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

2015-06-01 07:10张菊芳欧阳振宇
雕塑 2015年2期
关键词:陶俑写意意象

张菊芳 欧阳振宇

内容摘要:由于西方雕塑的参与,使进入现当代的中国雕塑,目前呈现出偏离甚至混乱的传统雕塑价值观的局面。原本优秀的传统中国雕塑在本土却被排斥于主流之外,使得传统中国雕塑一直处在边缘化的境地。当代中国雕塑发展的过程是效仿、妥协于西方雕塑艺术的过程。不断地西化的手法给造型艺术实践和民族精神带来冲击性的影响,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本文拟从意象精神的角度,分析汉阳陵陶俑艺术的内容、风格及蕴含的意象美学特征等,探究传统中国雕塑艺术理论,重新审视传统与现当代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中国雕塑;意象;陶俑;写意

Abstract: Due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western sculpture, so that there is a kind of disorder and deviation situation that subverted traditional sculptural values occurred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sculpture. The traditional excellent Chinese sculpture had been excluded from mainstream, it had been placed in a marginalized position.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sculpture is a sort of process that related to compromise and imitation about western sculpture. The continuous westernized methods had already affected the modelling methods and national spirits greatly. This kind of situation is really worth re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inative spiri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tents and aesthetical conceptions of pottery figurine art in Yang mausoleum in Han Dynast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art theory of Chinese sculpture, then to re-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Sculpture, Image, Pottery Figurine Art, Freehand Brushwork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前 言

中国雕塑艺术,有着悠久深远、博大璀璨的历史。与西方比较,古代中国雕塑艺术之所以形成其独特造型艺术语言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中国独特的文化、宗教礼仪、地理环境、生态区域等。中国古代雕塑的最初形态是陶制品,汉代陶塑具有与绘画、佛教、石窟艺术同样的审美价值,注重写意传神,以高度概括的表现手法,体现高度的意象美学。为了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在突出物体的特征形象时,往往使用夸张甚至变形的表现手法,以达到鲜活灵动,特点鲜明的感染力,有的作品出现型体结构比例失衡等不合理的现象,但并不影响其艺术审美价值。追求神似,不求形似是其突出的特点,与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相符合,体现了传统中国文化特色。在此,通过对汉阳陵陶俑艺术语言的分析与研究来挖掘其内在的“意象”之美,这将使我们对中国汉代陶塑的创作方式和雕塑语言的表现形式做一次重新的认识。传统艺术的精髓和精神本质传达了传统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为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源泉。

一、汉阳陵陶俑的意象审美特征的体现

传统的中国雕塑作品强调“意象”表现语言。以意表象是古代中国雕塑的独特艺术语言。“意象”意在产生融合的精神境界,是以融合主体和客体为目标,通过生命的精神层面而得以呈现;为更好地传达艺术作品的生命精神,常常通过有形的物体,将自身融合到生命的精神表现中。汉代阳陵陶塑既体现创作者的精神、气质,气力,更关注的是客观物象的神采和意蕴,重视内心情愫的感受与传达。

1.整体概括、只取大势

汉代陶塑在视觉呈现上的那种质朴、浑厚皆出于制作过程中高度概括的塑造手法。只取大势和整体概括是汉俑意象之美的重要的内在技术支撑。汉代陶塑无论是动态上还是体量感上,都是制作者经过主观处理过的动态和体量感。技术手法上的主观简单化,使得汉俑具有一种高度概括的视觉呈现。在高度的细部弱化后,我们发现其表现力不但没有显得简单、刻板,反而更具一种雄浑有力,十分整体的艺术感染力。艺术感受的真实,并非只是视觉的真实,真正核心的应是感受的真实。汉阳陵陶俑的艺术表现力之大气、雄浑,皆出于作者主动地将观者对视觉细部的感受,引导至对其整体意象精神上来的创作思维。

2. 情景相融的节奏与韵律

“意象”注重研究的是主体的生命精神,主张从主观感受的有节奏、合乎规律的运动中展现出生命主体的精神美。汉阳陵陶俑艺术的审美取向与创造法则都尊崇生命精神,这种生命的精神正是通过将重点放在了全幅整体节奏上来传达的,整体的气势和内在凝聚的生命韵律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感受。如图1,作品为求得整体的艺术效果而减弱了雕塑的个体特征,使整体生命的涌动感和队形排列的节奏韵律感得到强化,因此,静态展示的陶俑出现了生命的节奏,作为一个整体自然的体量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氛围,是意象精神的完美体现,彰显整体气韵生命精神的典范。通过各个具体的形体、动态、色彩等进行有序的组合排列,形成与作品整体精神相吻合的一种“意象”,充分体现作品整体的精神气质,带给观者一种生命精神的强大震撼力。

