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影响的试验研究

2015-06-01 09:35张力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操作性圆周率抵抗

彭 凡,张力为

●研究报道 Short Comunications

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影响的试验研究

彭 凡,张力为

通过实验室任务和模拟现实情境任务,探讨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采用中文版E-crossing任务、九洞仪任务和抵抗美食诱惑任务3项自我控制任务设计了3个研究,各选取大学生40人,随机分为自主组和受控组,参与者先选择试验任务,后进行自我控制任务,最后执行选择任务。自主组参与者可以随意选择任务,受控组参与者通过指导语的暗示引导选择某项任务。结果显示:在认知性E-crossing任务中,自主组比受控组有更高的正确数(F=45.975,P=0.000)和更短的完成时间(F=261.347,P=0.000),表明相比受控决策,自主决策促进了认知性任务中的自我控制;在操作性九洞仪任务中,自主组比受控组通过更多的洞数(F=5.881,P=0.020),表明相比受控决策,自主决策能促进操作性任务中的自我控制;在模拟现实情境美食抵抗任务上,自主组比受控组有更长的坚持时间(t=1.815,P=0.077),表明相比受控决策,自主决策能促进美食抵抗任务中的自我控制。以上结果支持了假设,在认知性任务、操作性任务和抵抗美食诱惑任务中,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不同,自主决策能够促进自我控制。

自主决策;受控决策;自我控制;自主动机

自我控制是个体克制冲动、欲望以及改变习惯性反应的能力[1]。对冲动的控制能力和对即时需求的抵制能力,能够促使个体做出目标行为来满足长远愿望[2]。在运动领域,成功的自我控制能提高训练质量,也能带来更好的比赛成绩。

在运动训练和竞技赛场上,运动员会时常面临决策的情境,如体操、跳水等项目运动员的动作难度选择,举重运动员的重量选择,游泳、田径运动员的比赛项目选择,网球运动员的赛事选择等。运动中的决策常影响比赛中的发挥和结果。

关于决策过程与自我控制任务的关系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M.ZUCKERMAN及其同事于1978年的研究。他们提出,提高自主体验的试验操纵会提高内部动机和增加行为资源,有选项任务后的自我控制任务表现,比无选项任务后的自我控制任务表现好。但此类研究也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研究结果。1998年,R.F.BAUMEISTER等关于自我损耗的研究中指出,决策过程是一种自我调节,这一过程会减少行为的资源。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对此加以佐证,结果表明,无选项任务后的自我控制任务表现比有选项后的自我控制任务表现好。这一发现与M.ZUCKERMAN的研究结果似乎有冲突。细看这2个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别,M.ZUCKERMAN在试验中将自变量分为自主决策组和无决策组,而R.F.BAUMEISTER等,则在试验中将自变量分为受控决策与无决策组。

关于决策过程的分类,R.DECHARMS[3]在20世纪60年代曾提出,自主决策是源于个体自我的决策,源于个人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表现为对自身行为的认可。20世纪80年代,T.S. PITTMAN等[4]在研究中又提出了一个“高级决策”(high-choice)的概念,它是指看似决策权在参与者手中,但参与者实际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压力,这种情况下的决策使参与者感觉受控,因此,决策过程实际上是受控决策,并不是真正的自主性决策。这一概念的提出,给决策过程的分类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界定。

以往研究中,关于决策过程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多集中于以上2个思路,即自主决策与无决策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和受控决策与无决策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且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自我控制的失败常被归因于自我控制资源的缺乏,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资源的影响较大,继而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多选项间自主决策与多选项间受控决策这2种情形,对于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鲜少有人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自主决策和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R.F.BAUMEISTER在试验中将受控决策设置为T.S. PITTMAN提出的“高级决策”,本研究沿用这一设置。

在自我控制任务方面,依据自我控制的定义,为考察决策类型对习惯性反应的影响,设计了认知性和操作性自我控制任务;为考察决策类型对克制欲望、冲动的影响,设计了美食诱惑任务。基于以往研究结果,本研究假设自主决策对自我控制有促进作用。

1 研究一:认知性任务中,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1.1 研究目的与假设

主要探讨认知性任务中:(1)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不同的影响;(2)何种类型决策对自我控制有促进作用。

