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付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作为地处农村的中小学校怎样办出自己的特色呢?笔者认为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加强学校特色建设不失为一种因地制宜的选择。
一、以准确定位为先导,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的特色定位要从长远考虑,不应“打一枪换个地方”,也不应换一任校长便换一个特色。只有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学校特色才会始终鲜活,充满生命力。学校的特色定位也要从实际出发,找到学校独特优势,并能充分发掘这一优势,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鲜明特色。一味效仿,盲目跟风,就会迷失自我。刻意追求新奇,舍本求末,就会失掉本真。学生得到发展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本校为例,地处洪泽湖西畔的泗洪县临淮镇, 古时临淮镇所在地为县治,曾设泗洲临淮郡,为千年古镇,这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历史悠久。凝聚着“向善、包容、勤奋、清纯、灵动、活力”的内在精神。瞄准了这一特殊地域优势,将学校特色定位在“依托乡土资源,构建学校特色”。
二、以环境创设为依托,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校园环境是学校特色的集中外显,对外是形象宣传,对内是熏陶感染。良好环境的创设是构建学校特色的重要内容。环境创设应从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从生态到物态,运用多种手段,科学、合理地创设,让每一面墙壁成为教导之所,让每一个角落成为育人之地。
紧扣文化主线,着重建设“六大景观”,融观赏品味、种植饲养、观察研究、休闲娱乐为一体。对建筑物进行命名,赋以寓意,实现了“楼有名,湖有意,景入画,园有文”。让学生浸润在这溢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氛围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然天成。
三、以课程开发为重点,支撑学校特色发展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运用适合学校的课程。”特色课程开发是构建学校特色的重头戏。
通过挖掘洪泽湖的生态、山水、人文、物种等资源,编写6本校本教材。课程通过让学生去听、说、读、问、思、议、做、访等形式,使学生充分动耳、动手、动口、动脑,在教材研发、编写、使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四、以活动开展为抓手,牵动学校特色发展
活动开展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有力抓手,离开学生的活动,学校特色建设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组织开展了“爱心鱼放养”“保护母亲湖行动”“洪泽湖在我心中演讲”“洪泽湖故事擂台赛”“洪泽湖系列调查”“走进湿地”等系列活动。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流传于洪泽湖湖区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童谣。鼓励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民情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引领学生走近家乡的名人故事。举办校园文化节,通过织网比赛、渔具制作、船模制作、手抄报、手工制作、诗歌朗诵、主题演讲、歌曲、舞蹈、绘画等形式,历经一个月开展好系列活动,并在各项系列活动开展结束时,举行一场汇报演出。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家乡民俗风情之美、湖中劳作之美、民间文化之美,增强了他们热爱家乡之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以课题研究为引擎,提升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特色建设要上档次,出品牌,要有强大的科研支撑。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学校特色建设路径,创新学校特色建设做法,为学校特色建设引航。
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做到“五落实”,即时间落实、地点落实、活动内容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有力地保证了课题研究顺利实施。从学科教学、学校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研究,不断将研究触角向外延伸。通过“洪泽湖文化校本课程研究”“湖区小学乡土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洪泽湖文化学校特色教育研究”“洪泽湖乡土习作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等课题研究,不断提升学校特色建设内涵。
乡土资源对于学校特色建设来说是一片沃土,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只要我们巧加开发和利用,将特色学校的“根”扎进乡土资源的“沃土”之中,用心培植,定会绽放出芬芳四溢的特色之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临淮中心小学)
※注:此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洪泽湖文化”学校特色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号为B-b/2013/02/026)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