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赟
【摘要】搞好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总结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介绍了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些具体举措。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一、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C语言是一门长盛不衰的程序设计语言,深受广大软件爱好者的喜爱。它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而且有着比较丰富的数据类型、运算符以及函数供以选用,又直接与内存打交道,使修改、编辑其他程序与文档变得轻松、简单,因此而广受业内人士的青睐。在中等职业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一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各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所以,开展好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中职学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师,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要通过认真讲解课本知识让他们掌握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上机实践增强和巩固他们的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最终实现由知识向智能的初步转化。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体验、充分感受C语言程序设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动手动脑实践操作熟练掌握编程技巧,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锻炼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他们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这是在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因此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和束缚,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挥现代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已经成为当代教师义不容辞而且迫在眉睫的重任。
二、推进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本人任教的重庆工商学校创建于1987年7月,1996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2年被确定为中国——澳大利亚职教合作项目五所项目学校之一,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经过27年的办学实践探索,我校已成为目前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办学实力最强的中等职业学校之一。但是,我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更新观念、大胆创新,积极推进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是各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因此涉及这门学科的专业较多,由于不同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各专业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上设置的学时数、考试性质等不尽相同,教学大纲也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该课程的不同安排再进行修订,这就为我们一线教师增加了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变换的难度。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把不同专业的不同学时合理地分配到顺序、选择、循环三大基本结构和数组、指针、函数等教学内容当中去,并通过大胆尝试和积极摸索,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实践热情,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切实掌握技能,全面增强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既不算是文科,也不算是理科,因为文科就算一个论文再长,写100张纸也总有写完的时候;理科的数学题再难,只要套上了公式就能得出答案,1就是1,变成2就错了。但是计算机语言并不是这样,如果要写一个程序,你可能2天就做出来了,也有可能两个月都做不成。再加上这门课程概念繁杂、知识点多、内容枯燥、难度较大且实用性不强,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而且由于教材对知识的介绍是分散的、循序渐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例题也大都比较简单,仅为说明某种特定算法而已。与之相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将面临的问题会复杂得多。另外,C语言提供了大量实用函数和扩展功能,这些往往是学习过程中无法涵盖的。因此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拿到一个设计却无从下手,这也会严重削弱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唯有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手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把知识与能力并重,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达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1、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
课堂上,我们要一改往日“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给出源代码,分析源代码,引出新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最终留给学生一个设计任务,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这样的授课方式与“满堂灌”相比,更为形象直观,而且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中来,把注重教师的教转向了注重学生的学,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效率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2、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把知识与能力并重
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和活动空间,让他们通过上机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我们要通过实验指导书的设计,让学生由读程序、分析程序、程序改错逐渐达到能够独立编写程序的水平。由于这门课程的实验内容繁多,加之课时安排有限,要想在课堂时间来分析和完成所有实验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实验之前主动对下节课的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提前完成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完成程序填空、找出程序中的错误、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等。课堂上就只需将程序输入VC++6.0中进行运行,调试程序中的错误,找出错误原因即可。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育人目标。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大课堂容量,延展学习空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某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教学工作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科学整合具有新颖性、形象性、交互性、灵活性等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間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加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加工转换过程,从而更加充分地传达教学意图,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和束缚,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演示、讲解,更加形象直观地对问题进行分析,由此引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也可以让算法更加清晰明了。由于课时关系,我们还要把教学大纲、电子课件、案例分析、习题与解答等资料上传校园学习资源库,供学生复习和自学。这样既可以扩大课堂容量,还可以延展学习空间,对提升教学实效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