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2014年死因监测数据分析

2015-06-05 03:48符艳霞李奇罗擂蒲灵子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3期
关键词:直报株洲市死因

符艳霞 ,李奇 ,罗擂 ,蒲灵子

1.株洲市芦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株洲 412000;2.株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株洲 412000

死亡原因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死亡率是研究人口学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期望寿命则是反映当地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参数。他们都是制定社会卫生政策,评价医疗卫生工作效果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为了了解芦淞区卫生工作状况,该研究分析了2014年芦淞区的死因监测数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株洲市芦淞区疾控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及各级医疗机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材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当地的统计部门。

1.2 监测方法

选取辖区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乡镇卫生院4家作为直报用户,要求医疗机构在死亡证明开出的7 d之内进行网络直报,乡镇卫生院在15 d之内上报。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定期开展院外搜索,减少漏报。

1.3 质量控制

区疾控中心每年对死因监测的直报用户进行专项培训;每季度对直报单位进行督导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当场进行反馈,要求纠正;要求直报单位每月开展1次院内自查和院外搜索;每年开展1次专项的死亡漏报调查,防止漏报。疾控中心专干每天对报告的死亡病例进行审核,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1.4 统计方法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数据导出选择标准是,现住址、终审时间、GBD160报表;标化死亡率以2014年株洲市人口数据计算的;数据录入、审核、汇总是通过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计算以70岁为生存目标年龄。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和Excel2010软件。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统计株洲市芦淞区2014年户籍人口249303人,其中男性124729人,女性124574人,详见图1。2014年共报告死亡卡1609张,粗死亡率为645.4/10万。其中男性死亡数为954人,死亡率为764.86/10万,标化死亡率为746.23/10万;女性死亡数为655人,死亡率为525.7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9.27/10万。男女死亡率性别比为1.45:1,男女死亡数详见图 2。

图1 株洲市芦淞区2014年人口金字塔

图2 株洲市芦淞区2014年人口死亡金字塔

2.2 死因顺位分析

2.2.1 总死因顺位分析(前五位)株洲市芦淞区2014年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呼吸系统感染。对男女不同性别死亡率进行 χ2分析,χ2=11.68,P=0.0199>0.05,尚不可以认为男女不同性别之间的死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 不同年龄段死因顺位分析(前五位)根据年龄段的不同统计总死因的前五位死因,可见,0岁组和25岁组的意外伤害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在45岁年龄组,恶性肿瘤则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到了65岁组,心血管疾病则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详见表1。通过对不同年龄组别和不同疾病做总体 χ2检验,χ2=698.28,P=0.000<0.05,我们可以认为不同年龄组的死亡原因之间的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株洲市芦淞区2014年居民前五位死因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统计(/10万)(按ICD-10一位码分类)

2.3 期望寿命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2.3.1 期望寿命 根据株洲市芦淞区2014年的人口统计和死亡数据,计算出2014年株洲市芦淞区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7.18岁,男性为75.21岁,女性为79.18岁,各年龄段的期望寿命表见表2。

2.3.2 潜在减寿年数分析(YPLL)2014株洲市芦淞区居民全死因的YPLL为21196人/年。死因前五位的YPLL分别是:心血管疾病的YPLL为10198人/年;恶性肿瘤的YPLL为3355.5人/年;主要呼吸系统疾病的YPLL为1978人/年;意外伤害的YPLL为1741.5人/年;呼吸系统感染的YPLL为823人/年。

表2 株洲市芦淞区2014年居民期望寿命表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是老年人主要的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中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及并发症,他们的的YPLL分别为2539人/年、3020 人/年、2692 人/年。

恶性肿瘤影响的是45岁组居民的寿命,恶性肿瘤前五位病种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他们的YPLL分别为1043人/年、517人/年、145 人/年、186人/年、250人/年。肺癌的死亡人数是 111人,死亡率为44.52/10万,是株洲市芦淞区居民死亡的首位恶性肿瘤。

意外伤害是造成0岁组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占整个寿命损失的56.30%。在25岁组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占比达35.58%。

3 讨论

3.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2014年芦淞区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88.87%,慢性病的死亡率达到了573.6/10万,这提示我们慢性病已经给家庭、医疗单位、保健系统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疾病负担。

从当今社会的大趋势分析[1],主要是因为,不合理膳食、过量饮食、吸烟、酗酒、运动偏少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因此建议应从全民着手,立足于社区,结合当前新医改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建立健康档案到实行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强调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控制各项危险因素,实行分类分级干预,尽早预防、控制和减少或降低慢性病死亡率[2-3]。众多研究证明,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等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4-5]。

3.3 恶性肿瘤以其高致病性、高死亡率威胁着居民的健康

2014年芦淞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117.93/10万,潜在寿命损失为3355.5人/年,其中肺癌的死亡率为44.52/10万,潜在年数分别为1043人/年,是芦淞区居民死因的首位恶性肿瘤,与国内外的调查结果一致[6]。由于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居民暴露于危险环境机会增多,比如从事的工种,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以及吸烟、喝酒和生活欠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增加了患恶性肿瘤的机会。

3.4 伤害是青少年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

从潜在减寿年数分析,意外伤害导致的寿命损失也应引起重视,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不仅是一个健康问题,更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问题,其危害严重性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视,我们要针对重要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健康状况的变化是比较复杂和综合的体现,不能因为期望寿命的增加就认为居民健康状况在逐年改善[6]。根据目前的危险因素水平,应将慢性病作为一组疾病,针对共同的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慢性病上升趋势,同时建立和完善人群健康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不仅能为慢性病防治提供指导,也能为防治其他疾病(包括伤害)在人群中的传播提供参考依据。

[1]刘健,杨晓丽,那军,等.我国慢性病信息监测模式及选择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3):383-384.

[2]陈静,庞丽敏,左雅静.沧州市2011年死因监测与减寿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187-1188.

[3]周吉,周芳华,叶琳,等.2008-2010年南宁市兴宁区死因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2,18(4):244-245.

[4]高婕,丛革新,贾鑫,等.天津市河北区示范社区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5)516-518.

[5]鹿茸,曾伟,魏咏兰,等.2008年成都市成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5):487-489.

[6]陈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0.

[7]戴敏.重庆市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及减寿情况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直报株洲市死因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岚山区2018年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报告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卫生计生统计直报工作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创新生活多姿彩——记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学生刘泽鹏
死因
江西省抚州市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分析
企业联网直报存在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