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翻译观看四川民间文化的英译

2015-05-30 09:03毛英王静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翻译策略四川

毛英 王静

【摘要】四川民间文化多彩纷呈,但文化名称的英译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分析了四川民间文化的英译,倡导“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异化、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四川 民间文化 翻译策略

一、 引言

“天府之国”四川有着缤纷多彩的民间文化:三星堆、丝绸之路、蜀锦、川菜、川茶、川酒,不胜枚举。将这些璀璨的川蜀文化传递出国门是译者们义不容辞的外宣任务。然而,从目前来看,这些民间文化的名称,业界并没有统一的英语表达,因此,同一名称的译法各有千秋,而有些民间文化甚至还没有对应的英语称谓,这一现象应引起译者们的重视。那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遵循怎样的翻译原则,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才能最大程度上传达出这些民间文化的文化内涵呢?可以借鉴文化翻译观的相关理论。

二、 文化翻译观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从文化的视角研究翻译,将翻译看作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活动,这就出现了翻译的“文化转向”,即翻译的基本单位由语篇转向文化。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认为文化翻译观包括几层含义:

1.翻译应该把文化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而不是停留在以往的语篇之上。

2.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解码——重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

3.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功能上的等值。

4.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用来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

其中提到的“功能对等”,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语言层面上的对等,而是要实现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功能与原语在原文化中的功能相同,通过这样的文化转换,使不同的文化实现功能等值。那么,如何实现“文化功能对等”呢?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认为“想要使译文和原文达到功能上的一致,译者就不得不对原文作大幅度的调整”。因此,在翻译策略上,她主张尽量在目的语文化中寻找有着相同文化功能的表达来替代原语中的文化因子。这样的翻译策略显然是倾向于归化。与巴斯奈特相反,另一位文化派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劳伦斯·韦努蒂则主张以异化策略对待文化翻译。

三、 翻译策略探讨

韦努蒂从政治、历史、文化的高度来看待文化翻译。他认为,归化指遵守目标语言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公然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异化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归化与异化是直译与意译概念的延伸,又不等同于直译和意译,“是将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两者各有利弊,归化有利于译文的通畅,能让目的语读者感觉到文化的“功能等值”,但是“语言可以转换,甚至可以归化,但文化特色却不宜改变,特别不宜‘归化”;而异化虽有可能造成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困惑,但却“是对当今国际事务的文化干预,可以挑战英语国家的语言霸权主义和文化交流的不平等,是对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文化自恋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一种抵制”。

那么,本着对外发扬本土文化的目的,四川民间文化的英译应既能使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实现文化交流的对等,同时也能使目的语读者有相似的文化感受,即实现“文化功能对等”。基于这样的目的,可以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异化、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四、 四川民间文化的英译

对于本地文化特色词,可采取异化的手段传播其承载的文化,如“麻婆豆腐”可音译为Mapo Doufu或Mapo Tofu,而不再是最初的Tofu made by woman with freckles。而对于有些可能会引起歧义的名称,可在语言上予以归化。如“夫妻肺片”,若译为the couples lungs,只会让译语读者惊悚万分,而若根据其菜名的真正含义和配料译为pork lungs in chill sauce,才会唤起译语读者对译语文化中相似菜品的想象。还有一些特色文化,可采取异化、归化相结合的手段,如四川著名的“蜀锦”、“蜀绣”,可译为Sichuan Brocade/Shu Brocade和Sichuan Embroidery/Shu Embroidery,这样既在目的语中保留了原文的民族特色,又实现了一定的文化功能对等。下面,再对更多的四川民间文化作英译分析。

1.川菜(Sichuan Cuisine)

川菜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浓郁。有些菜名以原料、烹饪手法和口味为主,这类菜名不包含文化因素,可直接在语言上归化即可,如:清汤圆子 (Boiled Meat Balls)、干烧牛筋 (Fried Cattle Muscle)、青椒肉丝(Shredded pork and green pepper)等。

