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2015-06-03 06:45黄菊花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实验设计自主性

黄菊花

摘 要: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实验材料、器材的选择到实验方法步骤、注意事项,都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的思维,并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自主性;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5-0073-02

【教材简析】

三年级第三单元是“水”单元,其中《生命离不开水》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的实践活动,目的使学生亲眼目睹植物需要水分的事实,加深对“水帮助动植物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程,第一单元中的动手环节比较简单,是“玩”科学。第二单元是观察和记录,然后进行比较等,探究“味”不浓。而第三单元的活动就有典型的“做”科学、探究过程了。但如何探究,学生几乎是一窍不通的。因此,这个活动有一定难度。

【教学实录】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来进行实验验证呢?

生:可以用动物和植物进行实验。

师:用哪种动物或者植物呢?

生:用蚂蚁。

生:不行,水多了蚂蚁会淹死。

生:用鱼。

生:也不行。鱼要游动,就要大盆,就看不出水面的变化了。

师:用小动物进行实验,好像挺难施行的。怎么办呢?

生:我觉得用植物比较好。

师:这个主意不错,我们就用比较常见的植物进行实验吧。用什么植物比较好呢?

生:可以用树。

生:树太大了,放在哪啊?

生:用花。

生:我觉得用小草更好。

师:你怎么会想到小草呢?

生:小草随处可见,而且挖几棵也没关系,要是大家都用花做实验的话,得要挖多少花呀?

师:哦,我们实验用的材料要选比较常见的、好找的、经济实惠的。那一次实验挖多少棵小草呢?

生:一棵就够了。

师:挖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不能把小草的根弄断了。

师:为什么呢?

生:把根弄断,小草会死,就算不死,也吸收不到水。

师:怎么挖才能保证小草根部的完整性呢?

生:把周围的土都挖上来,然后将土去掉就可以了。

师:怎么去掉土呢?

生:用手轻轻地拍打。

生:可以放在水里轻轻地洗一洗。

师: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比较合适呢?

生:饮料瓶。

生:杯子。

师:这些容器确实都可以放,但是,要便于我们观察水面的变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容器更合适些呢?

生:小一点的,只要能把小草的根部都放进去就可以了。

师:都放进去,放到什么位置合适呢?

生:让小草的根部能接触到容器的底部。

师:为什么?

生:这样就能保证小草每天都吸收到水,直到容器里的水都没有了为止。

师:那怎么观察呢?如何知道水被小草吸收掉了呢?

生:看水面有没有下降。

生:可以做一个纸条,写上刻度,一看就知道了。

生:也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一量。

师:每天观察到的数据要——

生:及时记录下来。

师:为了观察效果更加明显,我们可以将小草放在阳光下。可是这样的话,水分会被阳光蒸发掉,如何保证这些水都是让小草喝掉的,而不是被阳光蒸发掉的呢?

生(沉思片刻):

用塑料袋包,水分不会蒸发掉。

生:包的时候把小草的叶子部分空在外面。

【教学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如果老师将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一一告诉学生,他们也能完成实验,但是,这样的实验,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主动性肯定会大打折扣。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

在本实验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从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到实验方法、注意事项,都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与本课所学知识相结合,逐一解决了实验中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面广,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提出合理的意见进行补充、完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教师精讲点拨,起到总结、概括、“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学生从用动物进行实验推翻后改为用植物,到用小草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语言寥寥无几,只是在最后总结“我们实验用的材料要选比较常见的、好找的、经济实惠的”,从而概括出选择材料的方法。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探讨“怎样保持小草根部的完整性”、“用什么容器?”、“如何放置?”、“怎么观察?”、“如何使小草喝水的效果更明显?”等问题。学生不合理、不完善的设计,教师并不急于否定,而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纠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切,都是在谈话过程中完成的,没有刻意“设计”的痕迹,而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却了解得很深入,可谓达到了教学的至高境界——“教学无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实验前的充分备课,保证了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减少了实验中的失误。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使科学探究在课堂上真正生根开花。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实验设计自主性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创新实验设计 落实核心素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