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类引譬,语文教学的一把利刃

2015-05-30 11:10王烨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9期
关键词:文言文初中生语文

王烨

“连类引譬”一词语出《列女传:辩通传题序》,意即援引与之相關的事物,论证一定的观点和看法。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连类引譬”作为了一种教学理念与策略,有效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把利刃。

一、类文引譬,突破课堂难点

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在主题思想、作者年代、语言风格、写作特点方面存有一定的相似性、关联性,我们称之为“类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在课堂学习中遭遇瓶颈,我们不妨以之前学过的类文进行连类引譬,这样不但可以轻松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还能激活初中生的自学意识、创新素养与迁移能力,这也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初衷与目的。

九年级下册,教材安排有《出师表》一文,它一直都是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为了激活学生们的学习信心与兴趣,我结合刚刚学过的《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两篇课文连类引譬,出示了下面两道习题。

1.比较“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以”,与《曹刿论战》中“何以战”,《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以”字的意义。

2.比较诸葛亮、邹忌、曹刿在进谏方式方面的异同,并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课堂上,学生们很快理解了“以”字于不同句子中“因为”“认为”的意义,还主动联系了《桃花源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多篇文言文中“以”的意义来进行多元比较,极好地升华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并给他们推开了一扇文言文学习的“门”,在后来的学习中似乎对文言常识有了浓郁的兴趣。

一般而言,初中生对文言文有一种由衷的抵触,认为它只是机械记忆、反复练习的代名词。但第二道题却很好地反驳了这一观点,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极尽自己想象之所能,让文言文课堂散发出迷人的时尚活力。

二、歌词引譬,激活学习兴趣

相关调查显示,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迷恋流行歌曲的时期。与古代诗歌相比,流行歌歌词无论于意境、语言,还是内涵已然存有不小的差距,但它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性、开放性与创新性,是经济社会一种日常的文化形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能巧妙地与歌词连类引譬,不仅可以引发初中生的心灵共振,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给语文课堂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增添缕缕春意。

教学八年级下册《海燕》时,笔者意识到这篇课文象征性强,兼以时代、国别差异,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便将汪峰的《光明》歌词引入到了课堂当中,要求学生试着弄懂以下几个问题。

1.分析“灰烬”“车菊草”“落叶”“雾霭”等歌词意象与“狂风”“乌云”“雷声”等文本意象之间的异同。

2.“我用翅膀掀起那天边的排浪,我用身躯托起那血红的太阳”,这样的歌词情感,可以从《海燕》一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

3.“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激昂慷慨,充满奔放的力量,高尔基以它吹响了革命的号角。试与“虽然挫折的创伤已让我寸步难行,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这一歌词做一比较。

汪峰的摇滚乐在初中生这个群体中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将他的歌词引入到课堂上,必要的时候再让个别粉丝吼上两嗓子,无疑可以激活课堂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语文教学提供一把利刃。

三、旧知引譬,迁移思维能力

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旧有的知识,连类引譬,发现新的知识。这与数千年前中国儒学经典《论语》所提出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异曲同工、如出一辙。的确,任何知识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对培养初中生的迁移思维,发现能力大有裨益。

像八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这样的文章,在整个初中语文学习阶段都是一个难点,一则因为作者的生活年代、时代心理与现在的年轻人相去甚远,再则是整篇文章以虚写居多,含蓄蕴藉,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咂才能发现其中的美。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课堂上从刚刚学过的《白杨礼赞》入手,从已经学过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语言风格入手,顺利导入了新一课的教学活动当中。

《白杨礼赞》这篇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入手,赞颂了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语言凝练、优美,自由灵活,尤其是对黄土高原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生动地勾勒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赋予了课文一种跌宕之美。

与此相类似,《紫藤萝瀑布》也采用了状物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紫藤萝开得繁盛,回忆那个令人不堪回首的时代悲剧,作者悟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那就是无论顺境、逆境;精彩、灾难,生命之舟都能止步不前,都需要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由于有了充分的铺垫,学生们迅速地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与行文精髓。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连类引譬学习方法的引导下,几名学生还联系到了《爱莲说》,季羡林的《清塘荷韵》等文章集中阅读,体现出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总之,“连类引譬”其实就是一种知识迁移,妙用“连类引譬”,可以有效达成维果茨基倡导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升华初中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当然,作为语文教学的一把利刃,如何深度挖掘、科学实践“连累引譬”教育理论,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

猜你喜欢
文言文初中生语文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