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在中国的评介

2015-06-02 12:12米树江
教育界·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儿童文学

米树江

【摘 要】任溶溶(1923—),当代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向国内译介的作品多达300种,在儿童文学翻译领域是大师级的人物。本文对中国学者发表的关于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的28篇文章加以总结,简单介绍任溶溶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在中国的评介,以期为中国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任溶溶 儿童文学 翻译策略

一、引言

任溶溶1923年生于上海,广东鹤山人。他身兼儿童文学翻译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以翻译为主,1949年后历任上海少儿社编辑部副主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1946年,在《新文学》 杂志发表其第一部译作,即土耳其儿童小说《粘土做成的炸肉片》。任溶溶通晓俄、英、意、日四国语言,在他跨世纪的翻译生涯中,向中国译介了300余种外国儿童文学名著,涉及10多个国家。主要翻译作品有《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彼得·潘》《柳树间的风》《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这些作品让中国的儿童开阔了眼界,也为国内儿童文学作家和译者提供了良好的借鉴。2012年12月6日,任溶溶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金波曾认为“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集作家、翻译家、编辑于一身的任溶溶是道无可替代的风景”。任溶溶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翻译家,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其翻译思想。

二、儿童文学翻译——特殊的文学形式

“儿童文学就是以儿童为主的文学,有成人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但也包括儿童们在成人文学中所选择、所继承而来的文学。这些文学都具备了真善美的内涵,可是由于时空的变更,常使三者在作品中无法同时并存,或互有消长,但仍不失文学的本意,像这种作品我们可称为儿童文学。”这就限定了其目标读者群必须以儿童为中心,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兼具教育功能和儿童的审美功能。但是,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和译者基本都是成年人,他们的心理和视角与儿童截然不同,因此,创作者和译者应该从目标读者的角度出发,采用特殊的语体。儿童文学译者要根据读者群的特殊性,采用有别于成年人心理的童心去阅读和理解原作,既要把异域文化传达给小读者,又要适合儿童的语言和认知水平等特点,满足小读者的期待,并起到教化和娱乐的作用。面临这些挑战的情况下,译者要选择恰当的策略,才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类似的心灵启迪。

三、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随着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吸收国外先进翻译理论和研究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显得不那么空洞,更具说服力。因而,2007年以后才逐渐出现对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评述的文章,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2007年至今仅有28篇相关文献。笔者研读后发现,虽然大家采用了不同的理论支撑,但总结出的思想基本趋同。在下文中,将按时间顺序,选取典型代表,就国内学者对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的评介进行介绍。

王珊珊(2008)总结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时说,首先,童趣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标读者很明确就是儿童,因此,任老将小读者的反应放在首位。其次,口语表达是儿童文学翻译的另一个关键要素。任溶溶曾说过:“我从年轻时从事文字改革工作,因此特别注重口语。虽然我学过点国学,但后来始终以口语为主,这对我的儿童文学工作极有影响,极有帮助。原作者要他的孩子好懂,自然用口语,我也用口语,我就是这样翻译的。”(2008:132)最后,创造性对于小读者获得与原读者同样的感受帮助巨大。任溶溶认为译儿童书和译大人书又不同,不能加很多的注解。碰到有文字游戏的时候,译者最好能想个相应的中文文字游戏,字面上可能不那么忠实于原文,但精神上是忠实于原著的。

何伊丽(2009)指出,“忠实原则”是任溶溶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中一个基本原则。任溶溶曾说过:“译者好比以为演员,要揣摩不同人物,表现不同风格。演员投入一个角色,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把原作尽可能贴切地翻译过来。原作者风格各异,翻译的时候也应保留原来的风格,我觉得翻译就是一个字——“信”,不但文字,整个作品都要忠实于原著。”(2009:30-31)另一个策略是“口语化原则”,任溶溶认为读者对象是孩子,首先让孩子看懂,即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还要语言优美。“童趣原则”是任溶溶翻译的又一个策略。李倩(2012)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研究EB·怀特所著的三本儿童文学作品的任溶溶译作,也总结出这三个原则。孙婷婷(2013)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探讨了任溶溶的翻译原则,也提到相似的观点。

赵翠翠(2012)以任溶溶汉译本《吹小号的天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原著与译本,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归纳总结任溶溶儿童文学的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中,任溶溶通过运用短句使结构简单化,通过使用重复、感叹、拟声词使表达形象化,通过使用押韵使语言音韵化,通过使用归化法和删节法使文化差异最小化,使文章从静态的文字符号还原为鲜活生命,从而引导读者阅读和接受。

