疾患。
1.2 研究方法:依据患者病情程度分为轻度(HIE)组20例与中重度(HIE)组25例,另取同期正常足月出生,无窒息史新生儿20例,3组患儿均行DTI检查。分析其表面弥散系数(ADC)图及各向异性分数(FA)图的变化特点,并对各组相同部位的额叶脑灰白质区、顶叶脑白质及灰质区、放射冠脑白质区、基底节层面尾状核、豆状核、内囊前后肢、丘脑等脑灰质区进行ADC值及FA值定量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相同部位弥散系数和各向异性差异。
1.3 检查方法:仪器采用GE Signa 3.0TMRI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前30min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0.5mL/kg),8通道头部线圈,常规扫描轴位T1WI、T2WI像。DWI采用自旋回波系列,层厚3mm,层距0mm。自带GE function Tool软件后处理得到ADC图,感兴趣区表示测量。DTI取样参数:表面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
1.4 统计学分析:对所采集的DTI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出ADC、FA图,对ROI的计量数据用(±s)进行统计。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患者脑灰白质不同感兴趣区ADC值变化:同组患者不同部位ADC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不同部位比较,ADC值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对照组,中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ADC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3组患者脑灰白质不同感兴趣区FA值变化:同组患者不同部位FA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不同部位比较,FA值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F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FA值也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组患者脑部各感兴趣区的ADC值
表2 3组患者脑部各感兴趣区的FA值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围生期宫内窘迫或出生时、出生后胎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窒息,缺氧,造成脑组织代谢失衡以及神经病理学异常改变,以致患儿出现脑细胞水肿、坏死及凋亡,神经功能损伤的异常表现。足月儿HIE易损区改变主要位于脑内神经髓鞘旺盛区以及脑血管的分水岭地带。早产儿HIE好发于脑室旁白质区,当重度HIE发生时,脑干以及基底节区可选择性好发受损。课题前期研究总结分析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同程度损伤时颅脑CT改变以及颅脑MRI表现,指出颅脑MRI检查是HIE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有研究表明[6,7]在HIE发生过程中存在原发性与继发性脑内细胞能量耗竭期,在这两次能量转变中间即给予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明显改善HIE患儿预后。而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可能为这种时间窗的正确判断提供依据。弥散张量成像通过改变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测量组织细胞内外水分子在多个方向上的离散度,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利用所得多种参数值进行成像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最常用的参数值为ADC、FA值。二者结合可以形象了解脑灰白质的形态改变。有学者研究[8]显示新生儿HIE早期发病过程可伴随ADC值、FA值逐渐下降变化,其下降程度变化可定量反应HIE损伤程度,且与临床分度相关性好。
课题研究表明DTI可清晰显示新生儿脑内白质纤维的走形及方向。同一患儿不同解剖部位,其ADC、FA值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患儿脑灰白质区ADC值逐渐下降,FA值也逐渐下降,不同病情程度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相同解剖部位脑灰、白质区ADC值及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题研究结果显示ADC、FA值能准确定量分析不同病情程度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脑灰、白质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利用弥散张量成像可以量化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情程度。课题研究结论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由于不同程度HIE发病易损部位不同,其ADC、FA值是否可以作为HIE患儿神经功能早期预测的敏感指标还待研究进一步深入。
[1]林春光,沈岳飞.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保护的治疗进展[1].医学综述,2012,18(1):96-98.
[2]何莉,黄河,熊远青,等.黄芪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功能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2(17):23-25.
[3]索凌云,何宁,张静.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MR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44(3):114 -116.
[4]窦俊杰,李宗贤,梁宝婷,等.16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特点及病因分析[J].现代医学影像学,2011,20(1):43-45.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2):97-98.
[6]何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3):146-148.
[7]余霖,陈均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头颅CT检查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2):348-349.
[8]刘祥,赵慧艳.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4):574-576.
R649.4
B
1002-2376(2015)08-0042-02
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