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需平衡变动的视角看我国玉米价格形成机制

2015-05-30 07:46陈秀兰贺同乐王兴旺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需求供给价格

陈秀兰 贺同乐 王兴旺

摘要:文章在对生产、进出口及各类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我国玉米的库存消费比,得出2002/03年度以来的十年间我国玉米的供需平衡状况,并将这种平衡状况的变动与玉米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供需平衡变动的视角探讨了我国玉米价格的形成问题,并根据研究结论对2008年以来我国玉米价格变动幅度加大的现象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供给;需求;库存消费比;价格

一、 引言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背景,考虑到玉米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文章以玉米价格为研究对象,从供需平衡变动的视角探讨其形成机制,并根据研究结论对2008年以来我国玉米价格变动幅度加大的现象进行解释。对文中数据的来源做如下说明:产量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进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海关总署,根据海关的月度进出口数据整理得到玉米种植年度的进出口数据;饲用消费量来源于美国农业部,食用消费量、深加工消费量和损耗根据中国玉米网、中证期货研究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等相关资料整理而得,种用消费根据《2013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玉米生产每亩种子用量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当年的播种面积相乘得来;2002年~2003年年度的期初库存来源于美国农业部,之后每一年的期初库存等于前一年的期末库存。

二、 我国玉米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分析

1. 我国玉米供给状况。

(1)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实现九连增。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前仅排在第4位,位于稻谷、小麦和粟之后;20世纪 50 年代起,玉米栽培有了进一步发展,播种面积远远超过了粟而跃居第3位,一直持续到2001年。从2002年开始,播种面积首次超过小麦,成为我国播种面积第二大的粮食作物;到了2007年,播种面积首次超过稻谷,成为我国播种面积第一位的粮食作物。2004年以前,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波动增长,年均增长量为316万亩,而从 2004年起,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连续9年增加,年均增长量达到1 597万亩;再比较2008年前和2008年以后的情况,2008 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达到44 796万亩,2004年~2008年5年间年平均增加为1 325万亩,而2008年~2012年5年间年平均增加为1 550万亩。

(2)单产水平波动提高,缺乏稳定性。与种植面积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不同,我国玉米单产的变动幅度相对较大。1978年以来,三大粮食品种的单产水平都呈增长的趋势,但玉米的波动幅度最大:小麦和水稻的单产变动相对较为平稳,上下浮动区间基本控制在50斤/亩以内,而玉米单产浮动区间甚至超过100斤/亩;1978年以来,除了1982年~1984年和2010年~2012年连续三年单产均增加外,其他年份玉米单产未出现过三年连续增加的情况,而小麦和水稻单产连续四年、五年增加的情况均有出现。

(3)总产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玉米总产量受到种植面积扩大以及玉米单产提高的促进作用而不断增加,1998年开始,我国玉米产量超过小麦,成为我国产量第二大的粮食作物;到了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首次超过稻谷,到此,玉米正式从播种面积和产量两个方面均超过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4)2009年~2010年年度开始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玉米出口量在1999年~2000年年度、2002年~2003年年度期间,一直保持单调增加的趋势, 2002年~2003年年度出口达到最大值1 480万吨,占到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12.56%,之后出口量开始迅速减少,到2012年~2013年年度,我国玉米出口仅4万吨,占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0.02%;在出口减少的同时,我国从2006年8月开始进口玉米,进口量从2009年~2010年年度开始迅速增加,我国也从2009年~2010年年度开始正式由玉米净出口国变为玉米净进口国,2011年~2012年年度的玉米进口量达到503万吨,占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33%。

在玉米不断增产的背景下,进口较快增加,这意味着我国玉米总需求正在以一个更快的速度增加,接下来文章将对我国玉米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

2. 我国玉米需求状况分析。

玉米各类消费量的变化以及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逐年增加,也带来了各类消费量占国内玉米总消费量比重的变化:玉米饲用消费量占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02年~2003年年度的78%降为2012年~2013年年度的66%;而工业消费量占比从2002年~2003年年度的11%变为2012年~2013年度的27%;食用消费量占比从7%下调为5%;种用消费稳定在1%;损耗量占比从3%降为2%

(1)饲用消费量稳步增加,占比缓慢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肉、禽、蛋等需求量稳定增加。作为肉蛋奶生产不可或缺的饲料来源,饲料玉米需求量必将随着肉蛋奶需求的增加而不断攀升。2002年~2003年度以来,我国玉米饲用消费量保持单调递增的趋势:2012年~2013年年度的消费量达到了14 400万吨,比2002年~2003年年度的9 600万吨增加了5 400万吨,年均增量为490万吨,年均增幅达到5.5%。

