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论下学生数学预习策略探究

2015-06-01 18:03龚存华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备课思考数学教学

龚存华

摘要: 一堂好课的背后必然凝结着执教老师的认真筹划和精心设计,而一堂不成功的授课则是备课准备不充分的必然结果。因此认真分析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认真分析讨论的问题,本文认真分析了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备课;问题;思考

为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积极开展了“125”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理念上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活为本为理论指导,遵循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实践,学校成绩斐然,老师和学生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但在大量听课、查导学案后,发现导学案预习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数学教师认真分析探讨。下面就听课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谈一谈本人的思考与建议,以期有利于课改的推进。

一、生本教学下学生预习存在问题

教师层面: 在生本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上。虽然教师要求学生做预习作业,但由于导学案的设计形式单一化,预习目标设计不合理,导学案没有分层设计。造成学生预习时产生很多如下问题:学案”变成了“习题案”,导学预习变成了“题海预习”,学生拿到导学案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急于做题;导学案预设目标不明确,学生预习时缺乏目的性,导学预习变成了“无目标预习”;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不够科学,没有预设好问题的数量和难度,没有预设好问题的导向性,没有准确把握好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的预习变成了有过程而无效果的“无学预习”。

学生层面:由于教师忙于备课、批改作业,对学生预习的结果缺乏及时检查,再加上学生不能认识到预习导学案对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就出现了学生预习可有可无、预习质量差、预习不看教材乱做题等一系列假预习的现象。

二、思考与建议

(一)树立学生的数学预习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数学预习的习惯

在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下,导学案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生本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自我探索、思考、质疑的学习过程,把所将要学习的数学新知识加以理解,并初步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根本没有预习的意识。为树立学生的数学预习意识,在起始年段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预习方式,坚持每天课内预习一定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逐渐把预习活动转到课外,同时在学期初,开一堂家长、学生联席的生本公开课。通过课例,让学生、家长感受到数学预习的重要性。让家长、学生树立 “数学预习有用”“我要预习数学”等意识,同时,坚持每晚网络教学,把每天预习时可能遇到的难点通过微课的形式发到家校网络上,让家长监督学生看视频导学,促进预习,培养学生预习意识。

(二)灵活处理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预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而导学案预习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块阵地,所以在实际编写导学案时,在遵循课标要求的前提下,灵活把握教材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预习兴趣。如(人教版)在讲述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时,我编写以下导学案:同学们,我们学过特殊的四边形,那么在特殊四边形中哪些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小王、小王妹妹、小王爸爸、小王爷爷一家四人,在公园手拉手扯成一个圆环做游戏,其中爸爸和小王相对,这时,爸爸说:我手臂张开的角度是110度,小王你能立即知道你手臂张开的度数吗?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解答这个问题吗?然后说:为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预习——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以此设疑、激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然后,再设置问题:让学生画出圆内接矩形、正方形和一般四边形。探讨:圆内接矩形、正方形它们的对角互补吗?你能得到圆内接四边形它们的对角有什么关系?如何证明?这样设计导学案,在学生预习时,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预习,必然提升学生预习效果。

(三)传授、掌握多元化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预习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在实际学生预习时,我们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特点,让学生因内容而异、因课型而异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数学预习。

1. 独学——笔记预习法。

老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预设不同的数学预习任务,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目标。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认真独立地围绕数学问题和预习目标预习,并在导学案上对于疑难问题形成标注、眉批。预习后详写预习笔记,记录自己预习中存在问题,如:在学习二次函数应用时,我在导学案中编写一题:在雨天汽车刹车后行驶距离S与时间t有以下关系:S=at2+bt,且当t=100时,S=0;当t=10时S=18,(1)求:s与t的关系;(2)当0≤t≤30时,请画出函数图像;(3)汽车停止时,求它滑行距离;(4)探讨为使刹车后行驶距离变小,系数a、b要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对于(1)(2)要求全体同学独学掌握。(3)(4)要求学有能力的同学探究,并要求每位同学预习后把疑惑和收获以笔记形式写出来。像这样的预习方式使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预习,它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符合学生深层次思考的认知规律。

2.网学——独立解惑预习法。

学生每天独立自学后,会产生很多预习问题,老师把预设预习存在的问题做成视频微课堂,每天在规定时间段把微课堂传到网络群上。把如上问题(3)的解答做成视频,当天晚上发到群空间,学生根据自己存在问题,通过看视频和师生网络对话等形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这种学习方式是独学形式的延续,是高效预习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3.合作学——能力提升预习法。

在提倡个人预习外,小组合作预习可作为预习的补充,对疑难不理解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解决。对于预习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上问题(4),可利用课堂几分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总之个人独立预习与合作预习应遵循分散为主、集中为铺的原则,且不可过多地占据学生独立预习的时间。

(四)保证预习时间,关注学生预习过程

经过调研,发现大部分老师把预习时间放在课前或课外,且课堂上草率的抽检,这样的预习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更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和动力。本人认为导学案预习要有时间的保障,老师更应该主动关注和参与到学生的预习中。如一道导学案预习题目:已知:kx2+√2k+1x+1=0,求k为何值时,方程有实数解?我对这道题目在两个班进行了两组实验。一组是老师参与的预习,另一组老师没参与预习,第一组学生预习时,我通过网络解答的形式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辅导,而且对学有困难的同学加强指导,在上课时我又对同一问题让学生讨论探讨,课后我对同一题目进行迁移测试,已知:x2+x+√2k-1=0,求k为何值时,方程有实数解?对比发现第一组的成功率远远高于第二组预习的成功率。所以在学生没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时,我们应该保障学生的预习时间,实施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预习模式,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关注学生的预习过程,保障预习的质量。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课堂的延伸,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效率、培养自学能力的有力措施,通过学生的预习,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己预习中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实验、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伟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无限的认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兰青.初中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编辑∕高 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备课思考数学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