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权
[摘要]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由旋转的性质可知,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所组成的夹角叫做旋转角.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旋转变换的性质对一些几何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图形旋转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53
将平面图形F1绕平面内的一个定点O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个定角θ,得到平面图形F2,这样的变换称为旋转变换.O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旋转角为180°的旋转变换是中心对称变换.
旋转变换前后的图形具有如下性质.
(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2)对应点位置的排列次序相同,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任意两条对应线段所在直线的夹角都等于旋转角θ.
图1如图1,把△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θ,得到△A′B′C′,P与P′为对应点,则△ABC≌△A′B′C′,OP=OP′,∠POP′=θ,BC与B′C′的夹角是θ.
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的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求解、证明有关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问题中.下面笔者举几个例子,希望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图2【例1】如图2,△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C外的一点,且DB=DC,∠BDC=120°,点M、N分别是AB、CA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MDN=60°,试探究MB、MN、C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证明:在CN上取CE等于MB,连接DE.(把△DBM绕点D顺时针旋转120°,得到△DCE)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ACB=60°,
∵DB=DC,∠BDC=120°,
∴∠DBC=∠BCD=30°,
∴∠ABD=∠ACD=90°,
∴∠MBD=∠ECD=90°.
又∵BD=CD,MB=EC,
∴△MBD≌△ECD,
∴MD=ED,∠MDB=∠EDC.
∵∠BDC=120°,∴∠MDE=120°.
又∵∠MDN=60°,∴∠EDN=60°.
∴△MDN≌△EDN,
∴MN=EN,
∴CN=CE+NE=MB+MN.
图3【例2】如图3,在△ABC中,AB=AC,D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以DC为边作△DCE,且DE=CE,∠DEC=∠BAC,连接AE,求证:AE∥BC.
证明:延长DA到F,使DF=AC,连接EF.(∵∠DEC=∠BAC,∴∠ACE=∠ADE,此过程也就是把△ACE绕点E旋转,得到△FDE)
∵∠DEC=∠BAC,∴∠ADE=∠ACE.
又∵DF=AC,DE=CE,∴△FDE≌△ACE,
∴∠DFE=∠CAE,FE=AE,∠AFE=∠FAE,
∴∠FAE=∠EAC,∴∠FAC=2∠FAE.
∵∠FAC=∠B+∠ACB,∠B=∠ACB,
∴∠FAC=2∠B,∴∠FAE=∠B,∴AE∥BC.
图4【例3】如图4,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若PA=a,PB=2a,PC=3a,(a>0),求:(1)∠APB的度数;(2)正方形ABCD的面积.
解:(1)将△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CBQ.
连接PQ、QC、AC,由旋转的性质得QB=PB=2a,∠PBQ=90°,CQ=AP=a.
利用勾股定理得PQ=22a.
在△PQC中,PQ=22a,CQ=a,PC=3a,
∴PQ2+CQ2=PC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PQC=90°.
又∵∠BPQ=∠BQP=45°,∴∠BQC=135°,
∴∠APB=∠BQC=135°.
(2)∵∠BPQ=45°,∠APB=135°,
∴∠APQ=180°,
∴AQ=AP+PQ=a+22a.
∵CQ=a,∠PQC=90°,
∴AC2=AQ2+QC2=(a+22a)2+a2=(10+42)a2,
∴正方形ABCD的面积=12AC2=12(10+42)a2二元函数最值问题解法探讨
元后,再利用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求最值.
三、利用向量不等式求解
【例3】若x2+y2=1,求3x+2y的最大值.
解:设a=(x,y),b=(3,2).因为a·b≤|a|·|b|,
所以a·b=3x+2y≤x2+y2·13=13.
所以3x+2y的最大值是13.
点评:向量法的难点是在向量的构造上,解题时要仔细审题,结合向量的内积和不等式构造出向量,答案即可求出.
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例4】若实数x,y满足x2+y2+xy=1,则求x+y,xy的最大值.
解:①由x2+y2+xy=1,得(x+y)2-xy=1,
即xy=(x+y)2-1≤(x+y)24,
所以34(x+y)2≤1,
故-233≤x+y≤233,
当且仅当x=y时,不等式的“=”成立,所以x+y的最大值为233.
②由x2+y2+xy=1,得x2+y2=1-xy,
即x2+y2=1-xy≥2xy,所以1≥3xy,
故xy≤13,
当且仅当x=y时,不等式的“=”成立,所以xy的最大值为13.
点评:仔细分析题目的条件,观察二元函数的结构,不难看出,此题使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合适.基本不等式(x2+y22≥x+y2≥xy)主要反映x2+y2,x+y,xy三者在的不等关系.凡是遇到条件、结论和这三者在结构上类似的,并求其范围、最值的题目,我们都应当尝试使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但求解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验证基本不等式的三个条件.
五、利用线性规划求解
【例5】已知x,y满足条件7x-5y-23≤0
x+7y-11≤0
4x+y+10≥0,求4x-3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不等式组7x-5y-23≤0
x+7y-11≤0
4x+y+10≥0表示的区域如图1所示.图1可观察出4x-3y在A点取到最大值,在B点取到最小值.
解方程组7x-5y-23=0
4x+y+10=0,得x=-1
y=-6,则A(-1,-6).
解方程组x+7y-11=0
4x+y+10=0,得x=-3
y=2,则B(-3,2).
因此,4x-3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4,-18.
点评:线性规划问题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比如约束条件(不等式组)和目标函数(线性函数、比值型函数和距离型函数)等都是此类题目的特征.所以,学生在解题中,遇到约束条件、目标函数这些特征信息时,可以直入正题,使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求解.当然,线性规划也有几种不同的类型,解题时一定要分清类型、对号入座.
六、利用数形结合求解
【例6】已知点(x,y)在曲线y=3-4x-x2上,求x-y的最值.
图2解:由y=3-4x-x2化简得(x-2)2+(y-3)2=4(y≤3),所以曲线为半圆.曲线图像如图2所示.
令x-y=0平移可知,x-y在A点处取得最小值,在B点处取得最大值.
设b=x-y,因为点A的坐标为(0,3),∴bmin=-3.
根据直线b=x-y与曲线(x-2)2+(y-3)2=4(y≤3)相切,得d=|2-3-b|12+(-1)2=2,
解得b=22-1或b=-22-1(舍),
∴bmax=22-1.
点评:在二元函数问题中,求解f(x,y)=x-y的最值很像线性规划最值问题的类型,由此可能想到令函数x-y=0平移找最值,但与线性规划不同的是,它没有不等式组,没有可行域.实际并非如此,此题是用曲线y=3-4x-x2代替了可行域,对曲线方程化简可知,其函数图像是半圆,半圆上的点即为可行域,按照线性规划的方法便可求出最值.此题是线性规划的延伸,也是线性规划题型的能力提升,由于需要识别函数和画出函数图像,并利用函数图像解题,笔者把该方法归纳为数形结合.
二元函数涉及的内容多,运用的解题方法多,既是高中数学重要数学思想的体现,又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上述六种方法已基本概括了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的解法,请学生务必掌握.遇到此类题型时,只要认真审题、分清类型、对题入座,解题时便可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责任编辑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