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苒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经络疼痛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临床表现确定其临床症状,然后选取位于四肢末端上的与其疼痛经络相对应的井穴给予针灸治疗,30min/次,均治疗3-5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72例、治疗有效的有24例、治疗无效的有4例,分别占总数的72%、24%、4%,总治疗有效率为96%,总体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结论: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方法安全、疗效理想、患者乐于接受,值得广大相关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334-01
经络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它与人体神经疼痛或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的疼痛有所不同,经络疼痛的特点在于会使患者产生许多独特的病理症状或体征,并具有一定的病发规律。通常情况下,经络疼痛会使患者出现痛、酸、麻、胀、困等刺激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各类湿疹、丘疹、斑疹、红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线、色素痣、脱毛及扁平苔癣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中医循经传感理论对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经络疼痛的一种常用方法。我院近年来在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方面也做出了许多临床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经络疼痛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中医针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经络疼痛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4例、女性患者有46例,分别占总数的54%、46%;年龄在20-74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35.2±6.7)岁;病程在3天-15个月之间不等,平均病程(3.4±1.8)个月。
1.2 治疗方法
根据100例患者的临床体征和临床表现确定其临床症状,然后选取位于四肢末端上的与其疼痛经络相对应的井穴给予针灸治疗,30min/次,均治疗3-5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
如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疼痛感基本消失,则可判定为治疗显效;如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疼痛感有所减轻,则可判定为治疗有效;如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疼痛感没有减轻或加重,则可判定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数据皆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计量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特点
100例患者的经络疼痛所涉及经络为手太阴肺经的有8例、手厥阴心经的有7例、手阳明大肠经的有8例、手太阳小肠经的有6例、手少阳三焦经的有9例、足太阴脾经的有8例、足少阴肾经的有7例、足阳阴胃经的有10例、足太阳膀肤经的有8例、足少阳胆经的有17例、任脉的有5例、督脉的有3例、带脉的有4例,分别占总数的8%、7%、8%、6%、9%、8%、7%、10%、8%、17%、5%、3%、4%。
2.2 疼痛区域
100例患者的主要疼痛区域为沿整条经络疼痛的有31例、沿两条同名经络路线循行疼痛的有29例、沿经络某一路线局部疼痛的有24例、经络上间断性疼痛的有16例,分别占总数的31%、29%、24%、16%。
2.3 临床疗效
10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72例、治疗有效的有24例、治疗无效的有4例,分别占总数的72%、24%、4%,总治疗有效率为96%,总体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3 讨论
人体经络具有连接人体四肢、皮肉、筋骨、五脏六腑及五官九窍等组织的作用,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并且经络循行具有其特殊的线路特点。经络疼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和多发的经络疾病,它通过疼痛感、麻木感及神经感觉等体现于患者的体表中,该病不但会令患者感到痛、酸、麻、胀、困等,更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其他并发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人体的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阴胃经、足太阳膀肤经、足少阳胆经、任脉、督脉及带脉等经络都有可能产生经络疼痛,其疼痛范围可大可小,主要分为四类:一者为沿整条经络疼痛,例如足太阳膀肤经络疼痛就是自足小趾外侧起、经下肢后侧、至腰部和背部、最后至头頂部;二者为沿两条同名经络路线循行疼痛,例如手足少阳经络疼痛就是自下肢外侧起、经颈项头外侧及季肋与上肢外侧等、至肩部、最后至耳前部;三者为沿经络某一路线局部疼痛,例如足少阴肾经络疼痛就表现为大腿内侧至内踝部的局部疼痛;四者为经络上间断性疼痛,例如足阳明胃经络疼痛就表现为解溪穴、足次趾及犊鼻穴等的各个点上的间断性疼痛。对于经络疼痛的治疗一直都是临床上的研究重点,我院认为,根据中医循经传感理论,取患者相应的经络穴位施针灸针刺,能够起到通经脉、平阴阳、缓疼痛的作用,在治疗经络疼痛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且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同时具有疗程短暂、治疗方便等优点。
根据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72例、治疗有效的有24例、治疗无效的有4例,分别占总数的72%、24%、4%,总治疗有效率为96%,总体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方法安全、疗效理想、患者乐于接受,值得广大相关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巧凤. 对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与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2014,01:171-172.
[2]梁军. 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200例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35:201-202.
[3]陈军德. 经络结构及其镇痛作用的机制[J]. 中国针灸,2012,06:565-569.
[4]耿连岐. 浅探循经感传的影响因素[J]. 甘肃中医,2010,08:45-46.
[5]胡勇,杨传标. 关于循经感传现象机制的初步探讨[J]. 世界中医药,2010,05:3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