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某市城乡三所小学的学生开展关于语文课堂参与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小学语文课堂参与水平随年级的增长逐渐提高,城市小学的语文课堂参与水平比农村小学的参与水平更高,男孩的课堂参与稍高于女孩的参与水平;课前参与、课后参与和课中参与三者紧密相关;成绩优秀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参与,而且参与式学习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易于开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策略,即要从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参与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3-01
学生主体参与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积极的探求、主动的学习,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 [1]。在参与式学习中学生对于老师来说是平等的学习伙伴,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现代教育教学重要理念之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全员平等参与",而且我国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后,课堂上主体参与式学习是突破"以讲授为主"的课堂常态的重要策略。为了高效地实施参与式学习,本研究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采用自编问卷小范围地对小学语文课堂参与进行调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某市城乡三所小学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的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另一部分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参与的具体项目的调查,大致分为学生对语文课堂和语文老师的态度、课堂活动、课前预习、课堂作业、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共20个调查问题,采用5级评价,评价越高参与度越高。笔者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2份,回收率达到96.8%。其中包括城市128份,农村114份;男生139人,女生103人;三年级120人,四年级122人。并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访谈。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alpha信度值为0.702。调查问卷采用年级抽查、班级集体施测的方式进行,测试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2.1 差异性分析
(1)小学生课堂参与的地区差异
(表1:城乡对课堂参与的t检验)
从农村和城市课堂参与的样本均值来看,是有一定差距的,城市小学的课参与明显好于农村小学;从方差齐性检验与t检验的计算结果,两组均值之差的值为负0.967,说明农村小学的参与度比城市小学的参与度低。农村和城市的学习环境相差比较大,城市小学几乎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和电视,学校还有专门的活动室、机房……相对来说城市学校里可用于参与式教学的资源比农村小学丰富。
(2)小学生课堂参与的年级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体现了其自主性。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存在差异。四年级的样本均值比三年级的样本均值大0.5左右,说明高年级的课堂参与水平比低年级要高。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渐进成熟,认知和学习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自我意识强,渴望表现自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3)小学生课堂参与的性别差异。从小学生课堂参与的性别差异的t检验结果中可得出小学生中男女生在语文课堂中存在差异的结论。从男女生课堂参与的样本均值来看,男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比女生好。发展心理学理论上认为女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比男生早,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反映,课堂教学过程中男孩子的行为模式、个性特征等决定他们主动参与程度更高[2]。
2.2 相关性分析
(1)语文课前、课中、课后参与的相关性分析: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值可以看出,课前参与和课中参与、课前参与和课后参与、课中参与和课后参与都是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课前参与、课中参与、课后参与三者的相关程度一致,彼此都是息息相关的关系。
(2)成绩和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相关性分析:从上表的成绩和课堂参与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来看,成绩和课堂参与水平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有较好的相关性。语文成绩相对较好的小学生,其课堂参与的水平也较高,反之学习困难的小学生,其课堂参与水平也差,总之,优秀成绩的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水平明显高于中等生和困难生。
(表2:成绩和课堂参与的相关性分析)
(3)师生关系和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相关性分析:在这次调查中,笔者发现有68.6%的小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只有1.2%的小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语文老师,认为语文课很无趣。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值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和课堂参与是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师生关系和课堂参与的相关性程度相一致。
3.影响语文课堂参与的因素
3.1 主体因素。首先,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因此学习动机是影响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因素之一。在实际调查中,某市的城乡小学生都存在参与意识淡薄,缺乏参与的主动积极性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影响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 其次,学习态度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参与表现。许多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认真的态度,课堂上经常出现"缺席"现象。在调查和访谈中,有26.4%的小学生都认为只要认真听讲、即使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好学生,只有5.8%的小学生不同意这种观点。课堂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对于老师的问题和任务,他们是否认真去思、去做、去悟就体现了他们的参与。最后,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的小学生参与掺杂了教师的因素,但课前和课后的参与完全由小学生的自主性决定。现在好多小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几乎没有课前参与,或者是被动参与。
