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梅
摘 要:课堂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它的质量优劣关系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任务是否落实的问题。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立足教材文本,把握学情需要来设计课堂练习,不仅能有效地在课堂上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内化所学,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意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练习;依标扣本;立足学情;内化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8-0022-03
课堂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优劣关系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任务是否落实的问题。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优化课堂练习设计,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内化所学,既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深入理解和感悟生命的意义。课堂练习设计功在课前,利在课堂。人教版第8册《生命 生命》一课是台湾作家杏林子的作品,作者通过三个事例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如何结合本课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习得方法,悟得文本意蕴呢?
一、立足教学目标,把脉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课堂练习,需明确两点:一是练习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巩固和内化作用,富有针对性;二是通过练习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具有诊断性。
(一)踩准学段教学目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关于阅读教学指出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学段目标为指南,教师应把《生命 生命》的教学重点定位在“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面。但细看文本所处主题单元的位置,不难发现编者同时呈现《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等文章,意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热爱生命的故事,并能寻找发现身边类似的故事,完成“口语交际”和“单元习作”中的学习任务:说说写写“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和热爱生命的故事”。
以往的教学经验显示,中学段学生寻找和发现这类故事不难,难的是学生要么能具体说出(或写出)事件本身而缺乏自身深刻的感受,要么泛谈滥写自身的感受而缺乏事件本身的具体描述,总是有失偏颇。因此教学本课,教师很有必要把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作为教学重点写进教学目标。因为“事例+感受”的结构段式表达对生命思考的表达方式,恰是学生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的范本。教师理应把它作为教学重点,并在教学目标中表述清楚。
(二)找准学练结合点
教师在目标制定中时常会犯“多而杂”和“大而空”的毛病。纷繁而抽象的目标既不利于发挥教学的导向作用,也不能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据此,教师依据学段目标,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把《生命生命》的教学目标表述如下:
1.正确读写生字词,并通过句型练习理解和运用骚扰、糟蹋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习作者运用“事例+感受”的构段方式表达生命感悟的写作方式。
“通过句型练习理解和运用骚扰、糟蹋等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确定了教学目标的检测标准,也说明了学生要运用和掌握的方法。“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习作者运用‘事例+感受的构段方式表达生命感悟的写作方式”同样体现了“目标水平”的具体要求,也指出了学习和感悟文本的方法和手段。这样预设和表述的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可评可测,为课堂练习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踩准学练结合点设计课堂练习,教学的主线是清晰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也是具体的。
二、立足文本,找准语言训练点
一篇文章作为社会阅读客体和语文教材存在时,其主要价值是不同的。前者重在获取信息,后者肩负的不仅是传递信息,更主要的是了解和学习其如何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这便是“教学价值”。具有“教学价值”的部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堂练习设计的主要载体。
(一)“教什么”跟进“练什么”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本文作者关于生命的感悟以及相应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载体。教学中“教什么”自然就跟进“练什么”。因此,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语言,去发现、去领悟、去实践。例:
师:关于对生命的思考,作者谈到了几样事物?
生:分别是飞蛾、香瓜子和心跳。
师:作者描述了关于这些事物的什么事情?
