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服务业:发展与创新——“第四届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综述

2015-01-21 12:26周政周蕾
关键词:服务业贸易服务

周政周蕾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5)

2014年11月7日,由浙江树人大学、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在浙江树人大学举行。此次会议得到了中国商务出版社、《国际贸易》杂志社和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大力支持。韩国忠北大学金相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研究员、台湾正修科技大学副校长郑舜仁教授、日本神户大学黄磷教授、韩国顺天乡大学郑炳雄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贸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于立新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唐少清教授、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邬关荣教授、上海大学杨玲博士等专家学者莅会并发表演讲。来自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6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论坛主办方共收到学术论文40篇。会议围绕亚洲区域服务经济发展战略、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视域下我国服务业开放问题以及亚洲各地服务业行业创新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亚洲区域服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韩国忠北大学金相郁教授认为,在当今经济关系中,每个经济部门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可以相互增强,其中服务业能极大地帮助农业和制造业增值,服务业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动态的。在服务经济时代,企业需要从产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转变,并不断地进行服务创新。此外,服务业可以通过创造资源、整合资源、关注客户体验,将其从供应链视角转向网络组织视角,来驱动服务创新,构建服务业创新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夏杰长研究员认为,服务业成为我国支柱产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从其产业比重、利用外资份额中可以看出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地位,但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偏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下降等问题依然突出,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从以下方面培育并巩固服务业支柱产业的地位:第一,夯实服务业的载体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和服务业互动发展;第二,加强落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提高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力;第三,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第四,打造一批服务业集聚区或功能区;第五,培养服务业创新团队;第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他特别强调,在货币财富边际效用递减的同时,人对幸福、全面发展、人文关怀的追求比财富追求更为重要。人文关怀服务业是满足人类情感、心理方面的需求,比如婚恋服务业、心理服务业,因此,当前发展人文关怀服务业是一种新的趋势。

台湾正修科技大学郑舜仁教授认为,在当今的4G时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被WIFI需求、Power需求打破了,移动上网越来越普及,对通讯运营商的成本、营业收入、布局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观察电信运营商和各国政府在4G时代的布局,可归纳出四大发展重点:改变服务模式、提供稳健高速的移动上网环境、4G手持装置多样化、提早布局5G服务情境。总体来看,Beyond 4G时代服务运营商以满足用户使用体验为布局重点来迎接挑战。

日本神户大学黄磷教授指出了当前日本服务业在华投资的现状,日资服务企业已将中国市场由原来的生产基地转为内销基地,扩大在中国商务活动,其中日资大型零售连锁店、服装零售业和餐饮业等服务企业在中国的规模不断壮大。当前日本服务企业在华经营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员工工资上涨和当地人才能力及服务意识的薄弱。日资企业开拓中国市场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明确目标;选择营业地点;注重培训中国员工;全面质量管理;认识日本与中国的“速度”差。

上述观点对于新时期亚洲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缓慢复苏的背景下,服务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对亚洲经济尤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而言,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使信息技术和网络成为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的关键。

二、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视域下我国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立新研究员从服务贸易规模、服务贸易结构两方面指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中国服务贸易在总量规模上有所提高,但服务贸易的逆差不断扩大;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处于顺差状态,而在服务贸易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新兴服务贸易领域中的通讯信息服务、快递服务贸易、金融服务贸易、文化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等行业呈现增长势头,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打破传统的体制机制约束、建立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秩序,是调整服务贸易结构和实现中国开放模式创新的关键,也是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因此,我国应该把服务贸易作为创新开放模式的抓手,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战略突破口。

上海大学中国服务贸易研究中心杨玲博士认为,在开放环境下,OECD国家通过进口先进生产性服务有利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主要集中精力利用进口生产性服务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而针对资金占用比例大、生产周期长、综合技术专业性强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利用进口生产性服务促进其服务化转型的效应不显著,针对这类企业应该鼓励其通过“产品+服务包”的升级模式延长价值链,发挥专有资金及技术优势。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李媛娜指出,台湾地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大陆自由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中建筑是两岸的优势行业,两岸承诺开放的自由化程度相对较高,环境、分销、健康等服务贸易领域次之,而通讯、运输等重要且相对敏感的服务行业的自由化程度较低;此外,台湾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是高于大陆的,有利于台湾制定更开放的政策;两岸服务贸易各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大陆和台湾在不同的服务行业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为两岸更进一步提高双边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加大合作与发展的力度提供了依据。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杨莉分析了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和贸易潜力,指出2000年以来中国与日韩的双边服务贸易规模增长迅速,特别是中国与韩国的双边服务贸易发展更为紧密,发展速度远超过中日服务贸易。就贸易互补性而言,中国出口韩国进口的匹配程度要大于中国进口韩国出口的匹配程度。

