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生成快乐地理课堂的有效策略

2015-06-02 23:57吴晓蕾
关键词:设置思维课堂

吴晓蕾

摘要:身体语言的用法,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人们最真实的感觉和最内在的需要与渴望,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学生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有效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地理更轻松、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关键词:察言观色;问题;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36-1

采用提问的方法进行教学,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都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如何设计问题、用怎样的形式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应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地理教学方法的一大改善,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教学当中,缺乏相应的教学用具及多媒体教学,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课堂中的提问设置尤为关键,经过几年教学,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问题的设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

提问的目的是通过设疑、解惑,最终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内”,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当然,要使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本身要熟悉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对学生知识、思维品德、技能、能力的具体目标确定提问的难度。如笔者在讲《中国地理差异》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秦岭——淮河一线两侧农村生活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学过秦岭——淮河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再来看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但要总结出水热条件不同这个答案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还得经过一番认真思考。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置问题应变换问题的深度,从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决策等不同的认识层次上提问,可以调节问题的难度。例如,在分别学习了各部分知识后,提出综合性问题,让学生认识整体特征。笔者在讲述我国《东北地区》一节时,因为东北属于北方地区,就根据已学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学。

二、问题的设置要新颖

学习情境是指新颖的学习任务,新奇才能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形成学习期待。问题的设置应注意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怎样设计问题才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呢?一方面是从学习的内容上选择那些使学生感到新颖的知识设问。例如,“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类问题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换个角度提问:“东北地区房屋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这是为什么?”这样发问,学生感到特别新鲜,就会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完成知识的固化和深化。

三、问题的设置应有广度

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既要考虑到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的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后可以回答得出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如在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节中,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观察《地形雨示意图》。在学习条件一般的班级中,笔者设置的问题是:暖湿气流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地形的阻挡被迫抬升,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背风坡少雨是什么原因?这样通过问题让学生观察《地形雨示意图》,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而在学习条件好的班级,笔者直接提问:“根据地形雨示意图分析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这样的提问可让学生注重对地图的观察,培养学生通过读图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问题的设置应注意准确度

课堂提问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精确发问,答案明确。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若提问:“地球公转产生什么现象?”这个问题答案可以是季节变化,也可以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或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出现答案的多样性,学生就难以答出精确的答案。其次,提问要有思考价值,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尽量避免出现答案为“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的提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精心设计,使问题具有“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特点,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要素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五、问题的设置应有密度

问题的设置应有疏有密,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犹如蜻蜓点水,学生不能进行冷静而有效的思考,反而破坏了课堂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也不能没有提问,不启不发。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时间停顿,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全面。如讲聚落时,提问人类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居住?看似一个问题,其实里面涉及的内容很多很广。学生很难把聚落影响因素考虑全面,这是给他们合作讨论的时间,尽量把问题想全面。

猜你喜欢
设置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