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论视角下的城市体育健身活动探析
——以L市广场舞活动为例

2015-06-05 09:31文秀丽王清梅刘传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广场功能体育

文秀丽,王清梅,刘传海

(1.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83;2.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 301830)

◀体育人文社会学

结构功能论视角下的城市体育健身活动探析
——以L市广场舞活动为例

文秀丽1,王清梅2,刘传海2

(1.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83;2.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 301830)

广场舞虽然是中国最为流行的全民健身运动之一,但是目前存在的“扰民”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引导,规范广场舞。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城市体育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目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并从社会结构功能论视角,对L市广场舞这种参与度高、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体育健身活动进行分析。广场舞已经逐渐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其形成与发展都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结构下的功能:适应环境,目标获得,整合为一个整体,对越轨行为的控制。进一步阐述如何对L市广场舞中出现的越轨行为进行综合控制并构建多因素模型,为城市体育健身活动如何保持内在结构功能的协调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

广场舞;社区体育;体育健身;社会系统;结构功能;越轨行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状况。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越来越追求个人健康生活品质和绿色的生活方式。个人生活已经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适应并逐渐构建出和谐文明的社会。广场舞作为一种城市体育健身活动,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一种方式,体现了现代体育充满活力和亲和性的一面。

1 城市体育健身现有研究回顾

我国城市居民过去的体育需求长期依靠“职工体育”的开展来满足,1984年,全面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居民在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方面有了较大选择;1993年,国家体委下发《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提出群众体育改革思路,城市社区体育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学者在城市体育方面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社区体育,内容主要涉及活动场地设施、经费、体育的社会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问题;2002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强调了社区体育在城市体育、群众体育中的重要地位;2008年至今,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以自发性的活动组织、区域性的活动形式、娱乐性的活动内容、极强创造力的活动空间,开创了社区体育的先河[1];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城市社区建15分钟健身圈”,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纵向研究我国城市体育近3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但是目前随着新型城镇化老城区改造、新城的开发,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城市整体规划中要根据人口密度、分布、行政区域划分等因素,合理规划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布局[2],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3],目前城市健身噪音扰民现象时有发生,健身扰民问题亟待解决[4]。

关于城市体育健身的横向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与体育健身的辩证关系上。从宏观上来看,研究多以城市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城市体育,如任平等就认为,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在空间上形成了都市圈,而城市体育也随之发展为都市体育圈。都市体育圈的类别是与都市市民生活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来分的[5]。秦椿林、张春萍也认为在都市中的群众体育具有和城市发展特色相一致的特征,应该全面把握都市圈群众体育的特点与功能,科学合理规划都市圈群众体育,从而推动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整体进程[6]。同时,体育事业的兴起同样带动了城市文化,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与城市发展形成了互动。如杜伟、闻扬在研究中发现,城市体育使城市中形成了身心健康的群体,改善了城市管理,提升了城市形象[7]。同时,城市居民更把现代体育运动视为人的一种内在需要,体育活动影响着现代人的健康和生活理念[8]。

关于广场舞也有专门的研究论述。有学者对广场舞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存在问题做出了探讨,认为广场舞能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增进沟通渠道;但管理不足也是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促进广场舞的发展[9-10]。

从以上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当前的研究多是围绕体育健身活动与城市社区体育的历史沿革发展来进行的,研究内容多涉及场地设施、管理制度及体育公共服务等方面,很少有专门针对体育健身活动本身做出研究和探讨,同时,群众作为参与主体也很少被提及,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城市体育健身活动的结构功能研究理论非常少,以“功能主义”为篇名在体育学科领域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总库,2007年至今搜索期刊17篇,相关研究7篇,高度相关1篇,即钟喜婷等在阐明功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对珠三角群众体育进行分析,梳理其内部结构系统和参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挖掘城市群众体育发展的多元化与一体化结合、生态休闲与健身运动兼备的趋势[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场舞的参与主体已经逐渐从老年人扩展到中年人,全民健身的势头已经显现。在这种情况下,本研究拟从广场舞参与群体入手,从结构功能论视角上整体把握,探讨其社会内部功能结构,以社会学理论来分析这一新兴体育健身活动的运转情况。

