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俊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浙江 杭州 310053)
中国传统的禅文化蕴含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生活态度及慈善仁德等人生哲理,其中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德行修养能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新的智慧和思维。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的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审美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人性本真、禅宗思想的追求也越来越被重视。文章旨在深入挖掘禅文化中追求清净、崇尚和谐的价值理念与思想内容,探索现代新的设计方式以及价值观。
禅文化是以中国佛教中的禅宗思想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是指禅宗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总称。禅,思维观,是梵语禅那的音译,意为深入静思定虑之状态,以此达到开悟和自在解脱。①黄夏年:《禅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禅宗有着抑物和克己的思想,推崇节制各种欲望,最终使人得到一种无我无求、无虑无欲的清净意识状态,其哲学观体现了对人性返归本原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生烦恼的超越,由此而展开的清净正觉、平等慈悲等精神理念,呈现着澄明高远的人文精神。它以佛家的缘起论与无我论为其生态美学智慧基础,延伸了禅文化审美性质中的空性及纯粹。②邓绍秋:《禅宗生态审美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因此,禅文化包含了东方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笔者认为可涵括出其思想的三个层次:美学层面、自然层面和内心层面。
1.美学层面。“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禅的文化中有着不着外相、直指本质的美学观,强调要破除无明和执著,反对一切外相的雕饰和束缚,崇俭抑奢,追求朴素本真的美学以及自然和谐的审美境界,由此构造了美学史上独特的美学意境和人文思想,①祁志祥:《佛教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境界的大道之美。
2.自然层面。禅的思想中有着“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世界观,认为万物和合共住、相互联系归于一个整体,体现了人与自然互为因果的本质生命观。它汲取了道家平衡、相契以及无常的自然观来诠释人的生存状态,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本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万事万物遵循着相互间特定的因果法则。
3.内心层面。禅宗“诸法无我”的空观论,以自然自在的生态审美观揭示了爱人及物的伦理观以及崇高的精神情怀。“缘起性空”的理论体系以心灵的自在解脱和自性无我的妙悟境界为追求目标,注重自我修为,蕴含着淡泊抱朴的人生态度,倡导用空性和无我的观念面对世俗的烦恼迷惑,要求人做到自然无为,祛除对事物的好恶取舍观念。
由此可见,禅文化中所追求的自性清净以及禅境中所体现的自然与自在,是一种超脱的人生哲学和审美境界,能调控现代人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对环境资源及人类社会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的当下来说,禅文化无疑是一种对生活智慧的启迪,也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启示。
禅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一种形式的概括和精神的提炼,根据其文化思想的三个层次,相应地体现在设计方式、设计材料及设计主题三个层面。一是形而下而言,是将禅的美学观具体转化为设计形态和设计方式,如象征符号元素、色彩与材质的诠释和应用,以传达清静无为、朴实无华的禅的意境;二是形而中而言,则是遵循禅的自然观,注重人与社会自然相生共生的必然联系,在设计材料运用中提倡环保节能以及循环再造;三是形而上而言,禅的思想追求宁静平和、脱俗自在、修身养性,这种理念的传承是禅意设计的观念和主题,反映到艺术设计思维和理念上,是对“随缘任远”“超脱自如”生活态度的追求。诚如将设计视为“未来考古学”的当代观点,在人类喧嚣思想和消费热情过后,设计需要日常地、具体地、温暖地去体现人性的关怀。②黑川雅之:《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1.设计体现简素生活。禅文化推崇淡泊和静慢的生活方式,追求少即是多、空即是有的禅意,用感观的简约化来获得物质最为本质的元素,体现了一种内敛和克制的反物欲精神。它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以“空寂”“贫困”作为其本质构成和根本属性,要求将一切都归于本体,以减少、否定和净化来摒弃琐碎。如杭州素生(Souzen)品牌(见图1),其名源于禅“Zen”,又包含了朴素生活的涵义,在其设计中采用简单形态、简洁线条以及对多余的省略来达到产品内在的需求。用最简单的方式探索人的基本需要,这是对盛行的过分设计之风的逆袭,其产品设计简单到让人过目不忘。这种以崇简抑奢、清淡节制为境界,减少加工去除浮华,用理性的消费态度来控制现代设计的急功近利,是身处喧闹奢华的消费社会中对生活本质的反省和回归。
