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瑛,赵中辛,李 光,李增春,罗怡玮,张 欢
·继续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
灾难医学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实践课探索
王 瑛,赵中辛,李 光,李增春,罗怡玮,张 欢
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救援人员的首要任务,而野外生存是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笔者以所在医院灾难医学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为基础,探讨了在灾难教育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的方法和意义,为如何开展开放式的灾难医学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野外生存训练;灾难医学;教学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各种天灾人祸却时常威胁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宁与和谐。为此,以研究灾难医学救援,最大限度地挽救人的生命,降低灾难损失为主要内容的灾难医学,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1-3]。了解国际灾难医学发展的进程,建立中国特色的灾难医学,已成为中国医学界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任。灾难医学教研室的任务是在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国际化、开放式教学方法,将防灾减灾理念深入到医学生的头脑中,并且使其在将来的医学生涯中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和知识,即培养灾难医学高级指挥救援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灾难医学学科发展服务[4]。
要在危险、复杂、动荡的灾害环境中救援受灾群众,首先救援人员要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和顽强的毅力,这样才能在吃、住无着,孤立无援的野外环境中做好自我防护,保持战斗力,开展救援活动。因此,野外生存是每个救援队员必备的救援生存技能。
本研究旨在尝试通过在教研室的生产实践基地内进行为期3~5 d的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寻找水源、食物,就地取材搭建住所,自我治疗等技能,并且养成遇事冷静沉着,善于分析和应对的良好心理素质,为将来奔赴灾难救援现场做好准备。同时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共同提升教学的质量。
所谓野外生存就是人在非生活环境下,最大限度地维持生命力的行为。要在孤立、严酷的自然环境里学会生存,必须要掌握寻找水源、食物,就地取材搭建住所,甚至受伤生病时自我治疗等技能,同时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技能和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野外生存训练课就是一门培训学员掌握这些技能的实践课程。从二战开始各交战国都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造设施对军事或者准军事人员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课,战后将野外生存训练实践课程扩展至灾难救援等领域,成为全民防灾和抗灾意识和教育的一部分[5]。随着我国灾难教育课程的逐步开展,各地民间救援队的建立,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也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开展起来。以上海为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自2010年起,连续3年,每年带领学生去教研室的生产实践基地内进行为期3~5 d的训练,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
灾难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了必要的理论课,实践更是不可或缺的。野外生存训练就是灾难医学教育中的实践课,通过实地的观摩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本研究采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组进行基本的辨认方向,找寻水源和食物等生存技术训练。在教学中老师和教官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野外环境中牢固掌握野外生存的基本技术。
2.1 培训要素
2.1.1 学员 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无各项不良记录。学习过灾难医学野外生存训练理论课的急诊医学灾难系大三的本科生接受能力强,身体素质较佳,具备一定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一般的野外拉练生活[6]。学员体能必须符合大学生的体能达标要求,具体包括3000 m、俯卧撑、俯卧起坐三个项目,男(女)学员达标的要求分别为24(26) min、5(2)个/min、10(5)个/min。另外,有急性疾病如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肠胃炎的学员以及处于生理期的女学员均不能参加培训。
2.1.2 师资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精心组织锤炼教师队伍,着力保证队伍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对学生实施高质量的教学,才能最终结出高质量的硕果。带教的灾难医学教研室老师要求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40岁以下,身体健康,来自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进行过野外训练和体能训练,具有丰富的野外急救和教学经验,能够完成野外生存训练的实习带教。
2.1.3 教材 新版教材《灾难医学》专门辟出一章讲授野外生存训练,内容包括水源的获取、食物的采集、搭建帐篷、防病、防止毒虫毒蛇叮咬等一系列知识和技能。
2.1.4 生产实习基地 灾难医学教研室在上海119、南京江苏消防总队、北京国家地震局等地有实习基地。基地由部队管理和运营,拥有完善的野外生存训练设施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教官)。进行演练的场所都是省一级的专职培训基地, 为消防部队和武警提供专职训练,场地内设指挥部、集结点、接待站、供应站、救护站、停车场等设施。演练场地应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交通、生活、卫生和安全条件,封闭的环境能避免外界的干扰。
2.1.5 培训器材 根据课程的需要,器材主要包括指南针(辨认方位时应用)、简易帐篷、便携式水过滤器、放大镜(收集火种)、攀援用绳索等。所有器材均来自训练基地,并且在教官的监督下使用,以保障安全。
2.1.6 课程设置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教材中所讲授的内容,将学生分为10人左右的小组5~6组,每组2名教官,2名带队教师,进行3 d的野外生存技能培训。教师与教官通力合作,共同维护好秩序,保证安全,做好后勤工作。