研究一假设:在认知性任务中,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不同;自主决策对自我控制有促进作用。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参与者 某体育大学学生43人,年龄18~23岁(M= 20.05,SD=1.27),剔除无效参与者3人,有效参与者40人,其中男22人,女18人。

1.2.2 测量工具 (1)特质自我控制问卷。采用TANGNEY于2004年编制的《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完整版包含36个题目,5个维度:总体自律、冲动控制、健康习惯、工作或学习、可靠性。简化版共有13个题目,也包括5个维度。本研究使用的是完整的修订版[5],用来测量参与者的特质自我控制水平,以探求特质自我控制对自我控制任务表现的预测作用,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6。

(2)内部动机量表。采用内部动机问卷(Intrinsic Motivation Inventory,IMI),此问卷由RYAN于1983年编制,用来测量个体内部动机水平。IMI是由来自不同分量表的条目组成,是在不同任务、条件和环境下都很稳定的多维测量工具。在相应的分量表中,因子载荷达到0.6以上、交叉载荷不超过0.4的条目效标才可进人分量表。在通常情况下,在某一特定试验中,所有的条目不会被同时用到,而这也不会影响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本研究含有兴趣和主观选择2个量表,共12个问题。从“根本不对”到“非常对”7个等级进行单选评价,计1~7分。经麦考里等(1989)对该问卷在运动情境中的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兴趣分最表α=0.78,主观选择分量表α=0.80。在本研究中,再次考察了IMI量表的总体信度α=0.82。

(3)简式心境内省量表(BMIS)。MAYER和GASCHKE于1988年编制,用于测量研究参与者的心境状态,以排除心境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该量表经一些研究者检验,可用于测查参与者的心境状态[5]。

(4)中文版E-crossing任务阅读文章。E-crossing任务由R.F.BAUMEISTER等提出,后有学者将其作为双任务范式中的一部分进行自我损耗研究。任务要求对文章进行划词操作,在阅读时,将规定告知研究者,划出符合要求的词,并记录其完成时间和划消正确率。有研究曾指出,中文版E-crossing任务可用作运动领域的自我控制表现的检测[7]。本试验中需要的文章选自腾讯体育频道的NBA球员专访报道,本任务设置的目的是检测自我控制的表现。任务要求是用○标出偏旁为“讠”或“氵”的字,且尽量又快又准确地完成。每篇文章设置的符合要求的字数相同,均为36个,且全文字数基本相同。

1.2.3 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决策类型,分为自主决策和受控决策。自主决策组根据自己意愿选择任务,受控决策组虽有选择权但承受压力,实则使其受控,选择其不愿意的任务,2个分组将给予2种不同的指导语。因变量为中文版E-crossing任务完成时间和正确数。

1.2.4 试验程序 (1)给予每名参与者指导语,让参与者事先填写意愿:“接下来是一个20 min的任务,有看动物世界和背圆周率2个选择,请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

(2)根据选择结果筛选参与者,将选择背圆周率的参与者剔除,留下选择看动物世界的参与者,将其随机分为自主组和受控组。受控组给予指导语:“请再次选择接下来要进行的20 min任务,选择权仍旧在你们手里,但目前为止我们的试验缺少选择背圆周率的人员,非常需要各位的配合,为我们的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目的是让参与者选择背圆周率)。请各位思考10 s做出选择。”若参与者没有选择背圆周率,则将其剔除并补齐至20名受控组参与者。

(3)选择后完成简式心境量表(排除情绪的可能解释)和内部动机量表IMI(自变量操控检查)。

(4)进行自我控制任务。中文版E-crossing任务,分给每名参与者一篇文章,要求是用○标出文章中偏旁为“讠”或“氵”的字,且尽量又快又准确地完成。记录参与者任务完成时间和正确率。

(5)执行选择任务(看动物世界或背圆周率)。(6)致谢参与者,发放报酬。

1.2.5 统计分析 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在统计软件SPSS18.0

上进行统计分析。

1.3 结 果

1.3.1 自变量的操控检查和心境检查 为了检验自主组与受控组的试验操作是否成功,即检验自主组和受控组内部动机的差异,测量2组参与者的内部动机。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2组参与者内部动机差异显著(t=3.71,P=0.032),自主组的自主动机显著高于受控组。

