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STEAM的融合与创新

2015-06-01 14:20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融合课程学校

编者按:STEAM如今火热的发展以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连续两年对“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的关注,让我们对STEAM中各学科的融合有了更多的期待。因此,我们邀请来长期关注并致力于STEAM教育发展的、杂志“STEAM新学习实验”栏目的主持人刘党生老师,与他聊聊STEAM,聊聊STEAM的融合与创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上海2015年的教育工作要点中,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提出了“建构STEAM融合课程”的要求,都不约而同地以“融合”和“课程”两词来定义STEAM。请您介绍一下,上海浦东针对STEAM有哪些新举措和做法?

刘党生:我不敢说浦东的整体战略进展,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上海的浦东新区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张江园区管委会,在“新区科创平台”之下,专门组建了“张江STEAM科创联盟”,在三个方面探索校企、校园(园区)、校院(中科院系统)和校校(不同学段,直至高校)之间的协调联动:助力园区经济持续发展;助力联盟企业优化发展;助力联盟学校优质发展,从协调办学职能、统筹教育资源、优化拓展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从机制上凸显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帮助。

上海的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投资300多万元,将与STEAM课程关联性最密切的劳动技术(兄弟省市称“通用技术”课程)学科中心实验室直接落户在张江实验中学,以更大程度地方便区域化的校际实验环境共享、校际师资团队的共建。

《浦东新区高中特色建设项目》实施两年来,已经形成市、区两级各有专攻的45个创新实验室,总结出课程内生特色、特色学科凝练特色、合作办学孵化特色、优质领域融合特色的基本发展路径。

北蔡中学把航海实验时建设的过程看作是对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过程,让学生在“船舶、航行、海洋、救生”四大专题探究实验中,自主选择课程与课题、组织选择学习的时间、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自主组建研究团队;为学生的创新潜质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与时间。

由张江STEAM CLUB负责的教育内涵发展项目“社区创新屋建设”圆满结题,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上海教育业内第一家“创客”;获得了“优秀”项目表彰。项目通过三个途径来全面解构“学区共享型教育创客”的职能:以“江东制造局”为平台,面向社区大众,推广创新课程,形成STEAM课程实施系列;建设“创新梦工厂”,面向特定人群,金星科技创新课题和科技创新作品的孵化与培育;建立职业体验所,结合多元生源结构现状,探索以职业体验为抓手的学生职业导向教育。

有必要强调的是,上海的各个区县,或学校都有所行动;实验和思考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我们听说,STEAM已经成为一些九年一贯制学校、初高中完全中学的最爱,还延伸到了幼儿园,这种跨学段的教学设计边界是如何界定的?

刘党生:学校开展STEAM,都不同层面地面临着两个瓶颈,或过于碎片化,或衔接不畅,而相对来说,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因为学生在校时间有更大的保证。另外,我们一直致力于STEAM的课程化,这也有助于减少推广过程中的盲动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强调不同学段之间的课程内涵与外缘之间的匹配,举例说明这个过程吧。

上海的朱桥幼儿园,为了推广STEAM课程,他们请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向世清教授,与园科研组、科技组成员、家委会主任和副主任面对面畅谈STEAM教育该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落地。向博士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评委,也是热心STEAM推广的专家,在向博士的引导下,大家对STEAM课程形成了四个方面的认识:认识一,深化理解STEAM课程的核心理念——整合。在STEAM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在整合中使不同课程实现疏通之间的脉络,改变之间的分离,贯通之间的联系。认识二,深度思考STEAM课程的核心指向——充分保护好奇心。在STEAM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者要遵循一种释放幼儿、不约束幼儿的人文情怀和人文态度,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崇尚“培养面向自然所有东西时保持好奇心的幼儿”的教育观。认识三,深度分析STEAM课程的核心内容——现象+探索。在STEAM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关注STEAM课程最核心的内容,即了解科技现象,动手操作实践。认识四,深度解析STEAM课程的核心本原——回归自然。在STEAM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打破理念上、视野上、知识上的局限,“不把STEAM当标签”,努力为幼儿创设开放的、低结构的、互动的、融合的自然环境,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带领幼儿寻找与大自然相吻合的规律。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STEAM重在课程融合,STEAM学习重在知识能力嫁接。在这方面,你们有哪些探索呢?

刘党生:我们首先要思考科学教育(区别于单纯的科技教育)和创客教育的本质区别在哪?相对小学生等不同学段的学生,他们更需要什么?在STEAM课程都在摸索起步的今天,完全可以采取在粗通这一领域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内涵之后,锁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要义,结合校本特色,从本源上建构起STEAM课程的基本框架: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素养。在实地指导协调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相近、相似的话题,在设计成课程的过程中,却充分融合了学校之间、学段之间、学科之间的差异,或交叉!这似乎在诉说一种期待:作为一线教师和校长,已经等不及按部就班、自上而下、“完整”“规范”的教材教参的下达了,既然大家都在探索,我们也可以先行先试。

比如,同以“课题”引领,朱桥学校采取的是“创新实验室”课程化模式;而东昌南校引进的是社会化等级考核课程;桃浦学区项目则强调从气象项目入手,形成周边中小学、直至幼儿园的课程联动模式;不仅是教育办学机构在探索,就连社会NGO,也在瞄准这一新教育生态,积极行动,由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主编的“梦想课程”,就通过《我是谁》系列、《我要去哪里》系列、《我要如何去》系列,从一个侧面诠释了生活STEAM课程的相关元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不少人都把STEAM解析成为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诸学科整合,这里姑且不去议论这样的表述是不是精准,但一种倾向却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STEAM教育,还是教育创客,目前行动起来的还是以信息技术学科、通用技术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介入得比较深;听说,一些学校已经在尝试对S、T、E、A、M的全覆盖?

刘党生:确实,我们正在发动一些学校探索学科教研的整合实验,也在着手推进与之相配套的拓展课程开发和实验课程设计;结合学校既有的特色,我们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加以延伸,如叶城小学把数学教师调动了起来,我们就在此基础上,帮助学校创建了数学素养实验室。我们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水到渠成。娄塘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暖文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主线,在校长提出引进“STEAM融入课程”的动议之后,全校上下都动员了起来,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作为他们的顾问,我多次与学校教研骨干展开座谈沙龙。有教师提出,我们对“STEAM教育”还比较陌生,能不能让我们先仿效别人,跟着走一段再明确娄塘的定位?我则建议大家从长计议,在终极方案中渗透全新的课改理念,采用长短课时,语文、数学通过大单元课程整合缩短课时等一系列的方法来整合时间,进而尝试推进在低龄段科学拓展课以及高年级的劳动技术拓展课上实施方案教学。不过,在这次座谈会上,这项建议并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可,但也由此,教师们集思广益,提出了现阶段的操作可行建议,包括了打通现有的理科各学科实验室的门槛,创建数学实验室,甚至有语文教师提出要建立语文科技阅读实验室等设想,汇总大家的想法,最终确定以跨学科协同教学为载体,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优势互补,为STEAM课程在娄校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猜你喜欢
融合课程学校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刚柔并济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破次元
融椅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