再比较2008年之前和之后的情况,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年度以来的5年时间里,我国玉米饲用消费年均增幅达到6.7%,明显高于2008年~2009年年度以前2.9%的年均增幅。由此可以得出,2008年以前的年份,每年的玉米饲用消费量相对比较稳定,变动幅度也相对较小,而从2008年开始,玉米饲用消费量就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且年均变动幅度也相对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解释我国玉米价格在2008年以来波动幅度明显偏大提供了需求方面的原因。

(2)深加工消费量快速增长,占比大幅提高。21世纪以来,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出现快速发展势头,2002年~2003年年度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费量为1 400万吨,2012年~2013年年度达到6 000万吨,10年间一直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增加了4 600万吨,年均增量460万吨,年均增幅33%。从增长阶段看,2006年~2007年年度以前是玉米深加工消费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每年增幅都在10%,特别是2005年~2006年年度,深加工业消费玉米量从上年度的2 100万吨猛增至3 150万吨,增幅高达50%,2006年~2007年年度也达到13%的增幅。根据比较可以发现,由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7年9月5日《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2007年~2008年年度、2008年~2009年年度、2009年~2010年年度深加工玉米消费量增幅较之前两年有较大的减少,分别为6%、5%、6%。这说明当时国家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规范和引导确实达到了明显的效果。但2010年~2011年年度和2011年~2012年年度玉米深加工消费的增幅又开始迅速回升,分别达到14%和19%,2012年~2013年年度增幅有所下降,为5%。

数据表明,由于国家的规范和引导,在“十一五”期间,玉米深加工消费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态势,但从“十二五”开始,深加工消费占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比重又呈现增加的势头。

(3)食用、种用及损耗量基本稳定。

①食用消费量多年来稳定在1 000万吨左右。20世纪80年代,95%以上是玉米初级加工食品,即玉米碴、玉米粉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作为口粮的消费量逐年减少。与此同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口粮的玉米食品消费稳步上升。膳食结构和消费倾向的改变以及新技术的应用,非口粮玉米食品的质量和口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使得玉米食用量的增加和减少的因素大致相互抵消,食用消费量开始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总体保持在1 000万吨上下。而由于国内玉米需求总量的增长较快,因此,玉米食用消费占玉米国内总消费量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999年~2000年年度的10.8%降到2012年~2013年年度的4.7%。

②种用消费量及损耗量分别稳持在120万吨和350万吨上下。我国玉米种用消费总体保持稳定。我国玉米栽培技术的革新、育种技术的进步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等,都提高了玉米种植效率,使得单位面积的玉米播种用量开始下降,根据《2013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7年至2012年,我国每亩玉米播种的种子用量依次是2.78公斤、2.64公斤、2.63公斤、2.45公斤、2.37公斤、2.24公斤。但由于总体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处于扩大的状态,因此,我国玉米种植种子需求总量基本稳定在120万吨左右。随着我国玉米总消费量的增加,种用消费占玉米总消费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在收获、贮藏、运输以及加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玉米损耗, 1999年~2000年年度以来,我国玉米损耗量占玉米总消费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损耗量大致稳定在350万吨左右。

三、 我国玉米供需平衡状况与价格变动分析

前文分别考察了多年来我国玉米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变动情况,接下来文章将对我国玉米的供需平衡变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收集,笔者分析得到如下我国玉米供需平衡表(如表1和表2)。

根据表1计算结果,2002年~2003年年度以来,我国玉米总产量以年均6.95%的速度增加,加上库存和进出口,总供给量以年均7.20%的速度在增加,而与此同时,总需求量以7.69%的速度在增加,因此库存消费比整体处于下降的趋势。而玉米库存消费比的变动趋势与玉米价格的走势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下文将做具体分析。

研究发现:随着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的下降,以全国批发均价表示的我国玉米价格随之快速上涨。2002年~2003年年度以来,除了2008年~2009年年度库存消费比比上年上涨了3个百分点外,2002年~2003年年度以来年份里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出现快速下跌的趋势,且从2006年~2007年年度开始,这一比值降到了17%~18%的警戒线以下,从2010年~2011年年度甚至出现负值,年均降幅达到6%。随着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的下降,以批发价格表示的我国玉米价格也随之快速上涨。2002年~2003年年度以来,除了2008年~2009年年度我国玉米价格下降了6个百分点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上涨的趋势,年均涨幅达到11.18%。