为了排除心境对结果的可能性解释,对2组参与者心境进行测量,结果显示,2组心境量表得分无差异(P=0.154)。

1.3.2 E-crossing任务的正确数与完成时间的方差分析 中文版E-crossing任务是认知性自我控制任务,任务完成时间和正确率的描述性统计数据见表1。特质自我控制问卷得分对2因变量预测作用均不显著(P=0.166;P=0.117),故进行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完成时间差异显著(F= 261.347,P=0.000,η²=0.873),由平均数可知,受控组完成任务时间显著长于自主组;2组正确数差异显著(F=45.975,P=0.000,η²=0.547),由平均数可知,自主组正确数显著大于受控组。(见表2)这一系列结果支持了研究一的假设,即自主决策提高了自我控制任务表现。

表1 中文版E-crossing任务完成时间、正确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n=40)Table1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correct number and completion time in E-crossing task(Chinese version)(n=40)

表2 中文版E-crossing任务完成时间、正确数的方差分析Table 2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correct number and completion tim in E-crossing task(Chinese version)

1.4 讨 论

由相关分析结果可知,特质自我控制问卷得分对完成时间预测作用不显著,同时对正确数的预测作用也不显著。这一结果似乎与之前研究结果[6]相悖,高特质自我控制的参与者在中文版E-crossing任务上并没有表现更好。从这一结果可以发现,参与者在完成本任务时的平均正确率都不算高(M= 18.350),这提示,参与者的坚持时间和正确率可能产生了地板效应。

由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受控组完成任务时间显著长于自主组,自主组正确数显著大于受控组,这一系列结果与假设一致。前文中提到的地板效应提示,本任务中设定的认知性任务难度较大。虽然如此,决策类型依然对其产生了不同的作用,这也提示,在任务难度较大时,自主决策会提升认知性自我控制任务的表现。

2 研究二:操作性任务中,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2.1 研究目的与假设

主要探讨操作性任务中:(1)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不同的影响;(2)何种类型决策对自我控制有促进作用。

研究二提出以下假设:在操作性任务中,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不同;自主决策对自我控制有促进作用。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参与者 选取某体育大学学生42人,年龄18~23岁(M=19.87,SD=1.64),剔除无效参与者2人,有效参与者40人,其中男21人,女19人。

2.2.2 测量工具 (1)九洞仪任务。用于测量手臂动作稳定能力,在考察精细动作操作的同时,间接测量情绪的稳定性。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动作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8-9]。还有研究表明,对安静状态和承受不同运动负荷状态下,投篮命中率的试验与使用九洞仪进行的手动稳定性测试结果相同[10]。先前研究中,使用九洞仪时通常使用通过的洞数作为指标[11],而在真正试验过程中,仅以最终到达第几个洞为评价指标有些粗略,试验结果略显不敏感。故近年来,研究者在思考新的测量指标,有研究将参与者完成九洞仪任务全部洞数的失误次数作为自我控制任务表现的指标[12]。本研究将参与者3次尝试的通过总洞数算作得分指标,用以测量参与者操作性自我控制的表现。

(2)同研究一。

2.2.3 研究设计 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决策类型,分为自主决策和受控决策。自主决策组根据自己意愿选择任务,受控决策组虽有选择权但承受压力,实则使其受控,选择其不愿意的任务,2个分组将给予2种不同的指导语。因变量为九洞仪任务3次尝试通过的总洞数。

2.2.4 试验程序 (1)给予每名参与者指导语,让参与者事先填写意愿:“接下来是一个20 min的任务,有看动物世界和背圆周率2个选择,请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

(2)根据选择结果筛选参与者,将选择背圆周率的参与者剔除,留下选择看动物世界的参与者,将其随机分为自主组和受控组。受控组给予指导语:“请再次选择接下来要进行的20 min任务,选择权仍旧在你们手里,但目前为止我们的试验缺少选择背圆周率的人员,非常需要各位的配合,为我们的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目的是让参与者选择背圆周率)。请各位思考10 s做出选择。”若参与者没有选择背圆周率,则将其剔除并补齐至20名受控组参与者。

(3)选择后完成简式心境量表(排除情绪的可能解释)和内部动机量表IMI(自变量操控检查)。

(4)进行自我控制任务——九洞仪任务,每名参与者有3次尝试机会,碰到洞壁发出响声即需要重新开始,3次尝试后计算通过总洞数。

(5)执行选择任务(看动物世界或背圆周率)。

(6)致谢参与者,发放报酬。

2.2.5 统计分析 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在统计软件SPSS18.0上进行统计分析。

