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
20世纪30年代,鲁迅作杂文《看图识字》,写道:“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太空,他想潜入蚁穴……然而我们是忘却了自己曾为孩子时候的情形了,将他们看成一个蠢材,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即使因为时势所趋,只得施一点所谓教育,也以为只要付给蠢材去教就足够了。于是他们长大起来,就真的成了蠢材,和我们一样了。”更早些时(1924年),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作《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讲时则明确指出:“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戕贼,也可以萎死的。”这是从深厚细致地观察生活的进程中提炼出来的不易之论。
且看天才的科学界艺术界的大师达·芬奇上学时的事例——
上学,给达·芬奇眼前展开了知识的海洋。他为文学能记录人们的思想和语言而兴奋,为数学能帮助人们计算和思考而激动。他让老师们喜欢,因为他常常回答出别人答不出的问题;他也让老师们失望,因为在复习课上,他常常打盹睡觉,甚至还会逃课——课堂里的座位竟然是空着的……这真是一个有着天才的潜质,很聪明,也有些任性的普通男孩儿。
艺术之神眷顾了小芬奇——他迷上了画画儿。当别人在上他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课时,他就趴在桌子上,画那些从山上带回来的花草和不能动弹的小昆虫。有时,他的眼睛盯准了某个同学,竟然悄悄地画起了肖像画。一次他画肖像画的举动被老师察觉了,“列奥纳多!你在做什么?”老师向他射来严厉的目光,边说边走到他身边。达·芬奇低着头站了起来,所有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小芬奇身上。小芬奇嗫嚅道:“我在,在搞创作……”老师从他的课桌上拿起了他的画纸:一幅颇有身材的侧面肖像呈现在老师面前,老师认出了小芬奇画的是谁。“下课到我办公室去!”老师没再多说什么,又继续讲课了。这个细节,切实展示出这位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他细心地觉察了课堂中的异动;敏锐地感受到小芬奇的绘画天赋;细致地呵护了孩童的天性和自尊,不去简单地进行当众呵斥和批评。在老师的办公室,小芬奇听到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学习可不能光凭兴趣,如果你养成见异思迁的习惯,你将一事无成。如果你真的想创作,就得打好基础,就得勤奋刻苦!”老师的这些话引起了达·芬奇的思索……这些话是达·芬奇初期的艺术探索中,在他成为天才之前所受到的重要的点拨。后来,达·芬奇随父亲告别了所住的乡村,迁居佛罗伦萨,师从韦罗基奥,经过严格、刻苦、扎实的学习历程,终于成为跨越时空、享誉世界的科学界艺术界的大师。
那位当初点拨了小芬奇的老师,似乎并没有留下姓名。其实像这样默默无闻,然而认真勤勉地履行着教师职责的普通人,真犹如浩渺宇宙中的星辰,无法数计!但这位老师对小芬奇的呵护与点拨,却可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实践与研究的历程中,值得借鉴的生动范例。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