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照艺术看哈代时间意识的双重性

2015-05-30 22:48张淑红马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双重性

张淑红 马嘉

内容摘要:英国著名诗人托马斯·哈代在其诗歌中反复使用对照艺术来表达其时间观念,既深沉乐观,又具有悲观意识。这种时间意识的双重性是通过诗歌中的今昔对照、瞬间与永恒的对照和虚实对照等艺术手法来表现的。

关键词:对照 时间意识 双重性

“时间”既在创造,又在不断地毁灭,显得既高尚又残酷。因此成为历代诗人反复吟咏的主题。而哈代犹如哲人一般,对时间的感悟敏锐而深刻。这主要源于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历史变迁。他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给他带来的信仰危机,他体验过爱情从纯真甜蜜走向失落和悔恨的痛苦,他目睹了英国乡村从田园和宗法制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转型,同时,他还经历了普法战争、英布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都使他不断地通过很多诗歌来反映时间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和创伤。他既认为时间是人类的敌人,又肯定时间对人生的意义。他的时间意识具有浓厚的悲剧性,同时又有深沉乐观的特质,正是这种貌似矛盾的双重特性体现了哈代时间意识的深刻性。

一.哈代悼亡诗中的今昔对照

作为英国“现代诗歌之父”,哈代的爱情诗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尤其是妻子艾玛的去世带给他巨大的震动,使得他重新审视过去婚姻生活的点滴,并唤起对美好爱情的回忆和对爱情复活的期许。这样的心理历程都体现在他于1912-1913年创作的21首“艾玛组诗”之中。为了悼念亡妻,哈代故地重游,通过今昔对比,全面展示他和艾玛的爱情婚姻历程,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交织的情感,正是这组悼亡诗的动人之处。

哈代使用“现时”与“过去”的对照艺术,并非像很多诗人那样,表达“对时间一去不回的哀叹”。而是认为,过去的美好可以是永恒的,不是以对“过去”的向往来反衬对“现时”的失望。如“艾玛组诗”中的《旅行之后》,哈代以四十年前“生气勃然”的艾玛来对照如今“茫然追踪的虚幻幽灵”:“在那晴朗的天气,美妙的时光/来到身披云雾彩虹的瀑布旁边/还有底下的洞穴,传出依旧翁隆的声音/仿佛四十年前一个声音把我呼唤/那时你是生气勃然/而不是我如今茫然追踪的虚幻幽灵!”这首诗中,描述了由天空、彩虹、瀑布、洞穴所构成的优美画面,今昔相似的情景似乎弥补了时间带来的生死的距离,复活了往昔充满青春和活力的爱人,使得诗歌有一种悲凉中的欣慰。过去的乐观和美好映衬现时的凄凉和惆怅,今昔对照艺术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怀旧情绪。

二.瞬间与永恒的对照

哈代的对照艺术中还常常强调“瞬间”与“永恒”的对照,在哈代看来,瞬间即是永恒。他通过诗歌的语言“把临时与永久结合在一起”。将爱情和生命中的短暂瞬间与细节场景赋予永恒的意义。这是他时间观念的又一特征。

很多诗人哀叹时间的一去不回,表现浓郁的哀伤之情,但是哈代在诗歌中并不是喟叹于时间的无情流逝,而是认为过去的美好即是永恒,这样的对照艺术是抵抗时间侵蚀而寻求永恒的一种形式。这种带有理性的悲痛哀而不伤,给他的悼亡诗中注入了一丝明朗的色彩。

三.虚实对照

在哈代的诗歌中,还交织着梦幻与真实的对照,并形成跳跃、超越时空。在《什么样的梦》一首诗中,哈代写道:“我与她在溪边欢笑/翻滚的小溪溅起水花……仿佛我没有散步,也没有她/可我发现我在憔悴的房屋/在孤独的楼梯上缓缓地攀爬……飘然失重,轻如飞絮/接着帘幕落在我们中间/仿佛我没在那里跳舞/而是绕着一堆翡翠徘徊/为寻回她的倩影——我知道在何处。”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梦幻意识的描写,把过去与现在、梦幻与现实糅合在一起,通过这种对照艺术表达思念和怀旧之情。

四.哈代的时间意识的本质

时间在哈代的诗歌中是人类所有美好青春和爱情的头号敌人。他经常以反思过去的方式来表现时间对人生的侵蚀,他认为在时间的支配下,任何人都无法摆脱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这是时间的残酷性。但是他不断通过诗歌中的对照来深刻反思生活,探索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时间,探索人的主观愿望与不可改变的客观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因此,他的时间观念富有哲思。在哈代的诗歌中,时间就像一面镜子,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强烈的怀旧情绪。然而,表现悲伤并不是哈代时间意识的主旨,他真正的创作意图是探索人们应当如何面对残酷的时间,追求生活中的美好青春和情感。他肯定人类生存的价值并提醒读者,在残酷的时间制约中要顽强的生活,人们在应该以悲剧的眼光,而不是悲观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人生,同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这才是时间对生命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双重性
《相当体面的失败》中善的双重性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特征与有效引导
齿轮副双重性的分析研究
浅谈贾宝玉性格的双重性
论《西厢记》张生形象的双重性
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梦境书写
影像视觉文化对教育模式的双重冲击
论余华长篇小说苦难书写的双重性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