3.2 主导因素。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高,从教师角度分析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教育观念上,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老师把主体的自主性进行泛化,放大甚至神化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作用,不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用合适的参与方式,导致小学生出现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化倾向。二是教学设计上,许多教师深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上无意识遮蔽学生主体,使小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或异化为被动接受。三是教学模式上,很多老师继承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课堂上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四是教师角色上,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主导角色,但是很多小学老师不相信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低估小学生的自主能力,无形中扩大自己的职权范围,大小事都是老师自己完成,小学生只是观赏老师"独角戏"的群众[3]。
3.3 客观因素。任何一种教学都不能是从外部控制小学生的行为,而是制造各种能促进他们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但是现在很多小学老师在考虑给小学生自由参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时,都面临很多的困难: 一是班级人数很庞大,学生参与活动的面达不到百分之百,设计的学生参与活动不能保证质量。二是小学课时量很紧张,每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所以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占课时的比例很难控制。三是应试评价人才模式,老师设计参与性高的课堂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绝大多数人认为小学生的考试成绩才是判断学生能力的主要指标,而不是综合素质。四是学校的硬件设备和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导致老师和小学生开展的参与活动有限。 44.培养策略
4.1 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堂参与要做到因材施教。小学语文老师在设计课堂参与活动时,就要清楚地认识到男女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同时老师和小学生自身要消除性别刻板观念。例如,在课堂上提问时,要注意培养女生对抽象问题的参与意识。低年级的参与活动可由语文老师担任设计角色,小学生只是活动的参与者,但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可试图放手让小学生自己从设计到结果都是其自己参与,老师只是一个监督者和检查者。高年级就可以让小学生自己组织,课内可表演课本剧、主持节目等,适当还可增加课外参与活动--交往类(指路、当导游、采访……);年级的参与水平差别还体现在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上,低年级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以观察为主,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体现出探究性、高难度和复杂过程的特点[4]。
4.2 发挥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非智力因素指一般智力因素之外影响个体活动效率的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5]。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兴趣,让小学生愿参与、乐参与,游戏、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是不可或缺的。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根据语文课型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使全班同学可以在参与中轻松收获知识。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摘果子"、"开火车"、"找朋友"、"我是小考官"等游戏。阅读教学也可以设计不同的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了《小木偶奇遇记》以后,可以引导小学生续写童话,并推荐开展《格林童话》等外国童话的广泛阅读活动,组织"童话大王"的表演竞赛活动等[6]。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必须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演示、实践等特点,让小学生对课堂活动有新异感,由"要我学"逐步变为"我要学",甚至可以让小学生在"做中学"。
4.3 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教师要对每一位小学生都充满爱、充满理解、充满激情,关爱孩子不仅是教师的天职,而且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小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效应,对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参与的热情就高。为了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坦然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小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努力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气氛。小学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巧设疑问,激起小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小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鼓励孩子们奇思妙想,对他们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允许孩子"越轨";积极的课堂评价会提高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改变单纯用标准答案来判断学生回答的好坏,而应该换位思考,善于发现小学生发言的亮点,帮助小学生查缺补漏。
总之,在小学教育的领域中实施小学生参与式学习方式,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各自特点来展开,并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和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只有当小学生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小学语文课堂才会变得有生命力,知识才会得以传递和拓展。
参考文献:
[1] 杨东著.课堂教学的变革——小学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4.
[2] 辛涛等编著.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8.
[3] 卢正芝编著.学会参与:主动性教育模式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43.
[4] 宗前春著.参与——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3,2.
[5] 汤凤元著.刍议注重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4.
[6] 谢智娟著.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教学论,2008,11.
[7] 贾玉春、辛志英著.课堂教学主体参与低效化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新思维,2008,(6):41-42.
[8] 杜秀果著.论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
作者简介:
黄礼红(1991-)女,江西新余人,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学.
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