研究还得出:在玉米库存消费比在国际警戒线之上的年份中,库存消费比的降低对于玉米价格上涨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而当玉米库存消费比降到国际警戒线之下以后,库存消费比的变动对于玉米价格变动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玉米价格变动幅度约为库存消费比变动幅度的2倍~5倍。根据笔者计算的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和玉米批发价格环比变动百分比:2003年~2004年度库存消费比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而同期玉米价格上涨19个百分点;2004年~2005年年度的库存消费比比上年下降9个百分点,而同期玉米价格仅上涨1个百分点;2005年~2006年年度的库存消费比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同期的玉米价格仅上涨1个百分点;2006年~2007年年度的库存消费比降到14%,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玉米价格就上涨了15个百分点;2007年~2008年年度的库存消费比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玉米价格上涨达到16个百分点,是前者的3倍多;2008年~2009年年度由于增产1 361万吨,同时国内总需求增长放缓,仅增加418万吨,比上年少17万吨,国家临时储备政策大量收购,玉米的库存消费比比上年上涨了3个百分点,达到12%,同期玉米价格下降了6个百分点,是前者的2倍;2009年~2010年年度的库存消费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同期玉米价格上涨18个百分点,是前者的2倍多;2010年~2011年年度的库存消费比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同期玉米价格上涨12个百分点,约为前者的2倍;2011年~2012年年度的库存消费比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同期玉米价格上涨11个百分点,约为前者的5倍。

2008年~2009年年度以来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一直处于低于国际安全警戒线的水平之下,根据前文分析,此阶段玉米价格随着库存消费比变动而变动的幅度会增强,而在这一时期内我国玉米的供需平衡状况还明显失衡,因此,使得玉米价格的变动幅度加大。根据数据,2008年~2009年年以来,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年均下降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玉米价格年均上升9.45个百分点,为库存消费比降幅的2倍多。而需求增速过快是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2008年~2009年年度以来,我国玉米总产量以年均5.98%的幅度增加、总供给以6.44%的速度增加,而国内总需求以年均8.44%的幅度增加,供需缺口明显增大。其中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播种面积的扩大,2008年~2009年年度以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年均增幅3.5%,而玉米单产年均增幅1.1%;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主要源于饲用消费和深加工消费,而深加工的增幅最快,饲用消费年均增幅8.33%,深加工消费年均增幅12.97%。

四、 结论与启示

文章在对我国玉米生产、进出口及各类需求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我国玉米的库存消费比,得出了2002年~2003年年度以来的十年间我国玉米的供需平衡状况,并将这种平衡状况的变动与玉米价格的变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供需平衡变动的视角探讨了我国玉米价格的形成问题,并根据研究结论对2008年以来我国玉米价格变动幅度加大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研究得出:

(1)2002年~2003年年度以来,无论是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还是笔者计算所得数据,均表明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存在下降的趋势,随着库存消费比的下降,我国玉米价格随之快速上涨。

(2)在玉米库存消费比在17%~18%的国际安全警戒线之上的年份中,库存消费比的降低对于玉米价格上涨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而当库存消费比降到国际警戒线之下以后的年份里,库存消费比的变动对于玉米价格变动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玉米价格变动幅度约为库存消费比变动幅度的2倍~5倍。

(3)2008年~2009年度以来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一直处于低于17%~18%的国际安全警戒线之下的水平,根据分析,此阶段玉米价格随着库存消费比变动而变动的幅度会增强,而在这一时期内我国玉米的供需平衡状况还明显失衡,因此使得玉米价格的变动幅度加大。

研究得出以下启示:就我国目前玉米库存消费比持续处于国际安全警戒线之下的状况而言,稳定供需状况进而稳定库存消费比的变动对稳定玉米价格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的积极性;大力推进良种研发并着力解决干旱问题;引导深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利用好进出口调节工具,发挥其调剂国内余缺、稳定国内市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长赋.玉米论略.农业经济问题,2012,(6).

2. 张利庠,陈秀兰.新世纪中国农产品价格变动特征及原因分析.教学与研究,201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产业链视角下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机制研究”(项目号:09&ZD044)。

作者简介:陈秀兰(1986-),通讯作者,女,汉族,四川省绵阳市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价格理论;贺同乐(1985-),男,汉族,陕西省榆林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包头分行副经理,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创新;王兴旺(1984-),男,汉族,黑龙江省鸡西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价格理论和企业管理。

收稿日期:2014-11-20。

猜你喜欢
需求供给价格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价格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