2 广场舞活动性质界定

广场舞是非竞技的体育健身活动,没有专业的技术要求,简单易学,因而能够广泛吸引群众参与,这体现了广场舞的休闲性与大众性。它“是一种集健身与形体舞蹈为一体,配以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并在广场、院坝等宽敞场地开展的群众性健身舞蹈活动。它将传统舞蹈给人们带来的美感与体育运动带来的健身功效结合在一起,既体现出舞蹈的审美情趣,又表现出健身运动的健身功能,因而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简捷性、沟通性等特点。”已有的研究中,对这类具有娱乐性和全民参与性的体育运动说法并不一致,有将其称为休闲体育的,也有称为大众体育或者群众体育的,还有称之为社会体育的,有学者对此专门做了论述[12]。我国体育理论界“长期以来都采用三分法将体育划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容易否定休闲体育的提法或将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等混为一谈。学者徐佶认为,社会体育是总体上研究各种体育的社会现象,各种人群共同构成了社会体育,是一种广义的大社会体育观;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是从人群的角度研究不同人群的体育现象及其组织规律;休闲体育则是从生活方式的角度研究人们借助体育来休闲的生活方式。

笔者认为,要讨论广场舞的形成和发展,应剖析参与广场舞如何形成了一种社会结构,在何种机制下以何种联系方式使其本身不断进行。同时,广场舞的实质是一项体育健身活动,还不足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广场舞更应该定义为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而本文也将着眼于广场舞的参与人群探讨其结构问题。

在社会学理论中,社会结构是独立于个人之外的,它是指“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中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13]。”广场舞的参与者虽然是社会的局部,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但当他们因为广场舞而形成一个群体后,就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美国社会学者波谱诺在讲到社会群体和组织的时候提出,所有群体都有一个社会结构,它也可以被叫做一个社会系统。广场舞参与群体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必然有其独特的社会特征和运转方式。本文在后面的论述中将以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3 结构功能理论视角下的广场舞活动

3.1 L市广场舞活动简介

L市广场舞一开始是一个由群众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近年来,广场舞在L市市区越来越普及。每天晚饭后,在市区内的公园、街道、小区,只要有一片空地,都有可能成为群众跳广场舞的场地。每天每个场地都有十几个到几十个群众参与。一般来讲,参与者都相对固定,是来自该广场附近居住的群众。他们的年龄跨度较大,从青年人到老年人,其中以中年妇女居多,也有极少部分男性参与其中。

每个广场一般都有一名组织者。组织者(也即领舞者)负责收集下载广场舞所需的音乐,按音乐编排舞蹈动作,并每天带着便携式录音机等设备到广场指导带领大家跳舞。一般情况下,群众的舞蹈动作都是模仿学习领舞者的,领舞者没有专门对参与者进行指导,尤其在这个广场的舞蹈活动相对固定以后。领舞者甚至都不站在一个比较突出显眼的位置做示范。如果有新加入的群众,他们会跟在人群后面模仿,一段时间后自然也熟悉了舞蹈动作。随着大家对音乐和舞蹈的熟悉,领舞者到最后只是作为设备携带者到场。随着音乐的不同,有不同的舞蹈姿势。一般来说都是手臂,腰部动作居多,动作简单易学,基本能够锻炼到全身肌肉关节。

随着广场舞参与者的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官方组织也开始了对广场舞的组织推动,不光聘请了专门人员教授管理,还举行了大型比赛,L市的广场舞也变得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和大众化。

3.2 结构功能理论概述

结构功能理论由塔尔科特·帕森斯提出。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1979)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理论家,是美国结构功能分析和社会行动论学派的创始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最主要同时概括性最强的内容就是A-G-I-L框架。在他看来,无论社会系统多么复杂,其中的社会关系存在怎样的冲突,都必须存在最低限度的一致性[14];他认为各个系统都有最基本的共同结构,并发挥着某些特定的功能。这些结构功能按照一定的框架来概括,即是A-G-I-L框架。

A是适应功能(Adaptation),是社会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功能。环境会给社会系统限制和压力,同时系统也会对环境进行积极改造。这种过程都属于系统的适应功能。帕森斯所定义的环境包括了人、群体、文化、自然等因素,即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系统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交换,以获取本身存在的资源和能量。

G是目标达到功能(Goal-attainment),是社会系统确立总目标的功能。社会系统确定了一个总目标,社会成员就会根据这个目标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向,从而可以使整个系统的成员达成同一个目的。在这项功能中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确立目标,二是组织社会成员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行动。