图1 杭州素生(Souzen)产品设计
2.设计中体现静慢生活。“慢生活”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促进项目之一,是最被提倡的健康生活新模式,其核心理念与东方古老的禅一脉相承,其共同点在于追求安静温和的生活方式,体会细节以达到身心平衡。如杭州的法云安缦(见图2)堪称经典的精品酒店设计,造就了空灵寂静的禅的意境和自在的居住格局。安缦,梵语意为和平安静,它保留了杭州原始村落的木制砖瓦结构,与极简极朴的设计达到了完美极致的契合,营造了一种恬淡舒缓的禅生活意境。房客可参与僧侣们从早课的缓慢吟诵到晚歇的禅修冥想,使心灵去除浮躁获得安宁祥和的归属。再如杭州服饰设计品牌“江南布衣”(见图3)推崇舒适自在、休闲健康的生活方式,服装材质多用不同肌理的纯天然面料,如棉、麻、丝和毛等。江南布衣的东方中式设计渗透着随意舒适、朴素侘静的独特禅意,其禅风设计已成为中国最有特征差异及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图2 法云安缦建筑设计
图3 江南布衣服装设计
现代社会渴望寻求平静安宁以及内心和谐的生活方式,禅宗美学观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所营造的这种舒缓从容的生活状态,呼应着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返回平静的需要。这种禅意的艺术设计方式,以简朴静慢的生活节奏,演绎着人类内心的自在与安定谦和,达到了生活本原的回归。
禅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和万事万物的变化息息相关,需遵循自然之道,顺应天性。当代新兴的生态学设计要求设计遵从节约化、自然化和天人合一原则,这正是对禅的思想的汲取、延续和发展。
1.设计创作源于对生命和自然的感受。设计中推崇用色、材料的原色纹理和自然本真的原始质感,以天然去雕琢、返璞归真的纯粹本色来创造自然的设计状态。禅的文化理念认为,融合于天地万物才是美的最高境界,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里的“朴素”即尚未经过人工修饰的自然美。生命来源于自然,大凡美的东西,都是自然的流露。这种对自然天性的追求,与当今推崇“仿生”、环保健康的设计观念殊途同归。
杭州著名的三生无形(Sothing)(见图4)设计品牌,秉承了禅“万物有形,心无形”的哲学观,包含着“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的自然思想,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一种张力和能量。它利用质朴原始的自然生命力为其设计主题和品牌执行的动力,提炼和借鉴来源于自然中的各种天然形态,关注自然的纯粹之美以及传统手工制作的力量,作品的表现形式有着“宁静以致远”的禅意质感和感染力,根植于中国禅文化思想的同时又契合着现代设计的精神。坐落在杭州的“品物流形”,其名源于禅学《易经》,意为自然造万物,表达了禅宗思想中对生命万物的首肯与礼赞。“自然主义,遵循事物自然的发展规律做设计”是它的设计起点和理念。它以“道法自然、物尽其用”为设计宗旨,具有传统工艺特色的家居产品真实地呈现材质天然的纹理和质感,其销售覆盖了各国,获得20多项国际设计大奖。
图4 三生无形家居设计
2.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在艺术设计中与自然相协调,正视设计与环境、社会的相生共生的内在必然联系,注重节约节能的再生观念。“融Hand Made in Hangzhou”(见图5)是杭州的一个城市品牌,中文译为“杭州手工制造”。它以传统手工艺为研究对象,使用竹、丝、泥、纸等环保低碳材料,进行融化、融解并加以利用,以自然和天然为其设计主题,融合了各种材质的反复利用和循环改造,呈现了对产品自然材质的再造和衍生,其产品设计将杭州推上了全球最大设计盛事——米兰设计周,并被瑞士博物馆收藏和永久展示。设计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以人为本的问题,而是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如何在社会大系统中获得自省式救赎,以超越实在的生活的问题。①杭间:《善意的设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中这些成功的设计典型,其灵感便是来源于禅宗的自然思想,给当下浮躁的现代生活还原了原生态气息。设计师应有着禅者悯物和惜物的情怀,对自然和万物都应心存珍惜诚敬之意,这是对设计伦理和设计道德的自省和回归。
图5 融Hand Made in Hangzhou
禅文化是对人性、自然以及世界本质的观照,展示了人性和人格美这一美的真正本质。孔子曰:显任为美,即指美就是仁善道德的实现。著名学者朱学东指出,善意的设计是对于环境和资源的善待。美国的设计理论家维克多提出的设计伦理,要求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人、环境、资源的因素,发扬人性中美的、善的、真的方面,运用伦理取得人、环境、资源的平衡和协同,使设计活动成为一种人道主义行为。
