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质量线型评价办法研究

2015-06-01 06:46袁俊宝李坤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控制策略评价

袁俊宝++李坤

摘 要

线型评价基本模型主要是由参数、法则、控制策略三个要素完成的。这种评价办法能够很好地激发教师教学竞争活力,而且在引入双上线概念后,合理调整法则即可保证教师竞争的有序性,更好地为学生升学服务。

关键词

线型评价 参数 法则 控制策略

为了达到激励教师教学竞争和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高中教科研机构一般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分析和描述,我们把这些规则称为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线型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以下简称线型评价)是在预测教学最终效果的基础上设定参数,依据参数划出高低不同的参数线,以各参数线的线上学生数为基础,配以相应的计算法则分析、描述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以学生能达到某条参数线来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线型评价既有助于同班分层教学[1],又能促进抓优冒尖。本文论述的重点是线型评价如何建立评价模型,激励教师竞争并且保证竞争有序性。

一、线型评价建模要素

1.参数

参数是线型评价划线的依据,确定参数后,不同班级、学科达到同一参数线的学生将被量化,量化后的结果将作为评价的基础数据被记录下来,评价中的分析和描述都是建立在这样一组数据的基础之上。设定参数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精度

参数的精度决定了评价办法指导教学工作的功效,设定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生源的实际状况、最近几年学校高考升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高考招生人数的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参数的精度并非要求绝对准确,略大是可以的,这也符合制定评价办法的基本精神,便于发挥评价方案的激励作用。也正因如此,几乎所有的高中教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在设定参数时,都会选择一个大于自己预测效果的数值。但是,参数的设定也不能盲目地追求大。因为参数越大,线上学生数就越多。当线上学生数远远高于学校生源状况和最近几年高考升学情况时,教师对线型评价的信任度和执行力将会下降,影响评价办法指导教学的实际作用,学生也会过高估计自己当下的基础和能力,影响其自我评价。

(2)梯度

梯度是指参数的设定要在三年的时间里不断接近精确的预测目标,它与精度密不可分,反映了参数精确化的过程。目前,高中三年分成12个学段[2]。在1-4学段,设计一组比较大的参数,让各条线上的学生数多一些,对指导教师关注更多学生,以及对调动更多学生努力学习、追求比较高的升学目标都是有益的。在这一学段的教学中,学生将逐渐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会对科学方向和社会方向的学科产生不同程度的兴趣,对未来的课程计划也会有不同的需求。于是,进入到5-8学段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参数值分割到科学和社会两个方向中去,并适当调整,让学生在新参数下进行自我评价,合理选择求学走向。到9-12学段,应该以一个比较接近于预测效果的参数来指导学生和教师,参数线上下的边缘学生将成为教师们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决定了高考最后阶段升学数量的增幅。

梯度的另一层含义是设定大小不同的多个参数,依据这些参数划出高低不同的多条参数线,这是同班分层教学的需要,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任课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参数线,对不同线上的学生分层备课、授课、布置作业、课外指导甚至考核[3]。学生亦可以根据这些参数线评价学习的进退、设定短期学习目标和相应学习计划,循序渐进。

(3)维度

维度又与梯度密切相关,它涉及到设定参数的数量问题。数量取决于评价的需要,但说到底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可是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和潜能,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学习需要,所以就要设定多维的参数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计划调整服务。这也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表现。设计参数时不但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升学要求,还要考虑学生的进步幅度,甚至要考虑学生在艺术、技术、体育与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理论上讲,设定参数时维度越多,越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越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但学校的教科研部门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有重点地突出一部分参数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权重。

2.法则

法则是学校教科研部门宏观调控教学过程、激励教师教学竞争的关键,是线型评价的核心部分,决定着不同参数在评价过程中的权重高低,直接影响教师们的关注程度。法则运行的物质载体是根据参数线量化、记录下来的基础数据,最简单的法则是把每一个参数线的线上学生数加起来,即求和。需要增加权重的参数可以先增幅再求和。权重的增幅是要慎重考虑的,轻一分没有办法突出重点,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个别参数权重太大也会影响其他参数发挥作用。有梯度的参数本身就带有增幅效果,例如:在数字1-10中设定参数A为5和参数B为7,即A线线上数字为数字1-5,B线线上数字为数字1-7,那么最简单的法则就是A加B,即5加7,最终的结果是12。法则中数字1到数字5实际上被计算了两次,数字6和数字7被计算了一次,这就相当于参数A的权重是增幅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会意识到参数A的增幅价值,关注程度会随着参数A权重的增幅而增加,于是数字1-5将作为最重要的,或者是最基本的教学对象受到关注。法则被确定之后,根据参数量化出来的基础数据依据法则进行运算,得出最终的量化结果。

3.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是线型评价的保障,分正向控制策略和逆向控制策略两部分,本质意义是根据法则的运算结果——绩效进行奖和惩。其中,正向控制策略划定奖励的优胜线,发挥鼓励作用;逆向控制策略划定教学效果的底线,发挥鞭策作用。控制策略能够发挥多大的鼓励和鞭策作用,主要取决于学校决策机构能够给予多大程度的支持。一般情况下,当控制策略和学校的行政、财政制度挂钩时,控制策略在教学中发挥的效果会比较理想。有了理想的控制策略,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远离教学效果底线冲击优胜线,就要在工作中增加自己学科或者班级的各条参数线线上学生数,特别是法则中权重比较高的部分。由于参数是固定的,即线上学生总数是固定的,所以教师之间将形成此消彼长的竞争局面。整个线型评价的激励竞争作用被激活了。

二、有序竞争方略

线型评价的基本模型建立后,在任何一个班教育组中,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会意识到一个相同的重要工作,即争取不断增加自己任教学科各参数线的线上学生数,这就可能引发任课教师间的盲目竞争,导致挤占学生的自主时间,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确保竞争的有序性,让所有学科在同一条线上的学生形成更大的交集,这就是设计评价办法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1.参数的灵活运用——双上线评价

双上线评价用同一组参数线分析学生总成绩和各学科单科成绩,每条参数线都将记录下总成绩上线人数和各单科成绩上线人数两种数据,同时出现在两种基础数据中的学生是双上线学生,双上线学生的数量即双上线学生数。假设任课教师想要争取更多的双上线学生数,就要培养更多的双上线学生,那么就有必要鼓励本学科单科成绩优秀的学生提高总成绩,或者有必要考虑总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本学科单科成绩上的发展,教师间教学目标的交集逐渐扩大,当教师们将多数精力投入到这个交集中时,合力就在竞争中形成了。

2.法则的灵活运用——权重的增幅

把假设变成现实,就需要再一次发挥线型评价的激励作用。权重的增幅是激励任课教师高度重视双上线学生数的关键。只要调整法则,增幅双上线的权重,任课教师就会在单科成绩上线学生数和双上线学生数的选择中,倾向于后者。班教育组的管理人员适时搭建任课教师间交流合作的平台,协调合作,线型评价下的有序竞争局面就能得以实现。

现行高考体制下,线型评价能够长效激活教师教学活力,高效服务于学生高考。随着高考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深化,线型评价将迎来新的问题和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 中国知网.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JYLL200001014.htm.

[2] 人教网.分层教学探讨.http://www.pep.com.cn/xgjy/jyyj/llqy/jxts/

201212/t20121205_1145929.htm.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控制策略评价
前馈控制策略指导下的母乳口腔护理在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预防的效果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采用并联通用内模的三相APF重复控制策略
PWM整流型变频调速系统降电容控制策略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