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容广泛,知识、能力、素质必不可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主要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则要解决做人的大问题。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构建大学英语应用能力体系、分层教学、学分制、教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措施,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170-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重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更加明确了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学校层面、学生层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学校层面
1.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依然存在
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以专业技能技术代替学生全面素质的现象,学校把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当成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部,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上偏离了轨道;认为让学生学一门专业,掌握一种或几种操作技能,毕业后能找到一个专业相对对口的好工作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忽视了学生今后上岗所需职业素养,偏离了高职教育发展方向,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
2.不少课程存在与市场脱节的现象
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学科体系相对复杂,教学模式依然陈旧,实际已脱离市场和企业需求,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社会需求“不接轨”,对未来职业岗位存在“雾里看花”的状态,毕业生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要求差距较大。
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及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主体错位。英语课堂教学通常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由于英语课程普遍被压缩,教师利用被压缩的课时,快速追赶教学进度,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一言堂”“满堂灌”比比皆是。学生未能通过英语上课和自我学习、实践,内化成为综合素质,学生也未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部分学校片面追求A、B级英语过级率,虽然英语等级水平考试对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更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大学英语教材难以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目前一些高职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还是把本科英语教材适当进行删减或者选出一些部分深化,或请部分一线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或由出版社组织若干老师编写;这些教材总体上相对缺乏实用性、应用性。虽然高职英语有《新编实用英语》《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教程》《新视野英语》等多套国家统编教材,但尚缺乏一套完整的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科学、实用的教材体系。
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与英语技能鉴定相脱节。高职英语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落后于职业岗位的变化,高职英语教材内容和动态的职业发展之间的链接还未建立。在社会上认可的英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内容和高职英语教材内容不匹配,学生需要参加额外的技能培训才能顺利通过社会认可的英语技能考试。
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手段不科学。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传递的只是英语知识的评价,而不能评价学生的英语技能;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情况相对比较好评价,但他们真正拥有的英语技能却用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体现;传统英语学习评价方式对其职业素质助推甚微。
(二)高职院校学生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素质偏低的情况。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合作意识差,难以融入企业团队中,更不能适应团队合作项目的要求;毕业生普遍存在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主动性差的状况,其职业素质普遍低于其专业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还是较低,语言基础较差,学习动机模糊,没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计划,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语用意识,英语学习存在心理障碍,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机械的记忆,语言运用能力较差。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根本内涵是“以人为本”,达到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全面的、健全的人格和个性,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发展。要围绕社会需求,制定就业导向下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和模式,明确目标,制定科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美国“职业主义”理论的代表人大卫·斯尼登在其“社会效用理论”中曾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满足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使职业者适合产业的直接需求。
立德树人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的目标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些关于道德的知识和观念,而是在于在他们的心中种下道德行动的种子,在于发展他们道德实践的能力。高职院校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学生的“知”与“行”的结合,保障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另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由经济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标准决定的。高职院校应深入社会和企业了解、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特色,强调可持续发展。
建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通过对专业相关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分析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面向哪些核心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学生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及素质;通过生源分析,明确培养对象现有的基本信息,综合制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并加以贯彻实施。要紧紧围绕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需要,制定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标准。大学英语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要以“实际、实用、实践、实训、实效”为原则,突出英语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英语技能训练,服务于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三、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路径
大学英语课程要突破狭窄语言文化知识传授的模式。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现代工业、商业、科技等领域交流所需要的英语人才,要改变大学英语一成不变的必修课体制,大胆鼓励开设限定选修及任意选修课程,转向实用化英语教学,满足就业岗位及职场交往时所需英语技能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致力于构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体系。要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促进与学生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的发展。改变以英语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讲授与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功夫在外”的局面。大学英语课程要全面推进分层教学、学分制模式。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制定学习的内容,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学分制增加了教与学空间的自由度,满足了个性化教学的需要,突出了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这是大学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大学英语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将所学习的语言知识融汇到实践活动中,英语教师要经常带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英语技能的真正需求,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有的放矢。要创设大学英语课程的语言运用环境,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增加学生用英语表达的各种场合与机会,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进行英语情景对话,给英语电影片段配音,学唱英语歌曲等,有意识地给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的英语学习的氛围。
制定大学英语课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估过程中要运用多种可选择的评估方案,构建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适应的评估系统。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终结性评估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等。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保持高效率的教学水准,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设计。丰富大学英语课程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和语言实践和交际的机会,如开设英语角、英语情景模拟训练室、英语影视欣赏、英语专题讲座、英语协会、英文网站,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如英语词汇竞赛、英语朗读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英文短剧比赛、英语知识竞赛等。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要注重其崇高的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豁达的人生态度、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既是高职院校学生求职谋生的文化基础,又是其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立业、协调发展的有效的前提条件,因此,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是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康.高校学生素质内涵及素质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教育,2002(6).
[2]周丽娟,李凌.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方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6).
[3]黄斌,邹茜茜.高职素质教育的着力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4]蔡景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5]时春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6]翟子惠.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构想[J].学术论坛,2014(9).
[7]彭军.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J].学理论,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