2.3 结 果

2.3.1 自变量的操控检查和心境检查 为了检验自主组与受控组的试验操作是否成功,即检验自主组和受控组内部动机的差异,测量2组参与者的内部动机。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2组参与者内部动机差异显著(t=3.63,P=0.029),自主组的自主动机显著高于受控组。

为了排除心境对结果的可能性解释,对2组参与者心境进行测量,结果显示,2组心境量表得分无差异(P=0.201)。

2.3.2 九洞仪任务3次通过总洞数的协方差分析 九洞仪任务是操作性自我控制任务,通过洞数的描述性统计数据见表3。特质自我控制问卷得分对因变量预测作用显著(P=0.000,η²= 0.438),特质自我控制与自变量分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 0.163,η²=0.090),故进行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通过洞数差异显著(F=5.881,P=0.020,η²=0.137),由平均数可知,自主组的通过洞数显著多于受控组(见表4)。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即自主决策会提高操作性自我控制任务的表现。

表3 九洞仪任务3次尝试通过总洞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n=40)Table3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otal number of passed holes in nine-hole instrument(n=40)

表4 九洞仪任务3次尝试通过总洞数的方差分析Table4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total number of passed holes in nine-hole instrument

2.4 讨 论

特质自我控制是自我控制任务中不容忽略的因素,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特质自我控制对操作性自我控制表现有预测作用。由协方差分析结果可知,相比受控决策,自主决策促进了操作性任务的自我控制,而且这一效应是在控制了特质自我控制这一因素下产生的。

3 研究三:抵抗美食诱惑任务中,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主要探讨抵抗美食诱惑任务中:(1)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不同的影响;(2)何种类型决策对自我控制有促进作用。

研究三提出以下假设:在抵抗美食诱惑任务中,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不同;自主决策对自我控制有促进作用。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参与者 某体育大学艺术体操专项体育生45人,年龄18~25岁(M=21.35,SD=3.02),剔除无效参与者5人,有效参与者40人,全部为女性。

3.2.2 测量工具 (1)美食视频。美食抵抗任务是一种模拟现实的抵抗诱惑类自我控制任务,有研究将美食诱惑抵抗任务(模拟现实情境任务)作为前期消耗自我控制资源的任务[13]。美食视频截取自Tinrry下午茶之甜点制作视频,进行预试验检验其对食欲的诱发,确定美食视频的长度为960 s。

(2)同研究一。

3.2.3 研究设计 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决策类型,分为自主决策和受控决策。自主决策组根据自己意愿选择任务,受控决策组虽有选择权但承受压力,实则使其受控,选择其不愿意的任务,2个分组将给予2种不同的指导语。因变量为抵抗美食诱惑任务坚持时间。

3.2.4 试验程序 (1)给予每名参与者指导语,让参与者事先填写意愿:“接下来是一个20 min的任务,有看动物世界和背圆周率2个选择,请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

(2)根据选择结果筛选参与者,将选择背圆周率的参与者剔除,留下选择看动物世界的参与者,将其随机分为自主组和受控组。受控组给予指导语:“请再次选择接下来要进行的20 min任务,选择权仍旧在你们手里,但目前为止我们的试验缺少选择背圆周率的人员,非常需要各位的配合,为我们的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目的是让参与者选择背圆周率)。请各位思考10 s做出选择。”若参与者没有选择背圆周率,则将其剔除并补齐至20名受控组参与者。

(3)选择后完成简式心境量表(排除情绪的可能解释)和内部动机量表IMI(自变量操控检查)。

(4)进行自我控制任务——看美食视频。在播放美食视频的过程中,把与视频中相同的食物摆在参与者面前,并让参与者尽量坚持不吃自己面前的美食。每名参与者单独施测,并记录其抵抗美食诱惑的坚持时间。

(5)执行选择任务(看动物世界或背圆周率)。

(6)致谢参与者,发放报酬。

3.2.5 统计分析 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在统计软件SPSS18.0上进行统计分析。

3.3 结 果

3.3.1 自变量的操控检查和心境检查 为了检验自主组与受控组的试验操作是否成功,即检验自主组和受控组的内部动机的差异,测量了2组参与者的内部动机。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2组参与者内部动机差异显著(t=4.12,P=0.036),自主组的自主动机显著高于受控组。