I是整合功能(Integration),整合功能的对象是系统内部,使系统内部能够协调一致,合作互动。帕森斯在这项功能中将情感作用放在重要位置,系统内部通过适当的情感因素维系,是“超功利”的,不受利益影响的。一旦有了利益冲突,整合功能会变得不稳定。

L是潜在的模式维持功能(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系统里会有一些规范和制度,约束着内部的活动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因为社会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活动主体的互动过程可能会产生中断。这时系统的模式维持功能就能够发挥作用,缓解紧张和压力,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保证系统的运转。

罗伯特·默顿将帕森斯功能主义理论进行了改进,指出社会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组成部分都发挥着正向功能,当社会结构中的某一个单位阻止了整个社会或其组成部分的需求满足时,它则是反功能(dysfunctional)的,还批评它只强调社会整合,忽视社会冲突,不能合理地解释社会变迁(图1)。

图1 社会系统结构功能性示意图

3.3 广场舞活动中的结构功能运转

结构功能的发生发展是有秩序性的,首先表现在顺序性上。从广场舞就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系统的运行情况(图2)。

3.3.1 广场舞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结构功能中首先发挥作用的是适应功能,即适应外部压力,动员内部力量以保证系统的存在。随着全民健身时代的来临,广场舞正以积极、健康的态势迅速发展,它集健身娱乐、文化传播功能于一身,对增强群众身体素质、建立温情社会和传播体育文化起着重大作用。现代社会的节奏很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大。很多白领阶层、公务员等常常以忙为借口,一回到家就不想出门。参与广场舞的群众能够从这样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晚饭后的一点闲暇时间来参与健身活动,正是整个系统在与外部环境对抗协调之后的适应结果。

从内部来看,群众能够充分利用城市广场这个公共资源也是一种适应结果。一些广场的领舞者在录音机所需的电费和自己的劳务上也会有所索取。如某个公园广场的领舞者每天向参与群众收取每人次一元的费用,即是系统内部自己调动获取资源,维持广场舞顺利进行的一个例子。宏观上城市建设的经济投入保证了城市广场和其他公共资源的存在,微观上个体的金钱支付也保证了广场舞的有序进行。在适应过程中,经济活动处于主要的功能发挥阶段。

从自由个体需求来看,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状况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解决温饱问题向小康社会迈进过程中,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同时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是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入老龄化,这个速度还在加快。Downey,P.认为广场舞动作简单,易于开展,活动场地、设备器材要求较低,健身效果明显[15],广场舞顺应时代的需求,因此,城市广场上“中国大妈”(因大多数参与者为中年和老年妇女,因此“大妈”的名字出现了)的身影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3.3.2 广场舞健美、健身、健心,符合目标达到功能

社会系统功能稳定存在必须确立社会成员一致认可的目标。显然,广场舞以健身为目标是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的。现代人的生活基本围绕着工作和家务快节奏进行,很少有机会锻炼;而随着生活的进步营养过剩也成为了现代人的普遍问题,形成了所谓的“现代文明病”。人们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有巨大压力,而健身则是一种合适的舒缓压力的方式。有群众说“现代人就是缺乏锻炼,广场舞很不错的”,“我现在几乎每晚都会出来跳舞,跳跳对身体好,还可以减肥呢,不然这肚子又要大起来了!”

图2 广场舞活动中的结构功能运转示意图

从更深层次剖析,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上楼蜗居”,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部分群体出现了“宅”现象。很多小区工薪阶层居民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往往相见不相识。人是社会性“高级动物”,每个人都有交流倾诉的渴望,广场舞符合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人群的健身娱乐、休闲、拓展人际圈子的目标需要,源于生活更扎根于生活,符合人民大众的目标达到功能。帕森斯强调,实现总目标需要系统成员的共同参与,达到目标同时需要严格要求成员在行动上一致。

3.3.3 广场舞作为局部社会系统的整合功能 在系统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整合功能也开始实现。这和众多学者所描述的大众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是相一致的。随着对音乐、舞蹈和其他参与者的熟悉,对广场舞参与效果的认可,广场舞活动的氛围会变得轻松愉快。有群众说,自己晚上没事就会到广场跳舞,而不是呆在家里看电视,这样既可以运动又可以认识很多朋友,生活更加有趣了。广场舞是增进居民交流的最有益的方式,同时能够放松身心,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大众体育“也是人们构建社会支持网的重要方式之一……亲戚、朋友在这种非正式的体育交流活动中,更加彼此了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生理距离……为受挫的人或有压力的人提供一个社会活动的机会,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有益对策性的建议”[16]。在这个阶段,广场舞作为局部社会系统的整合功能得到了基本发挥,即促使群众健身、休闲、交友。

