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聪
【摘 要】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活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了社会上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的结合,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
一、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首先是社会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决定关系。这种决定关系,首先表现为社会实践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阶级和国家产生后,统治阶级在维护自己统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从思想上影响社会成员的行动,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这样在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了。其次,这种决定关系,还表现为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教育对象广泛参与,并能够改变教育对象的被动地位,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并通过社会实践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保证和重要内容。社会实践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实践活动也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作用,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并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阶级性和政治性很强的教育实践活动,总是依据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内容来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作为人的意识,指导着人们从事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借此达到预期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不断提高。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是相互联系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是相互补充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表现为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更好地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补充, 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教育对象掌握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思想意识,用这些思想意识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并使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二、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它所希望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它既便于学校组织以扩大受益面,又不失活动的严密;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检查;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普遍性,又有层次性。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了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的现实需要,发现自身的不足,有利于促进高校“两课”的教学,能较大地提高“两课”的教学实效,较好地解决“两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的问题,达到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也是青年学生成才的需要。
(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需要学生通过融入社会去领会、理解和修正。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剔除思想中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培养踏实的作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针对性地自觉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三)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实现从道德知识向道德素质的内化。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上帝赐予的,也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知识,而没有把这些理论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到工厂、农村等地实习、服务和调查,能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潜移默化丰富自己的涵养,弘扬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端正自己的形象,陶冶思想情操,并在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途径
(一)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使社会实践规范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是以教育为根本出发点的。既然是教育,就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就要使其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社会实践活动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 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管理之中,加以科学的管理,确保有教师负责,有时间安排,有经费保障,从而变临时活动为长效教育,变临时考核为规范管理。促进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互动。
(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可行的运行保障机制,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是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运行保障机制,需要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基地,也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学校不仅要对活动给予专业指导,在物质经费上也要给予支持,而且要增强与社会联系的主动性,同时,政府和社会也需给予各方面的积极支持。
(三)加强社会实践队伍专业化建设。对社会实践活动全过程的有效管理,需要专业化的教师指导队伍,加强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全程管理。构建合理健全的专业师资队伍,首先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这是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前提。同时要求专业指导老师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实践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积极搭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是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持续、有力进行的保障。目前,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存在不健全、不固定的问题,没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就不能长期、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对活动的开展带来了难度。建设稳定的实践基地,可以起到资源优化的作用。将服务社会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达到政府、社会、高校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程浩等.论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求实,2005(2).
[2] 张亚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着力点[ 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6).
[3] 宫翠萍.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民办高等教育,2011(8).
[4]王继军.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感培养[J].中国成人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