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烈平
(寿宁县第四中学,福建 寿宁 355500)
较之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明显难度加大,而且部分内容更抽象、深奥。面对这些,若教师仍停留于知识的全盘灌输,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也容易厌教,最终形成苦教苦学的恶性循环。合作学习就是要求教师从一个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指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合适情境,有效导入学生合作学习;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置不同的合作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既要生生讨论,又要打破“师教生学”的模式,教师参与共同讨论;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带有一定挑战性但是又不超出他们能力范围内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悟学中更充分发挥想象,发挥合作学习效益。
在合作学习之前,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在保证一定梯度性和协调性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使不同梯度上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层次上的提高,最大化地发挥每一名组员的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作为导学者的身份,制定好合作学习的计划、创设合适情境,为合作学习奠定好的基础。这其中的分寸要拿捏得当,否则就会造成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或是合作无组织无纪律,无法很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要较为形象地引入“乘方”这一新的概念,把之前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探讨氛围中“温故而知新”。教师用课件出示几组同一数字的连加算式,如“7+7+7+7+7”“20+20+20+20+20”“66+66+66……”学生立马就把它们写成了乘法的形式,但是接下来的同一数字连乘“6×6×6×6×6”“12×12×12×12”“9×9×9×9×9×9”……学生们都束手无策了。教师示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讨如何进行简便运算,很多学生们都效仿乘法的样式,再造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这个相乘的关系。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启发下进行初步的小组合作,是对“乘方”这一新知识的抛砖引玉,为接下来更进一步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初中数学合作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也是合作的灵魂所在。初中数学有些内容较抽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同时提出适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项目,帮助他们拓展思维空间。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各小组分别想办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可以在三角形的顶点上选一点,通过做平行线把三个角转化到一个顶点处”;有的说“也可以在三角形的边上选一点,通过做平行线把三个角转化到一个顶点处”;“还可以在三角形的内部选一点”……虽然大家的看法不一,但是通过猜想、提出方案、讨论、排除不可能的办法,实施方案、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活动,最终都推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合作结束后,教师再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说一说各自的合作过程和选择的方案,总结交流经验。又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协作填完下表。“某学生利用暑假到某公司实习,该公司以16元/小时作为报酬。设该学生6月份的工作时间是x小时,应得报酬是y元,如何用t的代数式表示该学生的应得报酬呢?
工作时间x(小时)1 5 10 15 20 ... t应得报酬y(元)
很多小组在列出方程式之后都会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填表,一个人负责一个空格,这样用时短、效率高,而且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了责任意识,让合作真正起到作用。
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教师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一个互动交往过程。教师通过教学调控措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各小组的情况和个人需求,设计个性与共性的合作项目,使学生个体与群体建立起一种合作互惠关系;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集合群体智慧,发挥生生互学,师生互学的效益。比如上例“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可以提出:若将这一模式拓展延拓到三角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该如何呢?在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可综述学生讨论结果,把自己当成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思路与见解,这样既活跃合作气氛,与学生形成平等合作地位,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还可以在提出问题时选择一些知识跨度比较大、囊括内容比较广、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以增强学生交流合作的需求,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和小组成员共同去讨论、去探究,促成合作学习模式的常规化和规范化。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因此数学教师要灵活地对待每一节课的不同需求,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计有针对性的、探究性和发散性强的问题,引导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合作,在质疑问难中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逐渐从“多学习”发展到“会学习”,这样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在教材中有许多课后思考题和探究题,如“想一想”“试一试”和“猜一猜”等,这些题目不仅包含了本章内容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深化和拓展,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出更多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更充分发挥想象。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中的“角”时,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个60°的角放大10倍,它的角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由于学生已经学过“角的大小只与它的开口度有关”,所以合作探究的验证依据没有争论,但是如把角放大十倍却是一个难题。在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之后,终于有学生提出不需要精确到“十倍”,只需要用放大镜观察“角”即可,问题才得到了简化。所以,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地把自己的猜想提出来,供教师和同学一起探讨、小心求证,这样不仅能够建立起学生的探究信心,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倾听的合作意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初中数学的教学是对小学阶段知识的发展和高中阶段知识的铺垫,其重点不再只是灌输和监督,更多的是自学、悟学、善学。希望通过“导学、自学、善学、悟学”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1]吴艳霞.谈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7).
[2]林金钩.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培养策略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8).
[3]蔡阿忠.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方法分析与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