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运高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治疗经验与体会
潘运高
目的 探讨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治疗经验与体会。方法 30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氟康唑治疗, 观察组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3%,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好, 可以发挥抗真菌的作用,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疗效
近些年来,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成为了一种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其病情比较复杂, 预后较差, 并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现阶段, 临床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如氟康唑、两性霉素B。本文主要对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13~50岁, 平均年龄(34.5±3.5)岁;发病时间40~200 d, 平均发病时间(84.5±7.3)d。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氟康唑治疗, 观察组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氟康唑静脉滴注治疗, 第1天滴注剂量为400 mg, 之后200 mg/d。观察组先给予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 针对成人而言, 从1 mg/d开始增加, 直到50 mg/d,每治疗7~10天进行1次腰椎穿刺复查, 之后在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后给予氟康唑口服治疗, 患者总疗程为3~1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低血钾症、白细胞减少、静脉炎。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 墨汁染色及培养连续3次为阴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脑脊液涂片及培养时有时无;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变化, 甚至加重, 死亡。 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之后,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3%,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 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2例, 呕吐3例, 胃痛2例, 患者最早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在用药3 d后。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伤2例, 肝功能损伤2例, 低血钾症1例, 白细胞减少1例, 静脉炎1例,患者最早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在用药1周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多继发在免疫缺陷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者及长期化疗者身上, 并且以慢性、亚急性发病居多[2]。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 可以借助脑脊液检查找到新型隐球菌, 进而予以确诊。在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中, 主要使用一些抗真菌药物, 如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3]。给予患者两性霉素B治疗, 在脑脊液、脑压生化正常后, 给予氟康唑口服, 巩固治疗效果,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研究中, 通过对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的分析可知,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单一用药, 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治疗中, 颅内高压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是致使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因素[4]。为此, 在治疗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颅内高压的控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时间。一般而言, 颅内高压的治疗方法就是脑脊液引流与药物治疗。在临床治疗中,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法。比如可先用速尿、甘油果糖、甘露醇等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无法控制患者颅内高压, 可以进行腰椎穿刺减压;如果以上方法依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可以在给予抗真菌药物的基础上, 进行脑室引流术、囊侧脑室放液术等治疗, 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 抗真菌药物的服用伴有一些不良反应, 如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低血钾症、白细胞减少、静脉炎等,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所以,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 医生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充分认识不良反应, 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防与治疗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较多, 也比较严重, 为此, 可以在用药前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总之, 联合用药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好,可以发挥抗真菌的作用,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1] 红珍, 徐凯进, 周志慧, 等.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疗效观察.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0, 28(5):290-292.
[2] 俞如期, 陈建能, 陈碧芬, 等.89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4, 12(2):217-219.
[3] 兰俊, 黄桂梅, 高冉, 等.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1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24):28-29.
[4] 张娜, 魏蔚, 吕星, 等.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7例临床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14(7):545-54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134
2014-12-19]
457400 河南省南乐县中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