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矿安全事故预防措施的研究

2015-06-02 08:14:23牛孟元
关键词:安全事故预防煤矿

牛孟元

摘要: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主要由煤矿地理环境、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安全宣传不到位等诸多客观、主观因素引起的,通过对主客观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几项针对性预防措施,其中重点是从主观因素的角度进行安全管理的改善。

关键词:煤矿 安全事故 预防

0 引言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迅速拉动了煤矿生产力。但由于多种主观、客观原因的存在,煤矿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引起了国家各部门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做好预防措施,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证煤矿生产力是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原因

1.1 煤矿安全事故引发的客观原因

1.1.1 煤矿开采条件恶劣

随着煤炭需求量的增多,煤矿开采生产的深度不断增大,开采方式和开采空间尺度在不断变化,这就使得地下水害防治难度不断增大;煤层储存条件差,瓦斯爆炸的隐患较高。据统计,我国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在大中型煤矿中所占比例为20.34%,小型煤矿中,所占比例也高达15%。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这些矿井的危险系数也在不断增大。

1.1.2 煤矿超负荷生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总需求量不断增加,各个煤矿为了维持高产量,只能增加矿井的生产任务,通过超负荷生产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成为煤矿各种事故频发的重要导火索。

1.1.3 开采设备落后

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落后,开采设备的各项功能与现阶段复杂的地理环境不相符合。现代化的探测技术、采掘技术、运输技术都处于摸索阶段,尚不能大规模推广使用。技术装备的落后,也成为煤矿事故频发的诱因之一。

1.2 煤矿安全事故引发的主观原因

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恶劣,现代化开采设备尚未普及,井下作业人员的素质对煤矿安全生产能否实现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说,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失误,这些失误是可以避免而且是应当避免的。

1.2.1 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监管力度。

国家及地方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企业的监管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煤矿安全监督监察应是长期性、可持续性的、艰巨且复杂的任务,当前监管部门的工作却带有明显时效性,且在有效的监管时段内,只注重硬性证件检查,忽略其他安全隐患的排查。如煤矿证件是否齐全、职工是否佩戴上岗证、机电设备是否正常、作业是否存在违规等表面细节的检查,而对矿井设计、巷道走向是否符合地质环境的检查很少涉及。安全检查处罚形式单一,目前多为经济处罚,不能从思想上给相关人员深刻教训。

1.2.2 安全管理模式落后

煤矿安全管理模式落后,不符合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煤矿企业仍以生产力和生产量作为企业的生存之道,忽视了企业文化内涵、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安全管理等软性竞争力的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煤矿企业业主及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只是表现在张贴安全制度、安全标语上,没有将安全重要性转化为员工的行动,更没有为煤矿的安全性投入资金构建配套的安全设施。另外,企业尤其是管理阶层人员,将职工划分为被管理对象、被处罚对象,而没有给职工足够的安全监管的权限,对于职工的安全建议更是置若罔闻。久而久之,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逐渐增大。

1.2.3 安全生产教育工作不深入人心

职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职工的安全意识直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当前煤矿负责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误区,重视安全制度的制定,忽视安全制度的执行;重视违纪行为的处罚,忽视违纪行为的教育;重视安全教育的产出,忽视安全教育的投入。这些工作中的误区,使得安全生产教育不能深入职工心中,转化为职工的实际行动。安全教育仅仅成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其作用并未真正体现。

2 煤矿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针对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在预防措施方面也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其中,人作为生产的主体,在预防治理中应着重对待。

2.1 加强煤矿安全监督机制的健全工作

煤矿安全监督工作实施动态评估制度,通过长期不间断的监督与评估,促使各企业重视安全生产的投入与培训工作。在执行监管工作过程中,认真履行职责,根据监管程序与各项规定,依法监管,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以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另外,监管部门也要规范行业准入手续,对于不符合生产资质的企业,坚决拒绝,从源头上把好安全生产的关卡。

2.2 改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煤矿企业应注重企业文化内涵的建设,从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用人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用人制度,对于各项专业技能水平不一的职工要能根据职工的特长及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杜绝管理阶层中,尤其是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中存在能力和岗位不符的情况发生。另外,加强购置安全设备的资金投入与管理。从硬件及人为两方面强化安全生产的落实。最后,加强安全生产的重点监察,实施动态监察管理,加强现场监管力度,将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规范纳入到业绩考核中,以此激励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要重视生产的安全性。

2.3 丰富安全教育的模式。张贴安全规范制度与章程,挂安全生产标语的宣传形式显然不能引起员工的足够重视。应采用现代化的宣传技术,通过多媒体、相关的新闻、法制节目、影视节目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职工心中留下形象、深刻的印象,激发员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热情。只有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对员工的教育无形中会转化成企业的文化,变为企业隐形的市场竞争力。

2.4 改善生产环境。员工工作环境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员工的身心健康。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不受人为因素的控制,但可以人为地加以改善。通过治理工作现场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具有实际意义。

2.5 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兴安战略。国家或政府应加大煤矿领域先进技术设备的研发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为生产力。国家或有关部门可加大这一研究领域的资金投入、人员培养,尽快实现我国煤矿的现代化生产和安全化生产。

3 结束语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只针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做出预防措施远远不够,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通过国家和地方的管理机构、煤矿企业的管理部门、煤矿生产的现场工作人员三方努力,将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预防转为主动控制,以此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促进煤矿事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柏泉,常建华,翟成,等.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应当采取的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5):42-46.

[2]邬长城,陈晋妤,方彬屹,等.中国煤矿员工文化程度及对安全的影响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6):225-228.

[3]蒋旭刚,杨俊燕,李杜风,等.我国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构建及发展趋势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1):116-119.

[4]任玉辉,秦跃平.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2(11):138-140.

猜你喜欢
安全事故预防煤矿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电力企业人身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化工安全事故与企业内部构成的联系的统计探究
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2:15:12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铝箔针孔产生原因与预防方法探讨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2:32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23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5:34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