1.设计中的慈善之道。禅文化中的禅慈、禅孝等伦理道德观认为,每个人的生存都有赖于他人和社会,人与人互相依存,其中所蕴含的处世方式、社会责任感、人际中的宽容慈悲等理念,是中国人克己、和谐的文化精神。将禅文化精神融入艺术设计,传递人心向上、人性向善的正能量,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所必需。设计的落脚点要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这才是设计的本质。在设计中产生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这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①[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纪江红、朱锷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页。
动画《功夫熊猫》席卷全球,其中浓厚的禅学意境的视觉设计,浸透了禅机的哲理偈语以及对人生真谛的参觉和明心见性的顿悟,体现了禅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人生哲理,是对东方传统道德进行的现代思考。好莱坞解读了“禅”这一东方的生命哲学智慧,成功地将代表中国形象的禅宗符号传播给了世界,让我们国人得以启迪和反思。日本宫崎骏的动画设计体现出日本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渗透着禅意符号和慈善的哲学内涵,其中折射出的生命自然主题,传达着道德和人性善念,许多作品成为了动画史上的经典。正如余秋雨所说:“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②余秋雨:《何谓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页。
2.设计中的清净本性。在清净无执著之下解脱自性,人类的创造力即本性才能显露。铃木大拙说:“禅就其本质而言,是看入自己生命本性的艺术。”③铃木大拙、佛洛姆:《禅与精神分析》,孟祥森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86页。他认为,禅与精神分析异曲同工,有益于人的品格形成,是真正的修性和养身之道。禅文化以空明、澄净、洗心作为其本质构成,包含内心动态平和平衡的深刻内涵。正所谓禅茶一味,中国传统的茶道文化中“正、清、和、雅”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的清寂、宁静和淡泊。当设计师处于一种禅的无我状态时,才能达到设计时的最高境界,设计只有源于设计师心灵上的自由与精神上的纯净,才是毫无功利心的设计,也是没有任何欲望的设计,才是现代真正的设计之道。因此,设计是设计师的自心自性的心境体现,源于设计师自身的修为和对人生的悟道,艺术设计的过程,终究也是禅修与静悟的过程。
艺术设计衍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最终需回归于生活。明代哲学家王艮说:“百姓日用皆道”,禅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有着精湛圆妙的精神体系和表现形式。利用自身深厚的本土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传承和借助于禅文化中的创意元素,可成为改变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观念的重要载体。
禅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追求高雅的境界,在审美取向上形成了静观、超越的美学特点,提升了社会大众的文化品位,是一种高层次美学修养和美学追求。在消费性、生活性、贴近日常的实践方式中,引领大众正确的理性的消费观,惜物和悯物,向善和归真,遏制过度的欲望和浮躁,回到生活本来清净状态,这是对社会大众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审美的更新。从禅文化设计中引导大众建立一种纯净淡泊和自在无碍的心境,由此悟得人生的真谛,祛除忙乱纷争烦累,放下尘世的挂碍,清虚自守,使大众体会到生命中的安宁静默,使身心达到平和平衡状态,这是对生活的一种体悟和开悟。
禅学设计大师原研哉认为,社会伦理和信仰对于欲望的控制非常重要,设计在这个环节中是给信仰和伦理一种落地的智慧。设计最大的作用是让大家下意识地、无抵触地接受某种观点,这就是设计要做的,设计是一种智慧。①[日]原研哉:《欲望的教育:美意识创造未来》,张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9页。设计能够唤起意识的觉醒,欲望也随之发生变化,消费方式及资源利用形式,甚至生活方式都会改变。②[日]原研哉:《欲望的教育:美意识创造未来》,张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2页。如此,设计具有人性并合乎人的真正需求,这才是真正有着对人的关怀的艺术设计,这将构成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觉悟和自省,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