广场舞形成局部稳定的社会系统后,整合功能得到增强,是对不同职业、层次、年龄人群,舞种,文化艺术,精神风貌,体育产业经济等全面的整合。广场舞是人民群众审美的文化表达,是审美的自觉呈现。人民群众由观赏到参与,由被动欣赏到自主演绎,已成为群众文化的主流群体。广场舞激发了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美丽中国”的良好氛围。“中国大妈”走出国门,带美国新泽西大妈跳广场舞,作为一种“文化输出”,“大妈一小步,中国一大步”。广场舞对净化文化环境,传播正能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中国梦”在群众中很好的引领者。广场舞蓬勃开展,势必促进活动群体对运动服装、鞋子、器材、保健品等的消费,无形中对体育产业经济是一种促进。

3.3.4 对越轨行为的控制 塔尔科特·帕森斯认为,各种结构功能的发挥在社会系统运行到一定过程以后,也呈现出协调性。它们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交换的关系,使社会系统趋于均衡。罗伯特·默顿将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理论进行了改进,还批评它只强调社会整合,忽视社会冲突,当系统出现越轨和偏离常态的现象时,可通过系统本身的自动调节机制,使系统回复到新的正常状态。如果说在体育社会学诞生之初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范式占据支配地位,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的热点则转向了批判理论以及文化研究的框架。后者关注的是占据支配地位和从属地位的人之间的通过交互作用以及斗争来重塑体育运动的实践[17]。

目前对广场舞噪音扰民的报道越来越多。北京男子“鸣枪放獒”、温州“高音炮事件”、武汉“粪袭事件”、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领舞被铐事件”等,广场舞扰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从立法、公共服务空间供给等视角解决广场舞健身引发的“广场舞矛盾”已成为一道社会难题。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曾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广场舞活动场地应注意其公共属性,不能以自己的体育权侵犯别人的居住权与安静权。樊晓认为在个体权利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缺乏必要的管理协调机制,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群体冲突事件[18]。

从结构功能论原理看,广场舞应当具备对自身越轨行为的控制,但现实中却又频频出现矛盾冲突,这与罗伯特·默顿所提出的“社会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组成部分都发挥着正向功能,当社会结构中的某一个单位阻止了整个社会或其组成部分的需求满足时,它则是反功能(dysfunctional)的”理论是吻合的,这就说明广场舞结构功能系统某些部分必须发生变迁,方可更好地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对于越轨行为的控制可以分为自律与他律(非自愿地执行涵盖道德标准、法律体系和其他社会规范),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对广场舞越轨行为综合控制示意图

笔者认为广场舞是群体与群体利益的直接碰撞,更易引起大的社会纠纷。政府部门应充分考虑老百姓的需求,本着为民服务的理念,重视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加快城市社区体育权的立法,同时重视宣传广场舞的正向能量,通过媒体积极宣讲《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有效地改善人们的体育休闲环境[19]。居委会与业委会建立固定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广场舞公约、章程,出现的矛盾首先纳入到ADR解决纠纷框架中,与诉讼形成良性互补,积极协调、促进冲突各方达成和解,使各方群体利益跳出“囚徒困境”。由于DAMA广场舞嘈杂的音乐活动与公共环境造成了冲突,因此建议采用新音乐传送系统,以消除噪声污染[20]。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提出:“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广场舞社团组织加强自律,不允许有组织无纪律,不允许闲散人员“打酱油”,使广场舞由“无序自发”向“有序自觉”转变,让广场舞跳的“欢而不忧”(图3)。

对越轨行为控制的同时,应当积极促进广场舞正向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在中老年人健身价值方面,广场舞应当提高到与太极拳等高价值,值得大力宣传推广,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推出12套广场健身操舞,启动首届全民健身进社区之广场舞大赛,12套“国标”广场舞是经过健身明星教练、健康保健、运动医学等相关专家的两轮评审以及修改完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全国学校体育教育、艺术教育专业应当积极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提倡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研究广场舞在促进体育消费市场的作用;同时依托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积极提高在场地设施、设备、资金、专业人才方面的配备,充分发挥广场舞的“正能量”。

