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摘 要:作业作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既是巩固、掌握和深化所学知识不可缺少的渠道,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手段。所谓作业面批,就是指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批阅他的作业,让学生看到教师批阅他作业的全过程,并及时讲评他的作业情况,这是师生直面课堂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结合教学实践,探究了农村小学英语作业面批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作业面批;实效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的教学活动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作业作为教和学的交汇点,它是学习课堂知识、发展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参与中巩固、深化,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教师用来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实际的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因此作业批改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面批就是进行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笔者利用课堂时间、课间时间及午休时间对学生实行这种批改作业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农村小学英语作业面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可行性
农村自然小班化的形成使面批得以实施。作业批改,作为英语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面批面改,从更细节的环节深入地实施新课程标准,真正发挥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然而面批面改是更加细致和考验教师的工作,尤其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师一人教多个班级,甚至跨级段,课程多,教师精力时间有限,学生课业负担也重,家庭作业繁多等,因此真正实施并坚持下来是非常困难的一项工作。但是当前农村学校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学生人数逐步减少,形成了自然小班化,一个班级基本在30个学生左右,这就使作业面批能够较好地开展。
2.必要性
家庭教育的缺失,迫切需要面批的实施。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英语主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达到新课标二级目标的要求。因此,作業基本还是以听读为主,同时书面作业的错题,基本也在二选一中进行。所以,学生即使订正好作业,也纯粹是将答案改好,而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点和掌握解题的方法。而面批可以及时查漏补缺,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农村小学作业面批的实效性
面批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促进了教学的开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可以边问边改,对学生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甚至家庭情况逐渐了解。学生也乐于听、乐于交流,从而乐于学习。有些胆小的学生,在一次次的近距离接触中,慢慢地消除了对教师的“畏惧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达到“双赢”的效果,这是双向性的提高。
1.对于教师来讲
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计划,为下次课堂教学提供真实的教学案例。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掌握得好的学生,可以再留点提高题,让优等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当面及时地给予辅导,比整体教学容易接受,能够真正做到分层教学。
2.对于学生来讲
面批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面批过程中作业完成质量较好的,或者进步较大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好课堂教学效果。
3.面批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由于要经常面对教师的面批面改,学生做作业时就会加倍认真,不马虎,不拖拉,从而养成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班级里曾经有个学生,每次的作业都以奶奶听不懂、不识字为由,就是不做、不读,自从进行面批之后,知道老师会“盯着”他,也就被动地去“认真”完成。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我们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面批面改的过程中还可渗透品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道德风尚,以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学习思考,教师还可针对批改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正确引导,从理想、道德、前途、人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打磨,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深刻,这样就可做到于细微处育人,全程育人。
(3)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丰富及时的面批评语,能给学生带来春风般的温暖与鼓励,瞬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作业评语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教师多使用作业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用学生已学的单词、短语、句型、时态或篇章结构等,也可以用即将接触的语言。这样不但可以评价作业,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可运用语言。
由此可见,面批面改是细致的工作,但育人无小事。要想把小事做好,使之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耐心上都要经得起考验。面批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来说无疑就是一件好事。总而言之,笔者认为作业面批以及个别辅导等举措,都是对班级授课制的补充和弥补,是体现教育人本性质的必要环节。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将这“无声”的对话,“有意”的交流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