2.1.7 安全保障 在训练期间必须制定一些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就像交通规则对广大驾驶员具有严格的约束力一样。严格教育,精心培育,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一个安全、和谐的实习环境。这些措施包括:(1)人员保障,学员、教师和教官都必须有相应的资质,演练前要有周密的计划(详见课程内容);(2)场地和器材的保障,训练场拥有医务室、供应站、救护站等基本安全保障;(3)个人的防护设备,如头盔、护膝、护腕等,同时也给学生一定的保险。
2.2 培训内容 (1)如何寻找水源:观看教学观摩片后,根据地形、动植物和声音线索来寻找水源并加以收集(图1);学会利用煮沸、沉淀、渗透等方法来净化已经得到的水;学习野外环境下科学分配有限的水源。(2)如何寻找食物:通过观摩教学片和实物标本,认识到哪些属于可食用动植物,初步学会辨别有毒的菌类和毒虫;了解如何通过制作陷阱,学习垂钓、下网等捕捉昆虫、小动物、鱼类等作为食物;教授学员亲自动手,搭建简易灶台,利用简易工具如放大镜等生火,在行军锅里烹调小鱼等。(3)如何辨别方位和搭建帐篷:在基地的半人工环境中搭建帐篷,要求能够保温,抵御一般的风吹雨淋。利用太阳、指南针等辨别方位。(4)利用休息时间,现场讲解野外作业时的着装要求,如何防止和处理蛇咬、昆虫叮咬、中暑、冻伤等常见的损伤和疾病。(5)第3天下午分组寻找水源、食物,以及搭建帐篷的竞赛,评出优胜者。培训内容具体见表1。培训结束后,带领学生返回校区。发动学员认真总结,写出心得和感想,将训练期间的表现计入学分,纳入考评。
图1 一名学员正在穿越狭小空间和崎岖地形寻找水源
时间训练内容第1天进行寻找水源和食物的训练(分为根据地形寻找、利用动物线索寻找)第2天进行方位辨析、搭建帐篷的训练第3天分队进行综合演练,完成辨认方向、寻找水源、搭建帐篷等一系列任务后,率先到达“灾区”的小队获得优胜
2.3 经费预算 野外生存训练需要在课堂外的场地内进行训练,因此需要训练经费、教官培训费以及来往的交通费等,总计在1万元左右。见表2。
表2 野外生存训练的经费 (元)
本次灾难医学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学员们大部分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人,性格活泼,喜欢户外运动,因此,对于此次为期3 d的培训许多同学都表示很充实,也很新奇,希望以后能够适当延长训练时间,掌握更多的技能。
灾难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内容涉及社会、经济、管理、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该课程为特色专业课,作为医学本科生的指定选修课,所讲授的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室和课本,而是需要不断将理论联系实际,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3 d的培训中,学员通过在生产实习基地与自然和人造的设施中体验和学习真实的救灾环境,掌握野外生存的技能。本次培训允许教师和学员共同参与,充分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重点强调理论结合实践,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旨在培养既懂灾难医学救治,又懂灾难施救指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本次野外生存训练,笔者还发现,学生们对于此类教育方式兴趣浓厚,更易于投入到各项训练中,也更利于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去。并且还丰富了实习基地的教学内容,使得灾难医学的教学能够走出课堂,在各种逼真的环境下进行实践教学,加强了军民联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鉴于本次教学为首次尝试,教学内容尚显单薄,并且教学互动仍然不够多,填鸭式灌输知识仍较明显,这些都需进一步改善。笔者认为此次野外生存训练实践课只是抛砖引玉的尝试,希望能激励更多同仁对灾难医学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索,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1] 黎益仕,顾建华,邹立晔,等. 英汉灾害管理相关基本术语集[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17-19.
[2] 彭碧波. 国内外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J]. 中国应急救援,2011(5):4.
[3] 孔令东,马 奔. 突发应急事件公共管理[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17-19.
[4] 王一镗, 刘中民. 急救与灾难医学[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3-13.
[5] 郝占国,吴志东,韩 威,等.紧急医疗救援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J].武警医学,2006,17(2):151-152.
[6] 刘中民,田军章,周荣斌,等.灾难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0-17.
(2014-11-24收稿 2015-02-05修回)
(责任编辑 罗发菊)
Explor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course in disaster medicine teaching
WANGYing,ZHAOZhongxin,LIGuang,LIZengchun,LUOYiwei,andZHANGHuan.
DepartmentofEmergency,EastHospitalAffiliatedto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20,China
ZHAOZhongxin,E-mail:zhongxinzhao1999@163.com
To protect their own safety is primary task for rescuers, wilderness survival is a basic technique that they must master. Based on the field survival training in disaster medicine teaching of East Hospital the author explored the meaning and methods of launching wilderness survival during the course of education on disaster medicine. And how to conduct opening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disaster medicine was also explored.
wilderness survival; disaster medicine; education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3.013
王 瑛,硕士,主治医师,E-mail:yukata1979@aliyun.com
200120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科
赵中辛,E-mail:zhongxinzhao1999@163.com
R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