4 结束语

广场舞健身活动是一项简单的社会活动,但却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结构功能论中,帕森斯始终强调各子系统和各个功能的协调性,罗伯特·默顿将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性改进。广场舞近几年在L市顺利进行,并且将L市全民健身的进程推进了一大步,是其各个子系统和功能相互协调、冲突变迁的结果。通过对广场舞“扰民”行为的积极控制,并最大限度规避了噪音扰民事件,同时积极发展引导广场舞的正向功能。

目前应积极发挥政府力量的主导作用,保持广场舞的结构功能稳定,城管、环保部门、体育部门、各个社区街道、小区物业通力合作,彰显和弘扬城市体育文化。今后政府应合理开发改良体育文化项目,大力提倡体育健身行为,满足中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同时激发年轻人对体育健身项目的热爱,社区和地方政府也应加大相关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健全相关制度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21]。因此,从社会系统功能角度出发来分析其他城市体育健身活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探索渠道。当然,不可否认,结构功能论是一个宏大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分析具体的社会系统时有抽象化的问题存在。但其作为一种较为普适的理论,对探讨城市体育健身活动如何保持内在结构功能的协调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陈国志,王志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6):66-70.

[2]张峰筠,肖毅,吴殷.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场地的空间布局——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1):80-83.

[3]蔡玉军,邵斌.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3):38-42.

[4]韩建阳.健身噪声扰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6):31-33.

[5]任平,王家宏,陶玉流,等.都市体育圈:概念、类型和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4):5-8.

[6]秦椿林,张春萍.我国都市群众体育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009-1012.

[7]杜伟,闻扬.社会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绵阳市社会体育发展实例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28-31.

[8]佟强.现代体育运动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及走势——体育社会学视角下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9]李少奇,邹子为,陈以璇.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19):491.

[10]周丛改,宣金传.论大众健身操与都市体育文化建设[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6):40-42.

[11]钟喜婷,张兵,陈建伟.功能主义视角下珠三角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10):855-857,936.

[12]徐佶.新的体育视角:休闲体育——兼论休闲体育与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社会体育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3):21-24.

[13]戴维·波谱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4,99.

[14]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5,167-169.

[15]Downey,P.A square dance happening:easy,inexpensive and effective[J].CAHPER JournalWinter/hiver,1993,59(4):38-39.

[16]耿敬.体育社团:社会支持与社会压力的缓解[J].体育科研,2008,29(1):59-62.

[17]姜勇,张树山,刘欣然.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5):30-33.

[18]樊晓,崔国文.论广场舞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4(6):41-44.

[19]袁继芳,陈建国.从广场舞扰民看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缺失[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9):34-38.

[20]Zhou,Li-jun.Music is not our enemy,but noise should be regulated:Thoughts on shooting/conflicts related to dama square dance in China[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Sport,2014,85(3):279.

[21]尹海立,林聚任.社区体育与生命质量——一个来自烟台的调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5):68-75.

责任编辑:刘红霞

City Sports Fitness Activity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A Case Study on L City Square Dance

WEN Xiuli1,WANG Qingmei2,LIU Chuanhai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2.Tianjin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1830,China)

A lthough square dance is one of themost popular national fitnessmovements in China,its“disturbing”problem is stillworth of our reflection.The governmenthas issued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guide and regulate square dance.This paper teased out the domestic city sports studies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status and features of city community sports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 analysi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italso analyzed the square dancewhich is highly participated in and welcomed by themasses in L City.The square dance gradually formed a stable social structure in recent years,so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reflected certain social structure functions:adaption to the environment,target acquisition,being integrated as a whole,the control of deviant behavior.It further described how to comprehensively control deviant behaviorswhich appeared in L city square dance and constructed themulti-factor model,and provide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ity physical training to maintain coordination of internal structure function.

square dance;community sports;physical training;social system;structure and function;deviant behavior

G80-051

A

1004-0560(2015)05-0017-06

2015-02-26;

2015-04-10

文秀丽(1979—),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健美操教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广场功能体育
布鲁塞尔大广场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广场
我们的“体育梦”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广场办公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