3.写意传神、意先于形

汉阳陵陶俑总体给人以模糊的朦胧之美。它的美出于自然与意象情感的流露,充分地体现了汉俑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精神内含的统一,以及内在情感意象的提炼。汉代陶塑体态虽不大,但重意象、重神韵,着意于一种朦胧的意象美的表达。这种朦胧或者说模糊的感觉,并非由于制作者的技艺不佳,导致体面关系、细部塑造不到位,也不完全是因为埋藏千年后所导致表面酥落和掉屑现象所造成。我们主张是制作者们将意象的追求置于塑造精准的形体之上,意先行而后有形、神、韵兼备,便成为了汉代陶塑的内在审美特质。从技法的角度来看,塑造的手法恰到好处,制作者清楚交代了人物基本的形体关系,却又点到为止没有着眼细部。意先于形是汉阳陵陶俑制作过程中的又一重要艺术特征。

4.以线造型的独特雕塑语言

汉代阳陵陶塑带有明显的绘画特性,受传统绘画中“以线造型”的特点影响,雕塑造型非常注重线条的运用处理。它不同于西方雕塑那样注重塑造雕塑体量,前后空间和块面转折,而是专注于形体轮廓的节奏和韵律。汉代的骑跨俑(如图2)就是根据其代表性,是汉代佳作之一。在造型的处理上,作品采取粗犷的轮廓、简练概括的外轮廓线与追求韵味、意趣来区分和丰富形体的内轮廓线的对比运用,着力于骑跨俑肢体和马处在空间中的各种形态的关系,用简练、夸张、抽象的风格把其夸张的身姿表现得活灵活现。使作品充满活力,达到简练浑然的整体艺术效果,更加生动地展示出其内在的“意象”美。

二、汉阳陵陶俑艺术的意象表现对当代雕塑的影响

在传统中国雕塑中,汉代的意象表现是中国雕塑最强烈、最鲜明的艺术语言,它是可以与西方写实体系相比较的另一价值体系。1中国传统雕塑中这种超前的立“意”取“象”的艺术表现思维方式对世界当代雕塑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让我们关注意大利雕塑家马里尼的艺术生涯,他后半生创作的人体并不是完全停留在科学解剖意义上,而显然是从古代中国陶塑中,吸取“意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形体进行夸张和虚实的处理,使雕塑具有强烈、鲜明的艺术效果。他对人与马的构成感的研究,很明显看出正是借鉴并运用了中国陶马变形夸张、简约浑然的雕塑语言,作品动作夸张, 塑造手法质朴、概括,形象率真天然,粗疏豪放,没有精致的细节刻画,但却传达出“神似”之美。

汉阳陵陶俑其程式化的阵式自成一家, 由整体量感的庞大,端庄,饱满,厚重造成的紧张气氛,凝聚了极强的艺术性,具有极高的视觉美学价值。这种凝集而来的意象表现思维,今天仍为许多雕塑家所用。例如,英国雕塑家安东尼·戈姆利,在雕塑语言上借用了这种极具威慑力的矩阵式所形成的震撼的形式与构成感,创作了《大地》,整个作品由16万个小人组成,从视觉上给人造成很强的视觉张力和紧张感,表现了当代人口的剧增所造成的生存压力的意象。女雕塑家M·阿巴卡诺维兹利用青铜和粗麻布的皱纹形成的厚度与树干的肌理,做成成排的无头躯干构成的雕塑森林(如图3),犹如筋疲力尽的脉管和伤口, 生理的虚弱和机械的坚硬融为一体。也是借鉴了这种的形式感和构成感,表现了二战后战争所留给人们的创伤,发人深思。

今天的艺术家注重个人表达,艺术更是个性、自由、批评表达的结合体。同传统雕塑艺术一样,西方现当代雕塑追求质朴、纯粹,接近于自然的表现,追求自由与富有生命力的表达。传统雕塑艺术为许多著名雕塑家提供了无尽的艺术资源。许多现代雕塑家正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和发现,而我们自己作为一个本土的造型从艺者,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观看到许多优秀的古代传统艺术,为之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汉阳陵陶俑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艺术宝库,其艺术表现放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先进的审美取向,是蕴涵和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视觉文化珍品。

三、 结语

本文旨意不在盲目崇拜古老的艺术形式而脱离了客观的现实,但希望通过分析汉阳陵“意象精神”对现当代艺术精神的启示,来说明现当代雕塑的发展方向。当代雕塑不仅要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取向,而应着眼于如何利用艺术雕塑的语言来反映深层的思想境界,如我们的民族,风俗习惯,审美取向等文化特征;不能任由本土的文化和民族认同感丢失,而任由复制或照搬西方的塑造方法来喧宾夺主,也不能完全违背内心而采取闭关修炼的态度,而应以承源纳新的心态,创作出反映现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心理需求的雕塑作品。特别是在如今的高等教育艺术中,雕塑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传统艺术的内涵,寻找传统艺术形式的语言与当代艺术的审美特征之间的共通点。重构本土雕塑艺术风格,回归传统的艺术精神。只有在掌握和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根本上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深入挖掘探究,才能对传统进行再提炼、再运用,创作出真正具有中国本土艺术精神的雕塑作品。

(张菊芳、 欧阳振宇 西安交通大学)

注释:

1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

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吴为山,

2013年4期

参考文献:

1 雕塑美学,王朝闻,北京市松源印刷有限公司,

2012.2

2 中西方美学思想比较研究,马奇,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4

3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商务印书馆出版,

2010.12

猜你喜欢
陶俑写意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陶俑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来自远古的使者—陶俑
哭泣的汉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