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

2015-05-30 22:14刘红芝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急诊内科应用效果

刘红芝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0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B组(50例,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护理的每一节点均作出了细致的前瞻性安排,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科学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236-02

护理质量管理是以事后控制、质量检查为主要方法,发现并纠正问题,达到控制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寻求满足当前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已成为护理专家、护理学界临床试验中面临的主要任务[1]。本研究讨论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以A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下面将本组研究进行详尽汇报: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A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0.2±4.3岁,体重50~62kg,平均体重52.4±3.6kg;B组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1.4±4.1岁,体重51~63kg,平均体重53.7±3.3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意义。

1.2 方法

B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接诊后,护士立即给予患者心电图监护、吸氧,做好分诊治疗及护理的准备[2]。A组患者给予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将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依次分为护士长、护士组长、责任护士、见习护士,上层级护士负责培训、指导、管理下层级护士。(2)对护士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开展小组责任制、管床责任制、床边工作制、床边记录制。(3)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职权及关系,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统筹安排病区护理工作;护士组长做好业务管理工作,负责考核下层级护士的工作和培训下层级护士的护理技术;责任护士负责评估患者病情,根据病情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调整护理级别,指导见习护士进行各项护理工作;见习护士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完成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并准确记录,并服从上层级护士的安排。(4)规范护理工作指引、流程,让护士明白护理工作中该做什么、由谁做、这样做的目的、做的时间、取得怎样的效果。(5)对护理质量检查方法进行改变,使护士长有较多时间留在病区,每天自查本病区护理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制订并持续改进措施,将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对发生的护理问题及时处理,并按规定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按评价标准给予评分,现场解决、指导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重点质量问题,找出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6)建立三级质控体系,一级质控由责任护士承担;二级质控由护士组长承担;三级质控由护士长承担;对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运用前瞻性的效应分析法(FMEA)与失效模式改善流程,防止发生失误。(7)对患者进行急诊接诊护理、接诊转运途中护理、院内转运护理、急诊病房内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采用护理质量评分标准[3],包括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90~100分为十分满意,80~90分为满意,70~80分为基本满意,少于70分为不满意,其中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等。

1.4 数据处理

初步录入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科学、真实性。将数据输入EXCEL(2010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得出清洁数据后经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分析,A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注: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A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注: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P<0.05。

3 讨论

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以质量检查为主要方法,以临床护理作业中发生的问题为指引,不断纠正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治疗效果,但其具有护理质量难以提高、必要风险难以规避等不足之处,而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则弥补了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4]。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治疗风险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5]。在急诊内科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重要性:(1)通过实行护士层级管理,使护士更加明确了自身职责,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及自身责任感;在护理作业时遇到不良问题,上层级护士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达到降低护理及医疗风险的目的。(2)调整护士工作模式,可使护士较多时间守在患者身边,有利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增强了护理工作的严密性;使护士护理作业做的更加细致,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能够对患者服务到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护士长工作量适当减少,能全面、及时掌握病区动态,可控制病区护理质量。(3)建立三级质控体系,可避免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基础护理不到位、操作不正规、专科护理不熟练等问题,保证了护理质量。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通过采取系列措施,能及时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有效规避风险,使患者得到专业、细致、安全的护理服务[6]。本科室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从接诊、转运、入院治疗的每一节点均作出细致的前瞻性安排,并进行护理,根据其管理宗旨由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科学、满意的医疗服务。本研究显示,A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均显著高于B组,说明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A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0%,B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0.0%,A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说明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急诊内科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护理的每一节点均作出了细致的前瞻性安排,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科学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少玲,李薇,李小红等.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35-136.

[2]吕芬,高原,李霞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脑卒中后预防误吸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33-36.

[3]曾美文,鄭秀先,高咏萱等.前睁性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63-65.

[4]刘小川.前瞻性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持续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587-1588.

[5]高咏萱.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65-1866.

[6]张学菊,陈晓梅.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内科患者身心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24):224-225.

猜你喜欢
急诊内科应用效果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探讨
急诊内科患者急性肠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诊治体会
155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