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之路 创新先行

2015-06-05 00:06曹利敏钱亚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技能型名校办学

曹利敏++钱亚杰

摘 要:技能型特色名校不仅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建设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内涵建设的过程。

关键词:技能特色;名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15-01

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做了417个字的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和马凯副总理都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办好技能型特色名校,高质量通过名校验收。对比邻省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审视我们现在的工作成果,自感差距很大。江苏是职教大省,要在江苏省技能型特色名校中获得高分,没有几项让人刮目相看的绝活是不行的。也就是说要有超过前期全国二百多所示范校、骨干校总结出来的若干特色,我们的特色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更高。跟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肯定做不到,邯郸学步更不可取,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创新中出特色。

我院名校建设方案在总体建设目标中提出三个示范:一是基于校企共同体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二是基于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三是基于地域文化色彩素质拓展教育的示范。其核心是在学院和主流企业“点对点”,建成二级学院建制的“校企共同体”。依托校企共同体,构建“校企双线监控、三级管理、四方评价”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我们从杭职院的“敲墙运动,友嘉模式”、浙江机电的“项目教学,真题实做”。感叹之余,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并不多,而奋起直追的前提是必须明确方向。我认为,要在名校建设中取得创新,首先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创新体制机制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现已成为了目前高职院校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提升的“牛鼻子”。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而言,包括课程、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合作使培养的人才紧跟市场需求,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人才培养符合职业人培养逻辑,课程教学理念跟上了时代需求,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了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得到提升,教学资源得到更新,学院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方面均得到了积极促进。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校企双方共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保证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需求,在企业人力需求上得到了满足。在保证实习实训条件、教学资源共享基础上,企业能驱动人才培养规格最大化地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第三对学生而言,有了更好的求职机会,通过适应工作需求的岗位知识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职业人的素养,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就业。

这一举多赢局面目前的尴尬在于,一方面学校存在过于依赖政府对企业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性的推动(浙江各名校的发展也都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依赖学校加强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适用”,同时学生依赖于学校完全符合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和预定的工作岗位提供。

我院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变校企合作为校企共同体,就是变“邻居”、“亲戚” 为“一家人”。以往的校企合作方式多局限于学生实习、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这样的校企关系好比是邻居。校企合作要在深层次展开,就要从‘邻居变成‘亲戚。只有当企业全面深入地介入学校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通过订单培养、联合招生、产学结合、科研合作、多元办学、师资共享等多种途径,培养出进得来、出得去、用得上的人才,这样的关系才算“亲戚”关系。无论是“邻居”还是“亲戚”,实质上都是双方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着“两家人”的事情。是校企双方基于各自利益就某些方面达成一致,在所谓“双赢”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这种基于各自眼前利益的合作是不稳定的。从“校企合作”到“校企共同体”并非文字上的差异,而是突破了浅层次的“校企合作”,由“两家”的“合作”走向了“一家”的“一体”,也就是企业和学校成了“一家人”,共同培育一个“全新的生命体”。

二、创新执行力

技能型名校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按程序进行。学院采取多层次的目标管理,逐级分解目标,从院级目标按相关职能分解到系部,再到专业项目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名校办及时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予以反馈,不断纠偏,使任务在既定的轨道上执行,最终通过完成各层次、各阶段目标,确保总目标的完成。

然而,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各教学院系,并没有形成明确可行的子目标计划,只有一个大致的分工,很多边缘性工作混乱不清,遇事互相推诿现象时有发生。项目方案没有详尽说明、没有标准、没有注意事项、没有应急处理方案、没有协调机制等。仍然靠个人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维系工作的正常运转,沿用“一切以领导满意”为最高标准,遇事请示领导,以领导签字为证,年终总结凭印象投票,凭人际关系评优选先。

浙江大学毛礼松副教授“和谐团队建设与高效执行力打造”、浙江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金立教授“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对我们有所启迪。提高教师队伍的执行力尤其要重视创新能力,创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执行力,必须要强化创新意识,使他们养成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一所高职院校,就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要做成一个事情(战略意图),首先要有做事的动力和欲望,次之要有做事的权力,再加上有做事的能力,则事必成。执行动力属于“必要性”,执行权力和能力属于“可行性”,必要性+可行性=必然性。通俗地讲就是,愿做+有权做+会做=事成。所以,名校建设成败的关键人物是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

三、善于总结特色

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涉及诸多方面,其建设方法、建设途径多种多样,决不能急于求成、或盲目仿照别人,办学特色的培育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管理中生长发展、逐步积累而成为内在的力量;办学特色的培育贵在自觉、重在投入、难在实践、成在坚持。

总之,技能型特色名校不仅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建设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内涵建设的过程。

猜你喜欢
技能型名校办学
名校介绍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名校简介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赶集挑名校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