另一些川菜名富含本土文化,在翻译时一定要先了解其文化含意,尽求以语言上的归化译出菜名的真实含义或通过异化保留菜名的文化特色。如:“开水白菜”中的“开水”其实是指最高档的上汤,用母鸡、母鸭、火腿、干贝、肘子等上料吊制,千万不能译成boiled water,有译为Steamed Chinese Cabbage in Supreme Soup,也有Steamed Cabbage with Chicken and Pork Soup。四川特色凉菜“口水鸡”的菜名出自郭沫若所著《賟波曲》:“少年时代在故乡四川吃的白砍鸡,白生生的肉块,红殷殷的油辣子海椒,现在想来还口水长流……。”此菜名让人一听就感觉唾液横流、胃口大开,现有的英译为Steamed Chicken with Chili Sauce。然而这样一译,就显得非常普通,丢失了在原语中的文化功效。建议可以仍旧音译保留原菜名,再加注解释:Koushui Chicken (steamed chicken with chili sauce)。另外,一些菜名中包含了人名、地名,可以采用异化、归化相结合的译法,必要时加注。如“东坡肉”可译为 Steamed Pork Belly with White Spirit by Dongpo (One of the famous Sichuan poets in Tang Dynasty)。“宫保鸡丁”中的“宫保”也是人名,来自清朝时的四川总督丁宝桢,可译为Kung Pao Chicken (One of Sichuans magistrate Ding Baozhen in Qing Dynasty)。

2.川茶 (Tea in Sichuan)。川茶历史悠久、味道独特,如蒙顶茶、峨眉山茶、青城茶、屏山茶等闻名已久。然而,许多茶名的英译仍然一片混乱,甚至有的川茶品牌的官方网页及包装盒上都没有对应的英文名称。

蒙顶茶的命名是由于此茶产自四川蒙山,又叫蒙顶山,有“仙茶”的美誉。而有译者竟译为“Megolian Top Tea”, 将“蒙顶”理解为“蒙古”和“顶峰”,彻底误导译语读者,应异化翻译为“Mengding Moutain Tea”。蒙顶甘露中的“甘露”有两层含义:一取梵语“念祖”之意;二指茶汤似甘露。若译为“sweet dew”,容易让人误以为茶叶形状似甘露,可用异化加注释,“Mengding Ganlu (the tea tastes like sweet dew) ”。

峨眉雪芽的官网中将其译为“Emei Xueya Tea”,归化、异化相结合。但异化后,“雪芽”的含义无法传达,可辅以“snow bud”来补充。峨眉山的名茶竹叶青,有译为“trimeresurus stejnegeri”,是典型的错译,错将竹叶青蛇当成了茶名;有译为“bamboo-leaf-green tea”,取其名称的来源——形似竹叶,不过“green”显得多余,“bamboo-leaf”本身就能让人联想到绿色;而其官网上译为“Zhuyeqing Tea”,也许后两种译法综合一下会更好。值得一提的是,峨眉山茶中有一个茶名非常美——碧潭飘雪,官网上的宣传也很优美:“碧岭拾毛尖,潭底汲清泉,飘飘何所似,雪梅散人间。”而遗憾的是,它并没有英文名称。有将其简单译为“Jasmine Tea”,只道出了其茉莉花茶的种类,却无法传递出原文化中的优美;或可在语言上进行归化,译为“Floating Snow in Green Pool”,以实现文化上的功能对等。

3.川酒(Sichuan Liquor)。四川产酒量大、远外闻名、知名品牌众多,如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曲酒、 郎酒等。

酒名的英译仍以异化为主,如五粮液(Wuliangye)、泸州老窖(Luzhou Laojiao)、剑南春(Jiannanchun)、东方红(Dongfanghong)、剑南老窖(Jiannan Laojiao)、天成祥(Tianchengxiang)、沱牌曲酒(Tuopai Qujiu)、郎酒(Langjiu),也可看到归化异化相结合的译法:国窖(National Cellar Liquor),国窖1573(Fermented in National Cellar 1573)、剑南国宝(National Treasure Liquor of Jiannanchun)、红花郎(Honghualang Liquor)、新郎酒(Xinlang Liquor)、老郎酒(Old Lang Liquor)等。

五、结语

由此可见,“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异化、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有利于平衡原文化特色的发扬与文化功能对等的实现。与些同时,四川民间文化英语表达的规范与完善需要更多译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assnett, Susan and Andre Lefevere (eds)[M].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 and New York: Pinter Publishers, 1990:8.

[2]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20.

[3]Venuti, Lawrence.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A].In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C].Baker, 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ge, 2001:240.

[4]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362,365,383.

[5]孙致礼.文化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1).

[6]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 2002(5).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翻译策略四川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A gift I treasure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吉林民间文化作家采风活动掠影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