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娟 张立东
摘 要: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通过对1 000名在校大学生随机抽样调查,了解了处于不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并根据不同成长阶段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深入探讨了在大学生中分阶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分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133-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主导思想,是我国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确立国家正确的思想、文化发展方向[1]。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自身思想水平的高低、政治素养的软硬、价值取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是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重要内容[2]。
本文通过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寻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文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一至五年级的1 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978份,有效回收率达97.8%,调查数据全部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不同阶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了解但不全面,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低于中间年级。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调查中,75.11%的同學认为其基本内容包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62.01%的同学认为包含“自由、平等、公正、法制”,35.37%的同学认为包含“创新、发展、正义、至善”,36.24%的同学认为包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同学仅占3.06%。对“你能用一句话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的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或“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是“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稳定发展、中国梦”等,还有31.4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了解但不全面,且学生中大五年级和大一、大二年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认知程度不如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
2.大学生对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积极态度,但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主流上是积极向上、务实进取的,对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积极态度,但人际关系高度敏感,自我防御性较强,再加上易受网络文化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必然冲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而不信、知而不行,产生知行不一的现象[3]。比如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69.43%的学生认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每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19.21%的学生认为这是宣传部门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还有12.66%的学生表示不知道也不关心。对于“是否应该在大学校园内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6.33%的学生认为非常应该,16.16%的学生认为不应该,25.7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对于“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会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人做事吗”,26.2%的学生表示会完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人做事,56.77%的学生表示有时会有时不会,13.54%的学生表示从来不会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人做事。
3.大学生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认知程度不一。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意义”的调查,36.68%的学生认为意义重大,明确了解其意义,51.97%的学生认为有意义,但自己说不好,9.17%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口号而已,还有1.75%的学生表示不关心。对于“你认为你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做人做事的吗”,27.07%的学生认为是,30.13%的学生认为不是,38.43%的学生表示没注意,4.37%的学生表示不关心。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认识深刻,但也有部分人没有真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当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这样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认同,并努力实践。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大众化程度较低。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程度的认识”的调查,41.92%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程度高,人民深刻认同并内化于心,53.28%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程度低,曲高和寡。关于“学习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后能够记住吗”的调查,46.29%的学生表示比较简单,但字数有点多,难以记住,28.38%的学生表示看过就忘了,根本记不住,只有24.02%的学生表示简练深刻,能完全领会并记住。关于“你认为自己是否已经树立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18.34%的学生认为已经建立,51.53%的学生认为还处于完善阶段,17.9%的学生认为还没有建立,12.23%的学生认为树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中大众化程度较低,学习的内容难以入脑、入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三、在大学生中分阶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内化为他们的思想道德,外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而不仅仅是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的记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了解和赞同。此外,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思想需求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在这些思想需求和心理特点影响下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行为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根据大学生的生长发展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4]。
1.大学适应阶段——大一新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阶段的学生刚由高中生活转入大学生活,既有面对新环境的新鲜刺激感,又有处于陌生环境的迷茫、困惑和不适应,且处于这一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思维活跃,踌躇满志,但缺乏远大的理想;新的思维方式正在形成之中,但没有完全脱离高中时代的习惯和意识;思想单纯,但可塑性较大;渴求知识,但专业思想不巩固;渴望温暖和友谊,要求自由和民主,但缺乏自治和自立能力[5]。针对这一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大一新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融入新生军训、入学教育和日常的教学管理之中。比如,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融入国防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国富才能民强,增强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增强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对新生进行“明德、正行、励志、成才”的文明修身工程教育活动;以我的“中国梦”“三走活动”为主题开展成长成才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素质教育为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新生的抗压能力,学会科学的自我调节,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以就业指导课为契机对新生进行目标教育,帮助学生完成大学学习生涯的规划,指导自己的言行,并不断的反思和调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教育方式和习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新生文化素养教育,通过参观校史观、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强新生的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2.稳定发展阶段——中间年级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阶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活全面发展和深化的时期,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逐步确立和定型的时期,是进入大学生活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5]。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大学生,他们逐渐褪去了刚入学的好奇和兴奋,思想发展逐步趋于成熟,开始理性的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目的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科学规划,但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具有不稳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虽然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增强,但层次差别也日益明显。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成长与学习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结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和专业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首先,在思想方面,这一时期是大学生稳定人格和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需求和心理发展特点,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其次,在学习方面,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逐步加深,此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结合专业特色和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素质拓展训练、社会实践活动、考研的准备、大学生求职技巧等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7]。最后,在实践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培养自身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想、价值取向、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学会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3.实习毕业阶段——毕业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时期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期,也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其人生观、世界观基本已形成,且思想发展比较成熟,拥有较强的自主支配意识,能够比较客观、理智地对待各种问题,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关注点已经不是如何度过大学生活,而是怎么样更好地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5]。因此,这一阶段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以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邀请专业老师进行考研前的报考、备战辅导;邀请就业老师进行就业咨询、指导和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让学生们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举办座谈会、面试技巧、就业心理等相关活动,帮助毕业生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此外,对于部分职业方向模糊、努力方向不明确的毕业生,要根据其自身条件和发展目标,进行相应的就业教育,帮助其分析自身就業弱势,制定适合学生个人发展的职业目标。与此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毕业生日常教育,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毕业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度不高,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价值取向模糊、知行不一等问题。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思想需求和心理特征不同,因而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今后,各高校还需继续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力度,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使之深入人心,并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分层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光明日报,2013-01-26:1-3.
[2]黄莉,邹世享.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调查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29-34.
[3]谢春妮,杜维彦.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09,9(3):103-104.
[4]黄金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阶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20-21.
[5]郝保文.教育学纲要[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90-91.
[6]杨琴.南京地区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及教育应对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
[7]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G].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