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教学浅谈

2015-06-05 10:22杨世林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作物栽培农业教学

杨世林

摘 要:作物栽培学是中职农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应该根据农业专业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培养方案,改革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农业;作物栽培;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31-01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作物栽培学是中职农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提高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高质量现代农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与时俱进开展教学改革是提高作物栽培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各中职学校已对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开展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工作。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优化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分为两部分,即作物栽培学总论和作物栽培学各论,根据新的改革形势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必须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改变以往总论与各论分离,各作物强调自身完整性,教学内容上存在分离、重复的现象。课堂教学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总论部分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及基本方法的讲授;各论部分则偏重于不同作物的特征特性及相关的栽培技术。凡是实验、实践教学中涉及的内容,课堂教学中不再重复。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

在作物栽培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开拓能力。要培养学生由“专业型”人才向“企业型”人才发展,“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开拓型”人才方向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上要特别注重不断充实新内容,多讲新概念、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增加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把作物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科研成果简明扼要地引入教学内容中。尤其是不同作物在生产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点介绍,以便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农、爱农、为农的热情。由于课堂内容的精简,势必要求学生自学一些内容,为此,我们合理确定一些自学内容,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到校图书馆和系资料室查阅有关资料,写出专题读书报告,并组织课堂和课外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而且起到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其成绩作为学生平时学习成绩。

三、加强实践教学和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按质按量完成实验室实验教学外,采取按季节安排作物教学内容,以利于现场、实物观摩教学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田间实际观察调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实习环节,自己种植“种子田”“丰产田”和“试验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和生产意识。同时,在考试内容中增加实践及教学实习内容的题量,以引起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视。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保证教质量学提高的关键

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保证教学、科研水平的持续提高。教师通过参加科研课题、科研学术会议、指导生产实践等了解学科前沿理论、发展动态及生产上存在问题,同时加强国际间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季节性与实践性

改传统的阶梯式教学方法为多维的重迭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入校后,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阶梯模式上课,这种阶梯式的内容安排,造成了课程之间的脱节和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季节、技术与生产的脱节。同时,就《作物栽培学》课程来,学生自进校到离校仅仅有一个年头的时间学习。对于实践性、季节性特强,且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理论和技术,缺乏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因此,将《作物栽培学》课提前到一年级下学期与部分专业基础课同步穿插进行,改传统的阶梯式教学方法为多维的重迭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对《作物栽培学》课及相关的实践教学有两年完整的重迭期。

六、从本地农业生产实践出发,增加实验实训科学地组织教材内容

创建一套完整的与高职高专相适应的《作物栽培学》课程内容体系是确保“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顺利施教,并依此实现培养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传统的《作物栽培学》教材,一般都分“总论”“各论”,内容重迭,必须以季节为轴线,将土壤耕作、种植制度及农作物的生物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及栽培技术理论与实践,重新进行切割分块,并按照农事季节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将每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理论、生长调控理论、实践操作技术进行穿插,使之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并按照生育理论-调控理论-操作技术-效果观测与分析的顺序逐层讲授。在教学时就达到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的目的。学生在学习时先理论、后实践、再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

总之,《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只要学校引起重视,老师师资水平提高,调整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转变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注重能力的培养,该学科必定会沿着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立权等.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成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3(07)

[2] 冯迎春.中职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12(11)

[3] 荆 宏.中职校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2(02)

猜你喜欢
作物栽培农业教学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初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基于新技术的作物栽培学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