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
【摘要】新媒体在我国高校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重要部分。如何趋利避害,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新媒体,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值得深思。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一、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实缘由
(一)顺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较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地位;沟通的环境、内容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认识新形势,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一,新媒体时代倡导“惠及多人”和更为开放的沟通环境。第二,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趋向虚拟和丰富。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人们以虚拟的身份进行沟通,与面对面的沟通相比有着神秘的色彩。第三,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呼吁主客体间的平等和交互。沟通主客体的平等性是指新媒体技术打破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传统的界限,彰显了一种人本主义价值观。随着新媒体在我国高校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身份地位的界限较以往来说更为模糊,更加强调信息接收者的主体性,促使了二者之间平等关系的确立和巩固。
(二)应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巩固的重要时期。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方式。这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增加大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情感交流,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正如张耀灿指出的那样,“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①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对实现他们之间和平共处和全面发展;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校园的和和谐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一,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内化、外化并以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能否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品德和行为。第二,促进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的需要。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重要的内容,也是在新时代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下,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的傳播特点缩短了人与人之空间的距离,然而却在现实中却形成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使得沟通渠道多样化和便捷化,促进大学生相互理解,促使他们更加学会倾听和关注内心世界;精神间的交流畅通无阻加速了彼此间的接纳,从而帮助大学生群体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又给沟通造成了困难。第三,推动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进行得是否顺畅或者是否有效,不仅关系着大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和成长成才;关系着大学生是否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也关系着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影响分析
(一)新媒体环境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主客体关系
新媒体对主客体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在二者地位上的变化。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地位高于受教育者的地位。这种地位的差异,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的一开始,主客体所持的心理和实施的行为就有明显的区别。”教育者往往“高高在上”,在沟通过程中使用命令、训斥的语气,无法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样就会使沟通产生障碍,使沟通双方产生不必要的隔阂。而借助新媒体手段进行沟通,则是教育者和受教者站在同一平台上,双方地位更加平等。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方式自然而然地消除了他们内心的顾虑,从而对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二)新媒体环境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念
随着新媒体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主客体的沟通意识有所提高,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大学生懂得利用新媒体进行沟通的意识有所增强,但主动解决沟通中出现的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有待提高。如果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高校的教育者不能审时度势、应对环境的挑战,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必将受到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选择
新媒体在高校的中广泛运用使得大学生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带来了影响。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较快,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接受事物的速度快,加上新媒体所承载和传递的信息包罗万象,大量的文字材料、精美的图像和影视等等,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受到新媒体环境下的不良信息影响。部分大学生迷失在新媒体为其编织的网中无法自拔。更有甚者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转变中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实现角色转换,丧失自控的能力。
毋庸置疑,新媒体已经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多种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带来了新的变化。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已意识到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产生了影响,就这一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一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策略优化
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优化策略,应在全面了解问题的基础上,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主客体能力等多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削弱其消极影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开展提供便利。
(一)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新媒体渠道
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新媒体平台。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新媒体形式有即时移动通讯载体手机、通讯工具QQ、MSN、电子邮件、校园论坛BBS、电子图书馆等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渠道,搭建各种可供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双方进行交流的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在管理和服务中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当今高校管理体制多采用校院两级制或校院系三级制管理模式,各院系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和学生培养模式,院系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该种模式的先进性在于能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其弊端是造成了部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②新媒体在高校的普遍运用,打破了院系之间的沟通障碍,实现了校园资源的共享。利用新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人际交流的现象也逐日增多。
(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新媒体环境
为了主动地优化新媒体的环境,我国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新媒体的经费投入。用于新媒体建设的经费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前提条件。经费投入的多少,配置是否合理、规范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二是加大对新媒体监管力度。目前,我国高校对新媒体的监管意识还不太强,监控的技术还较落后,对此监控的力度不够大。首先,要制定和完善使用新媒体传播不良信息的管理和处罚条例。高校要出台一系条例,如对在校园中使用新媒体传播恶意信息、反动言论等进行严惩,使得对新媒体的监管有章可依。其次,向社会和校内招聘、培训一批掌握专业技能的人员,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建立健全相应的职能机构,赋予一定的权力,明确责任义务,使行使监督的权利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对高校的新媒体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管,适时监控各种动向,及时避免一些恶性事件发生。要加强监督就要建立和完善网络监督制度。最后,加强对大学生科学、健康使用新媒体的宣传工作。监管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优化新媒体环境的重要手段,以此来构建健康、有序、和谐的环境。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进行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一支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可以灵活何应用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效进行的保证的。尽管,新媒体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决不能否认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必须淡化领导者的角色,将沟通贯穿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树立服务的思想,服务教学活动、服务学生,并根据最新的沟通理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提供全方面的服务。同时,还要正确处理“灌输”和“接受”二者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进行平等对话,重视信息的反馈和再沟通。同时,要清楚地意识到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沟通工作带来的挑战,敢于实践,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开展服务工作。
(四)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批判能力,使他们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媒介素养的内容囊括了多个方面,如认知信息、道德信息、情感信息和审美信息等。培养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就是使大学生接受和使用新媒体的能力以及适应新媒体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媒介素养。如在大学教育课程中加入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让充分利用新媒体,让大学生融入到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使其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張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刘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闫艳.交往时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李雯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刘明月.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邓劲松,王娟.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原则[J].理论导报,2010(2)
注释:
①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页
②吴春江:浅议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湖南社会科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