郭静(2012)以接受理论及任溶溶的翻译三原则,通过比较分析《夏洛的网》的两种中文译本,研究任溶溶的翻译策略是如何在翻译实践中体现出来。任溶溶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时刻以儿童读者为中心,选用口语化色彩强的词汇,化抽象为具体;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善用短句;在文化层面,做到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类似的观点,王凤娇(2012)也曾提到过。她以《毛绒兔》的任译本为例,基于目的论的指导下,结合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儿童读者的特殊性,认为 “翻译儿童文学作品应当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拟声词、儿化音的运用能增加儿童阅读的兴趣”(2012:11)。

刘秋喜(2013)谈到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原则时,从实践活动中选取典型例句总结出,忠实原则体现在词汇和风格上忠实于原著;口语化原则;童趣原则体现在文字游戏上;有别于其他观点的是情境化原则,指文中的描述能让小读者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文字产生画面感,充满画面感的情境化语言能让孩子们感同身受,更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作品。另外,刘秋喜还从具体的词汇和句法层面探讨了翻译策略,指出任溶溶为了遵守翻译原则,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体现在词汇层面是保持简单、生动和可读性,如儿童用语、拟声词、感叹词、叠词和押韵的运用;体现在句法层面,尽可能采用短句和减少注释。

李鹤艺(2013)谈到,任溶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和原则——儿童本位, 由此选择的主要翻译方法为儿童化表达和创造策略, 比如感叹词、拟声词、重叠词、俗语和故事类语言的使用, 韵脚和文字游戏的创造以及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所以他的译作能使小读者获得与原读者同样的感受, 字面上看似不忠实于原文, 实则在精神上达到了与原文的高度统一。

从实践角度,司凤(2013)探讨了在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中,如何使原文与译文实现最大限度的对等化。独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将自己的译作与任译本对比得出论断。作者认为“儿童文学译本的语言一定要做到清晰简单、生动活泼、幽默风趣”(2013:7)。从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语义层面分析了如何翻译好儿童文学。语音层面对小读者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叠词、象声词与感叹词,以及押韵的妙用上。词汇层面的特殊体现在选词与换词上。句子层面就是句子的结构:长句和固定句型。语义层面主要体现在文化含义和内在含义上(2013:7-16)。直接评介不妥之处的还有,徐瑜蔓(2013)研究了任溶溶版《夏洛的网》译本,发现了一些有待商榷之处,比如“不自然的表达、对儿童来说不易理解的表达、不符合译入语文化的表达、太过生硬的表达等”(2013:45-46)。作者独树一帜,指出译本中类似不恰当的翻译还有很多。

另外,陈晶(2014)结合儿童情商绘本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儿童文学文本的基本特点,即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提出任溶溶译本的翻译策略——简洁化、口语化和音乐化。(2014:6-9)

综上所述,人们从任溶溶的译作中了解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儿童作家、作品,得到了可贵的借鉴。任溶溶从事翻译的态度严肃、认真,十分注重在译作的文字上下功夫,他翻译的作品或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结合得比较完美,或在创作上有独特的风格,不仅切合小读者的特点和理解水平,而且对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和翻译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现有对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的研究还不足以凸显任溶溶的地位,而且多数观点重复,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描述性总结,了解国内研究现状与不足, 彰显翻译家任溶溶的文化贡献, 从而确立翻译家作为文化创造者的身份和地位,给国内儿童文学翻译工作者、创作者及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以促进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研究表明,国内学者对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的研究,在原有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借助翻译理论为支点,逐渐拓宽了研究的视角,虽然有一定发展,但还有许多领域有待开发和探索,比如,忽略了社会文化语境。西方学者在“文化转向”的指引下,将儿童文学翻译置于大环境下研究,而国内鲜有学者用这种方法研究,语言运用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存在差异。在任溶溶跨世纪的翻译生涯里,不同时期的译作特点肯定存在差异,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另外,应该批判性地看待译作,语言过时或方言,不可广泛推行。

译者是原作与译作之间的一道桥梁,能否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直接影响着一部译作的命运。任溶溶是儿童文学翻译界的金字招牌,他的译作不仅娱乐和教化了几代小读者,而且其翻译思想也影响着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家和创作者,是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史上的一座丰碑。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前人对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的观点,并批判性地指出不足,希望能够为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晶. 谈儿童文学文本特点及翻译策略[D].太原:山西大学,2013.

[2]郭静. 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2.

[3]何伊丽. 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4]司凤. 《夏洛的网》翻译报告[D].太原:山西大学,2013.

[5]孙婷婷. 任溶溶的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6]王珊珊. 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研究[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03):131-135.

[7]徐瑜蔓. 评任溶溶版《夏洛的网》译本不妥之处[J]. 文学界:理论版,2013(01):44-46.

[8]赵翠翠. 接受美学视角下任溶溶外国儿童文学翻译技巧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儿童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