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 张宏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性软件渐渐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给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情况,找出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运用社会性软件开展非正式学习的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性软件;民办高校;非正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3-007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性软件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得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非正式学习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现状,笔者对武汉工商学院的大学生展开调查,试图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大学生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时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其效果的因素,并结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利用社会性软件开展非正式学习,提高非正式学习的效率。
1 调查概要
1.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武汉工商学院的在校学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以纸质问卷的形式展开。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为98.6%。
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笔者编写了“社会性软件在大学生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①大学生个体特征。
②网络使用基本信息。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熟悉度以及非正式学习的意愿和积极性,对其使用社会性软件开展非正式学习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非正式学习意识和效果等。
③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情况。网络的普及以及社会性软件的广泛应用,使大学生在网络上利用社会性软件开展非正式学习成为可能。因此,这部分内容包括大学生对社会性软件和使用效果情况的了解,以及使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因素等。此部分问卷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进行。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非正式学习认知程度与影响因素
笔者针对武汉工商学院在校学生情况,就非正式学习的认知、时间、效果等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对非正式学习的认知程度较高,普遍认识到了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从平均每天非正式学习的时间上看,每天不足3 h的非正式学习时间所占据的比例竟然高达92.2%。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形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缺乏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意识。对于影响非正式学习效果的因素,调查显示,主要表现在非正式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比较零散且不成系统,欠缺相应的能力周围学习氛围不浓且自身自制力较差等几个方面。由此可见,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效果与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和要求等有较大关系。
2.2 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及对社会性软件的了解和应用
情况
通过调查可知,该校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长达3 h以上,占据了总数的60%以上。每天上网时间的充裕,表明网络可以成为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调查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时,发现大多数学生上网主要是娱乐、看新闻等,而且对社会性软件的使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以微博、即时通讯工具、播客和微信为主,利用微博获取娱乐资讯或发表个人状态;利用播客观看电影;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更多的是聊天。因此,尽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和社会性软件打交道,但真正运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平均每天时间不足1 h的学生占了60.8%。
2.3 大学生运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意愿和认
知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学习的意愿比较强烈,这一比例达到了75.3%。而且从认知层面上看,大学生普遍认为可以运用社会性软件来开展非正式学习,对利用社会性软件有助于获取信息、有利于知识共享,以及能获得很多知识和帮助上有很高的认同感。此外,笔者还对大学生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师生、生生沟通交流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社会性软件在沟通交流方面的作用表现比较积极乐观,而且也愿意利用社会性软件参与合作讨论。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较大差异,真正能够利用社会性软件来建立沟通网,以便知识共享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只有大约5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具备比较好的能力。
2.4 大学生运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6.2%的学生表示非常擅长应用社会性软件来开展非正式学习,另有42.1%的同学处于一般或不擅长的层面。这表示该校大学生在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因而没能很好地利用社会性软件来开展日常的非正式学习。
从统计数据可知,认为自己有能力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的学生占到了71.6%,但能够运用社会性软件来管理自己学习内容的学生只占56.4%,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利用社会性软件来进行知识管理。这是由于大学生长期以来接受的是传统的授课学习方式,形成了依赖心理以及被动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在社会性软件情况下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低、参与度低,缺乏必要的知识管理能力。
2.5 大学生运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效果影响
因素
数据表明,对这一观点“利用社会性软件开展学习时我具有很强自我控制和进行自律的能力”,选择非常同意、同意的占48.3%,比例不到一半。可见该校大学生在运用社会性软件进行学习时,自控和自律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缺乏一定的注意力。
根据前面相关调查结果,由于我校大学生在开展非正式学习的时候,就体现出比较欠缺相应的知识管理和系统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运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时就更加困难。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影响该校大学生运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积极主动学习意识;对社会性软件的运用缺乏专业人士的帮助指导;资源的繁杂,自身尚不具备将繁杂、零散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自控和自律能力差等,从而导致运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整体效果不理想。
3 运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策略
3.1 加强自身学习能力,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利用社会性软件开展非正式学习时,面对繁杂、零散的信息显得有些无措,不知道如何从中提取对自身有用的信息。因此,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自身的信息甄别和整合能力。虽然在进行网络非正式学习时,大学生愿意参与讨论,但往往讨论比较肤浅,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因此在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时,大学生不仅需要积极主动参与群体间的讨论交流,更要注重提高讨论问题的深度,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表个人看法,通过思想的碰撞产生新知识的“火花”,从而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3.2 转变非正式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非正式学习习惯
大学生已经较深刻地认识到了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但仅有认知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非正式学习的意识,转变对非正式学习的态度,渐渐培养非正式学习的良好习惯。大学生认可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能方便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在刚开始使用社会性软件来开展学习时会有较高的参与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鲜感会慢慢递减,难以恒久持续。因此有必要培养非正式学习的习惯。
3.3 强化社会性软件在大学生非正式学习中的运用
社会性软件是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工具,大学生愿意使用社会性软件进行学习。但是由于社会性软件品种和功能繁多,使得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不知该如何选择和使用。教师在这里将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社会性软件这个开放的资源平台,开展广泛的非正式学习活动。大多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教师可根据所授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社会性软件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社会性软件,提高非正式学习的能力。
3.4 提高大学生知识管理能力
网络上的信息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如何将这种碎片化的信息转化为系统的知识,对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应对策略之一就是强化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和更新过程,提高知识管理能力。社会性软件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之成为知识管理的有力平台。利用社会性软件提供的强大功能,大学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织起来,随时跟踪和管理这些学习资源,同时又可以将自己获取的资源与他人交流共享,在不断分享中实现个人知识的重构。
4 结 语
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运用社会性软件开展非正式学习的现状比较严峻,除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学习习惯不好、能力不足等问题外,外部因素也是影响非正式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作为学生,应逐渐养成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习惯,通过群体的讨论、信息的共享和团队的协作等,来提高非正式学习的效果。作为民办高校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大学生非正式学习中起到引导、辅助和强化作用,激发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非正式学习的能力。在学校层面,应努力营造良好的非正式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提高非正式学习的效率。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社会性软件在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中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小杏,陈丽亚.非正式环境下学习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2).
[2] 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3] 苏震.基于社会性软件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4] 朱哲,甄静波.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