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课堂作业自主批改与分析的创新实践和思考

2015-06-01 14:20许华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思考

许华忠

摘要:手工批改VB程序作业费时费力,学生完成作业后不能及时进行订正,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重复批改学生订正的作业,并且作业反馈滞后于教学。本文从这些困惑入手,介绍了对作业进行自主批改与分析的创新实践,阐述了由此带来的课堂变革和取得的实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作业自主批改;作业分析;创新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9-0037-02

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VB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编写程序去掌握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去验证算法的正确性。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个个VB程序作业,我们该如何对它们进行批改和分析?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走过了一些弯路,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 作业批改和分析的困惑

1.作业批改的滞后性

学生完成作业后,不能及时知道完成得正确与否,也不能及时订正做错的作业,等我将批好的作业反馈给他们的时候,通常要到下一堂课了,“趁热打铁”的订正机会就错失了。

2.忽视了学生差异

学生统一上交作业,我进行批改和讲评,我以为学生都弄懂了,而实际上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差异等决定了部分学生听了我的讲评还是没有弄懂作业。

3.掌握学生作业情况的滞后性

我无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作业完成情况实时地、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而不能及时地、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这影响了我的教学决策。

4.绑架了教师的时间

学生将每课完成的作业、不断订正的作业上交给我,这使我无法从反复批改作业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思考和创新。

● 设计的解决方案

我将以上困惑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决定开发一个集学生自主批改作业和作业分析于一体的系统。经过规划、评估、设计开发、尝试和调整,完成了这一系统的开发,我将它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并对它进行了不断的完善,以上困惑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给出标准答案并设计自主批改界面

对学生而言,标准答案是不可见的,他们完成每一道作业后,只需要输入自己的9位学号和选择要批改作业的作业名,提交后就可以得到该道作业的完成明细(如下页图1、图2)。对于错误部分,学生可以及时进行订正,而后再重新批改作业。当然,必须限制学生只能批改自己的作业,我的做法是将学生学号与自己的主机号、作业文件夹名进行一一对应。

2.设计快速查询功能

(1)利用查询功能教师可以就班级和作业名来查看每位学生每道题的完成情况(如下页图3)。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为下一步的教学安排提供决策依据。实时地筛选出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习后进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他们安排新的学习和作业任务,同时对学习后进生及时提供辅导。

(2)利用查询功能可以通过班级来查询所有学生、所有作业的完成情况,以便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 课堂使用实效反馈

1.自主批改作业是一种教学创新

在课堂上,学生做完每一道题后,都进行了作业的自主批改、订正和重批,他们通过自主批改作业及时地、不断地验证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掌握不牢固的、混淆的知识及时地进行一次次的订正。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无论是掌握理想与否的学生、课上还是课后,学生都不再无所事事,他们有空余的时间,就用于订正错题,这毫无疑问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自主批改作业是一道“百家菜”

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教育规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正确完成教师要求的作业题后,可以继续完成后续的作业题。同时,自主批改作业兼顾了学习后进生,作业对他们来说是一直开放的,他们不用担心来不及完成的作业不能再做、做错的作业没有订正或再次订正的机会。从完成作业这一点来说,自主批改作业使“因材施教”、“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3.作业分析推进了课堂教学变革

通过分析整个班级对每一道作业题的完成情况,为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指明了方向。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面对学生都能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精讲、少讲,甚至不用去讲,而对于学生没能掌握的知识,则可以详细讲评、重点讲评,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分配得更为合理。通过分析每位学生对每道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习后进生,对他们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辅导。

4.作业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可以自主查看自己所有作业的完成情况,收获成功的喜悦,学习后进生在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后,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还有赶超的机会。

● 再思考

通过VB课堂作业的自主批改和分析这一创新实践,我对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三者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1.信息技术课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

信息技术课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如作业批改、作业分析、阶段性学习评估等,如果还停留在人工批改、人工记录和分析、人工评估这些传统层面,我们以什么去说服学生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呢?当使用信息技术确实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时,学生自然能从中领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有意义的事情学生才会真正愿意去做。

2.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不能左右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好的课堂教学光靠应用信息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能舍本求末,信息技术课更需要我们紧扣新课改精神,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然后才是运用信息技术去帮助我们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不能让技术左右了课堂教学。

3.教师不能止步于教学,要用信息技术去武装自己

当前,信息技术日益多元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各项信息技能,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在信息课上才能应付自如,面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才有能力用信息技术去解决。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晓华.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基本原理与教学策略[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文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黄堂红.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思考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