为了排除心境对结果的可能性解释,对2组参与者心境进行测量,结果显示,2组心境量表得分无差异(P=0.178)。3.3.2 美食抵抗任务坚持时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 美食抵抗时间的描述性统计数据见表5。特质自我控制问卷得分对因变量预测作用不显著(P=0.183),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2组抵抗美食诱惑坚持时间的差异边缘显著(t=1.815,P=0.077),由平均数可知,自主组抵抗美食诱惑的时间长于受控组(见表6)。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即自主决策促进自我控制。

表5 抵抗美食诱惑任务坚持时间平均数和标准差(n=40)Table5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duration in resisting the temptation of food(n=40)

表6 抵抗美食诱惑任务坚持时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Table6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duration in resisting the temptation of food

3.4 讨 论

由相关分析结果可知,特质自我控制问卷得分对坚持时间预测作用不显著,这提示,可能由于美食抵抗任务较难,高特质自我控制的参与者也没有成功进行自我控制,和研究一相类似,也出现了地板效应。

由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知,自主决策提高了参与者对美食诱惑的抵抗力,在自我控制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依然对自我控制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 总讨论

4.1 决策类型对认知性和操作性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

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相比较时,决策类型对认知性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表现在认知性自我控制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上,数据表明,自主决策组比受控决策组在认知性自我控制任务中有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准确性。

在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中,认知性自我控制任务有运动理论的学习、教练的现场指导、比赛规则的记忆等,同时,中央执行系统对工作记忆的控制性加工也属于认知性任务。这些任务完成的速度与准确性对于运动表现和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决策过程作为一种自我调节,有研究认为,它会消耗自我控制资源而使后续的自我控制任务表现下降[14];也有研究认为,有选择权比没有选择权更能激发自主动机,从而提高自我控制任务表现[15]。先前尚未有实证研究将自主选择和受控的高级选择加以比较,研究2种决策过程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而这一研究是必要的,决策过程消耗的自我控制资源与自主动机扩展的自我控制资源都有可能影响后续的自我控制任务。据本研究的结果可知,自主动机扩展的自我控制资源对于认知性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更加显著。

同时,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相比较时,决策类型对操作性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表现在操作性自我控制任务的稳定性上,数据表明,自主决策组比受控决策组在认知性自我控制任务中有更好的稳定性。

操作性自我控制任务,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有更加重要的分量,每一个运动动作的完成都或多或少需要操作性自我控制,在射击、体操、乒乓球、跳水等项目中,更好的稳定性对于比赛成绩有直接的影响。据本研究结果可知,自主决策激发的自主动机对于操作性自我控制任务有着更加显著的影响,能够提高操作性自我控制任务的表现。

4.2 决策类型对抵抗美食诱惑的影响

自主决策与受控决策相比较时,决策类型对抵抗美食诱惑任务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表现在抵抗美食诱惑的坚持性上,数据表明,自主决策组比受控决策组在抵抗美食诱惑中有更好的坚持性。

抵抗美食的诱惑是许多运动员日常需要进行的自我控制任务,在体操、举重、跆拳道、摔跤等项目中,运动员面临体重控制问题。其中,不乏有运动员越在临近比赛的关键时期,越容易出现控重失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益于教练员在运动员控重问题上施以更加科学的引导。据本研究结果可知,自主决策激发的自主动机对于抵抗美食的诱惑有影响,能够提高抵抗美食诱惑的坚持性。这对运动员的启示是,在控重过程中出现失败时,可在生活、休闲方面提高自主动机,进而提高自身对于高热量美食诱惑的抵抗能力;对教练员的启示是,当运动员出现控重失败时,可从训练时间、训练方式上多给运动员自主决策的机会,以提高其自主动机,进而改善控重的效果。

4.3 决策类型与自我控制任务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决策类型对后续的自我控制任务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说明决策类型与自我控制任务之间存在中介变量。决策类型会对自我控制任务产生不同的影响,原因可能是由于自主决策比受控决策更能激发参与者的自主动机。个体更高的自主动机提高了主观活力,使个体在后续自我控制任务中表现更好[16-18]。所以,自主动机可能是其中之一,这一点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间接证明。自我损耗的资源模型认为,自我损耗源于自我控制资源的缺乏。未来的研究中,对于自主决策提高自我控制任务表现的现象,也可从自我控制资源减少的角度来开展研究,从资源消耗与补充的机制方向,进一步探讨决策对于自我控制表现的影响机制。

5 结论及建议

与受控决策相比,自主决策可以提高完成认知性自我控制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可以提高完成操作性自我控制任务的稳定性,还有助于抵抗美食诱惑过程中的坚持性。这提示,总体而言,自主决策具有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作用。因此,教练员在执教过程中,应尽量为运动员提供自主决策的机会和感受,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1]BAUMEISTER R F,HEATHERTON T F,TICE D M.Losing control: How and why people fail at self-regulation[M].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1994.

