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勇 王金双
摘 要: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指引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导航标,是促使孩子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因此,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心;赏识;实践;鼓励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尝试,奋力进取。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在赏识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我们要对孩子信任、尊重,經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教师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他们布置一些能够完成的任务,例如帮家长收拾碗筷、倒垃圾等,做到了给予表扬。给孩子布置一些比较困难的任务,如洗衣服、整理书架等,孩子做到了,家长给予更大的表扬,在实践中孩子能够得到家长的赞扬与肯定,正确把握,创设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去尝试和发现,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在鼓励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教师要信任孩子,让他们从内心真正体会到“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使其有信心做好每一件事。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从言语和行为上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多用鼓励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当孩子遇到困难、失败时,教师应该给予鼓励,给他们一个拥抱。孩子有了上进的动力,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信。
四、在挫折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挫折是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孩子由于受到身心发展的制约,能力十分有限,缺乏经历和经验,更容易经历失败和挫折。我们要重视把挫折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鼓励不同水平的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和集体的力量去战胜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
在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刚开始学习滑冰时,她学习的兴致很高,但由于他的稳定性较差,总是滑不好,因此招来同伴们的嘲笑。他慢慢地对滑冰失去了兴趣,开始放弃练习的机会。我便鼓励他和我一起练习,他渐渐地恢复了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家长、教师为孩子撒下自信的种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树立起自信的观念,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