上述观点表明,服务贸易已经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亚洲各国都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不断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一方面,各国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进程,提高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本国的服务贸易总量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三、亚洲各地服务业行业创新发展研究

韩国顺天乡大学郑炳熊教授认为,文化具有巨大的再生力和附加值,通过旅游开发挖掘本国文化的原真性、扩大认同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文化旅游的深入认知和理解也变得更加重要。文化旅游是指游客的体验或活动是以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文化遗产以及艺术为中心而形成的旅游形态,大致可分为文化艺术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和节庆事件旅游三类。目前,世界文化旅游正朝着3E方向发展,即娱乐性(entertainment)、刺激性(excitement)和知识性(education)。就文化旅游的吸引物而言,从时代(过去、现在)和功能(知识性、娱乐性)两个维度对其进行分类,包括博物馆类的过去知识性文化吸引物、美术展会类的现代知识性文化吸引物、历史表演类的过去娱乐性文化吸引物和主题公园类的现代娱乐性文化吸引物。在文化及文化遗产资源的商品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制造故事以吸引游客,同时在把高级文化变成吸引物时,需要做到能使普通大众理解与接受。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唐少清教授认为,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该并重,其中生活性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在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重点城市的调查和比较分析,他指出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有四种发展模式,即社区商业模式、集聚区发展模式、融合嵌入模式和生活服务网络团购模式。围绕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以及建设国际一流宜居之都的目标,目前可供借鉴与比较的是新加坡和中国台北,进而提出北京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目标是:建立合理的生活服务业布局和空间形态,不断优化和提高生活服务业的“质”,实现生活服务业的便利性,提高生活服务业的文化与特色,推广生活服务业的网络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彬博士认为,对于制造业服务化和再制造产业的兴起,传统企业必须要给予充分的认识,其市场策略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假如市场上存在两个生产商,一个提供新产品,另一个提供再制造产品,两者在提供产品的同时,为顾客提供相关的服务。在此前提下,他讨论了在纳什均衡和新产品生产商为领导者两种情景下双方的价格、服务水平的最优决策以及此时的销售量和获得的利润,并研究了顾客对再制造产品的接受程度θ对于双方决策和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做了仿真分析。研究显示:(1)θ的增加会降低新产品的利润,而再制造产品的利润会先升高后降低。(2)当θ较小时,双方若处于纳什均衡状态,双方按照平等地位竞争;若新产品生产商处于领导者地位,再制造产品只能采取跟随策略。当θ较大时,无论双方处于纳什均衡还是新产品生产商处于领导者地位,再制造产品生产商都会采取跟随策略。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孙金秀着重探讨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内涵、机理以及协同性评价问题。她认为,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是指两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形成运动方向的一致性与和谐性,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双赢效果,主要包括规模协同、分工协同、创新协同和政策协同四个方面。对于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机理,可以从协同发展维度(战略维度、文化维度、管理维度、技术维度、市场维度)、协同发展机制(传导机制、决策机制、运营机制和评估机制)、协同发展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政策法律环境)三大方面予以揭示。对于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的评价,则可以利用综合评价分析方法构建现代流通业综合评价指数,先进制造业综合评价指数,利用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构建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综合评价指数。

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余维臻认为,中国制造业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通过服务创新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企业获得新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另外,知识成为服务创新的核心与来源已成为共识。基于以上的现实和理论背景,从渠道学习视角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能力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通过识别制造企业核心知识(营销知识)对服务创新的影响,探索不同知识来源对创新影响的差异性;其次,细分企业社会网络,“精准”锁定渠道组织的搜索与学习,拓展服务创新的相关领域,是一种理论与研究思路的创新;最后,为企业在现实服务创新过程中解决“两难选择”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节约知识整合成本,提升可靠性。

上述研究表明,服务业创新是与世界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升级,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以及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促进服务贸易等。服务业创新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文化创造推动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的新增长,新制造向新终端服务的转化,新知识、新技术向新服务的转化,服务精细化发展产生大量服务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方式等。

总的来看,会议经过一场主题演讲、两场专题论坛的广泛讨论与交流,对当前亚洲服务业发展中涌现出的新业态与新思路作了基本判断。新业态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直接催生的新业态,商业模式创新形成的新业态,产业链细分与融合形成的新业态,新需求拉动产生的新业态等四个方面。新思路主要体现在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入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快服务业向集群、特色、高端方向转变,积极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等方面。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亚洲各国服务业市场化、自由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亚洲服务业必将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特别是服务业的开放和创新发展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亚洲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服务业贸易服务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贸易统计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