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芸
摘 要: 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了影像视觉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爆炸式覆盖,当影像视觉文化进入教育领域势必将对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中既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进行了革新,同时也伴随着诸多质疑和负面效应。作为教育者理应正面应对影像视觉文化对教育模式的双重性冲击。
关键词:影像视觉文化 教育模式 双重性 冲击
当今社会已步入多元化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信息,尤其是图像影像式的视觉化信息。影像视觉文化的飞速发展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影像视觉文化主要指通过视觉接收影视图像形式呈现的信息而构成文化形态。目前最为突出的就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传递影视、图片等信息形式的视觉文化。这类信息传播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内容更新快、信息含量大、视觉冲击力强、受众广且层次复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影像视觉文化的爆炸式发展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影像视觉文化的正面影响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由“教师教—面授口述—学生学”构成,学生接触的资料也主要是纸质的教材、教辅等,信息量小局限性大,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扩展和接受空间。下面将从教学效率、接受效果、兴趣引导三个方面来阐释影像视觉文化对教育模式的正面影响。
第一,信息含量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以语文教学为例,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语文课本中都有一批被拍成影视作品的文学文本。在教师讲授这些课文时如果能将相关的影视作品带入到课堂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学文本中除文字艺术外的另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让学生观看改编后的电影或电视剧来了解一部较为晦涩难懂且篇幅巨大的文学名著。影像视觉文化以其生动有趣、形象易懂的特点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记忆信息,减少文字阅读带来的审美疲劳,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第二,视觉冲击力强,教学效果显著。影像视觉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视觉冲击力强,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依靠单一的纸质文字传播的方式。除了文学教育可以借助影像资料等,还包括中学的历史政治等学科的教学,适当的引入专题纪录片、历史题材影片等同样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教授世界历史这一板块时,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授教材上的内容,不仅枯燥乏味且信息量也极其有限,若通过放映《大国崛起》等大型专题片作为教学辅助的话,教学效果将会大幅度提升。
第三,以学生为主,以“兴趣引导”取代“知识填鸭”。在如今的教育中“知识填鸭”式教学模式仍是我们无法根除的一块顽疾。而影像视觉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天然存在的。在英语教学中原声英文电影的使用也开始越来越普遍,语言的教学关键在于语境,国内的英语教育也普遍存在缺乏语言氛围而产生大面积的“哑巴英语”。原声英文电影虽然并不是这一现象的终结者,但正确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通过原声英文电影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使他们日常生活中主动营造学习英语的语境,这才是终结“哑巴英语”的关键所在。
可见影像视觉艺术利用其独特的视觉因素可以拓展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途径,并促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影像视觉文化的负面影响
影像视觉文化不断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下面将从文学教育、品德教育、思维逻辑教育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负面影响。
第一,影视文学的“快餐化”造成文学教育的被消费。在当下,文学教育中对影像视觉文化的运用最为广泛和直接,而影视文学受消费社会的商业化影响,出现了作品良莠不齐甚至是恶意篡改原著破坏其艺术价值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当粗制滥造的影视文学作品进入我们的教学课堂,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果还会妨碍学生对经典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除了作品水平的参差,影视文学进入文学教育课堂还容易让学生沉浸在享受图画、视频带来的刺激和愉悦中,从而排斥文学作品的纸质阅读,这样的欣赏会逐渐沦落为娱乐化休闲化的消遣。
第二,影像信息的鱼龙混杂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当下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媒体向外界传播信息,各种类型的影像文化也充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这其中就包括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犯罪等低俗落后的信息。这些不良影像信息通过网络等媒体的传播进入大众的视野,部分青少年因为心智的不成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自控力而沉迷于这些不良影像信息的视觉快感中。这对于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是十分不利的,容易让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心理并缺乏道德感,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三,影像视觉的“快接受”削弱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影像视觉文化的流行,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习惯了用感官快速接受视觉带来的信息,接受后又不再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消化。长此以往学生在影像视觉文化的接受过程中对影像产生依赖,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在这种“快接受”的过程中被淡化削弱。
三、正确应对影像视觉文化的双重性冲击
影像视觉文化以其自身独特的张力和外部媒介的大力推动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现代化发展中娱乐化、商业化等诸多弊端。因此,我们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应高度重视,全面分析影像视觉文化对教育模式的双重性冲击,从而在运用的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影响。
首先,针对影像作品中良莠不齐,低俗、艺术价值低的作品,教师在选取影视作品这个源头上要把好关。教师在选择影视作品时要鉴别、筛选,做到严格、认真,尤其是在文学教育方面,作品经典性要保证其艺术价值不被消费,维护文学教育本身的崇高和尊严。同时其他学科影像资料的选择,同样要注意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教材以及所要讲授的知识,不能把影像艺术进课堂演变成学生们的“课间休息”式的娱乐化消遣。
其次,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使用和吸收影像视觉文化的精髓。教师不是简单地将一部电影或是纪录片播放给学生观看,而是要找准影像资源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根据教学计划设计观影重点和知识牵引脉络。现在有部分教师将放映影视材料作为教学的“偷懒”环节,实际上真正用好影视资源来上一堂课,所要进行的前期准备应该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花费教师更多的心力。
最后,教师要高度警惕学生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出现的一系列不良习惯。比如学生过分依赖影视图像而忽略文字阅读,或是学生沉浸在影像视觉冲击中削弱了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锻炼等问题,教师都应当及时引导纠正和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庆林.中小学影视教育论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7.
[2]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覃善萍.浅谈视觉文化对中学文学教育的影响[J].阅读与写作,2002(08).
[4]廖曼郁.略谈影视文学对青少年的影响[J].金田(励志), 2012(09).
[5]宋莺.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浅析视觉文化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4(03).
[6]邓琳.重现影视文学经典的教育魅力[J].江西教育科研. 2006(11).
[7]王海燕.浅析互联网对中学教育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2).
[8]曾秋平.网络电影欣赏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4(Z1).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系2013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