生:飞蛾挣扎求生,香瓜子顽强生长,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三个事例,尝试完成口头练习题。
这篇课文作者采用了________的写作方法,先提出问题:________,然后分别描写了三个热爱生命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再写自己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在课上高质量完成练习,教师精选教学内容,优选教学策略,快速接触重点教学内容。“教”“练”合一,使得学习内容得到巩固,教学成效也得到反馈。
(二)“教重点”必然“重点练”
语言的本质在于语言的应用。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已有的言语经验中提炼言语运用的规律,还要借助典范的作品,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言语知识,并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运用,才能逐渐形成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牢牢抓住文本的表达方式这个教学重点,找准语言训练点,精心施教并利用课堂练习重点突破,让学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领悟。例:
师:阅读“飞蛾求生”的段落,圈画出描写飞蛾的语句。
师:余下的句子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作者看到飞蛾挣扎而产生的想法。
师:默读“瓜苗生长”和“静听心跳”段落,看看在写法上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生:都是先写作者看到的事件,再写自己的感受。
师:先具体描述一个事例,再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作者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咱们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吧。
(出示“枯木逢春”的图片,让学生先观察图片并描述,再写上一两句体会。)
这是一截矮矮的木桩,(看到的)
(想到的或体会到的)
生:这是一截矮矮的树桩,在茂密的草丛里静静地站立了很久很久。路过的人们有时会坐在上面歇歇脚,偶尔飞过的鸟儿也会在上面散散步。他们只知道这是一截矮矮的,已经干枯的树桩。没想到一阵春雨过后,又黑又深的裂缝里竟然长出了一段嫩绿的枝叶。盯着绿得发亮的新叶,我心里暗暗赞叹道:生命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珍惜生命,不让她白白流失,一截树桩也能活得精彩有力。
教之重点,必然也是练之重点。从课堂练习的实施中,可以看出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文本的表达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文本重点部分的教学,不止步于理解和感悟,而是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深化感悟,有效落实语言训练。
三、立足学情需要,用实课堂练习
每位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认知结构以及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基础、需要和准备也各不相同。面对学习起点不同,发展水平不一的学生,利用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较客观地探得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需求。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字自学能力,教师在上课时先进行几分钟的练习检测,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例如,教学伊始,教师出示以下练习题:
扰( )屈( )撼( )蹋( )限( )
拢( )窟( )憾( )塌( )狠( )
通过两三分钟的课堂练习,检查生字预习情况,教师从中评估和判断学生对于生字与熟字的区别情况。例如,有的学生把“扰”和“拢”写混了,有的分不清“撼”“憾”和“蹋”“塌”的区别,这几个字词客观显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虽然练习的题量小、时间短,但是它帮助教师客观地了解学情,找准教学的出发点,从而认清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二)洞察学生的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师判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选择的,三者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一言蔽之。借助课堂练习,透过学生完成情况却很容易发现其需改进的地方。例如,教学“飞蛾求生”事例后,教师出示课堂检测题:
透过“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这句话,我们看到了________的生命。
交流反馈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填写的是“飞蛾的生命”,有的则填写“伟大的生命 ”。前者没有从具体的事物概括出语言文字的意蕴,后者则是泛化了的答案。于是,教师调整教学进程,跟进了阅读指导。
师:据说飞蛾只有九天生命,也许它今天就将告别人间了,为何仍使劲挣扎?
生:哪怕一丝希望,它也要努力争取。
生:这是求生的本能。只要有机会,飞蛾就要抗争到底。
师:让我们想象飞蛾挣扎的样子,用这个句式说说你的理解。(出示:只要我的手指一用力,飞蛾就________了。但是,它________,因为________。)
生:只要我的手指一用力,飞蛾就不能动弹了。但是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因为它决不放弃任何求生的机会,即使一丝希望也要努力争取。
生:只要我的手指一用力,飞蛾就死了。但是,它极力挣扎,因为它不想让生命白白流失。
师:飞蛾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怪不得作者从中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在作者眼里,这该是怎样的生命啊?
生:不向命运低头的生命。
生:顽强不屈的生命。
师:带着对弱小生命的敬畏,朗读这段话……
借助练习题,洞察学生学习的难点,也发现教学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及时做出调整,改进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飞蛾求生的坚定信念,是不屈生命的体现。课堂练习依标扣本,立足学情,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理解、感悟和积累,受益更大。
参考文献:
[1]陈隆升.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张秋玲.语文教学设计:优化与重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魏 星.从“积极语用”视角重建语文课堂[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4,(7).
[4]于映潮.充分利用课文 训练语言能力[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3,(7).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