[2]BAUMEISTER R F,VOHS K D.Self-regulation,ego-depletion,and motivation[J].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2007,1:115-128.

[3]DECHARMS R.Personal causa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68.

[4]PITTMAN T S,DAVEY M E,ALAFAT K A,et al.Informational versus controlling verbal reward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80,6:228-233.

[5]孙拥军.自我控制损耗对运动员操作表现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6]魏来.特质自我控制与自我损耗对自我控制失败的影响[D].广州:广州大学,2013.

[7]吴颖.自我损耗对大学生运动员理性冒险行为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8]沈勋章,李志朋,蔡广,等.二三线射击项目心理选材指标的筛选择优[J].四川体育科学,2008(4):42-46.

[9]陈星潭,原彩萍.心理素质对武术套路比赛中动作稳定性影响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7,4(12):43-44.

[10]郑霞,潘志国.时间压力与自我意识对篮球专项学生动作稳定性的影响[J].运动,2012(11):65-67.

[11]张月娟,王进礼,董萍,等.动作稳定性纸笔测验的设计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597-598.

[12]罗霄骁,曹立智,李星,等.奖惩压力对精细动作自我控制影响的差异[C].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2014.

[13]TICE D M,BAUMEISTER R F,SHMUELI D,et al.Restoring the self: Positive affect helps improve self-regulation following ego depletio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7,43:379-384.

[14]BAUMEISTER R F,BRATSLAVSKY E,MURAVEN M,et al.Ego depletion:Is the active self a limited resour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1252-1263.

[15]ZUCKERMAN M,PORAC J F,LATHIN D,et al.On the importance of self-determination for intrinsically motivated behavior[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78,4:443-446.

[16]MOLLER A C,DECI E L,RYAN R M.Choice and ego-depletion:The moderating role of autonomy[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6,32(8):1024-1036.

[17]王斌.女子手球运动员模拟运动情境中认知决策与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23-27.

[18]张玉慧,章建成,李安民,等.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旋转判断过程中的神经心理机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3-80.

InfluenceofAutonomousDecision-MakingandControlledDecision-MakingonSelf-Control

PENG Fan,ZHANG Liwei
((School of Sport Science,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utonomous and controlled decision-making on self-control through laboratory tasks and simulated real situations task.There are three experiments including three self-control tasks which are Chinese version E-crossing task,nine-hole instrument task and resisting the temptation of food self-control task.In each experiment,40 colleg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utonomous group and controlled group. Participants firstly select the experimental task then finish self-control tasks,and finally perform select tasks.Autonomous group participants could choose the task autonomously,the controlled group participants selected a task implied by guiding language guid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cognitive E-crossing task,the autonomous had a higher number of correct(F=45.975,P=0.000)and shorter completion time(F=261.347,P=0.000)compared to controlled group,indicating that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 would promote the self-control in the cognitive task;in the operational nine-hole task,autonomous group passed more holes(F=5.881,P=0.020)compared to controlled group,indicating that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 would promote the self-control in operational task;in the virtual reality food resistance task,autonomous group had a longer resisting time(t=1.815,P=0.077)compared to controlled group,indicating that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 would promote self-control in food resistance.These results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autonomous and controlled decision-making affect self-control differently and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 could promote self-control in cognitive tasks,operational tasks,and resisting the temptation of food task.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controlled decision-making;self-control;autonomous motivation

G 804.8

A

:1005-0000(2015)06-532-06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5.06.012

2015-08-26;

2015-11-13;录用日期:2015-11-14

彭 凡(1990-),女,山东临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自我控制。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猜你喜欢
操作性圆周率抵抗
Changes in Ribose,AGEs and Transketolase in Female GK Rat,a Type 2 Diabetic Model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说说圆周率
关于圆周率,你可能不知道这些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践性教学探究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