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齡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在探索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从问题设计的趣味性、现实性、开放性、多样性入手,探究问题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数学的灵魂,也是学生创新的动因,建构有价值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问题表述的趣味性
问题表述的趣味性就是改变以往的问题形式,将问题的表述方式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在教学质量单位“吨、克”时,有位教师设计出这样的问题表述形式: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发现有些同学在学校吃午餐时,浪费粮食现象十分严重,想写一张宣传广告张贴在宣传栏中,但是广告中有些数据不知道,你能知道吗?
广而告之
如果人每天浪费1粒米,全国每天就要浪费13亿粒米。这些米有____吨?如果一个学生每天吃500克,够他吃____年。
这样的问题表述形式,学生感到新颖有趣,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种能力的支撑,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体验,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二、问题情境的现实性
问题情境的现实性就是设计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甚至可以是亲身体验经历过的。也就是说,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百分率的应用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我校六(1)班有9名同学,利用星期天来到人民公园游玩。售票处写着:每张5元,10张以上8折优惠。他们买门票至少花多少元?
学生思考后得出如下的解法:
(1)5×9=45(元);(2)5×10×80%=40(元)(多买一张);(3)5×10×80%-5×80%=36(元)(多买一张按8折转卖);(4)5×10×80%-5=35(元)(多买一张按原价转卖)。
经过讨论认为,解法(1)没动脑筋,解法(2)浪费一张门票,解法(3)自己得到实惠的同时他人也得到实惠,解法(4)投机,法规不允许。显然,解法(3)最好。
这样的问题就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就会产生兴趣,进而逐渐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去,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问题结构的开放性
问题结构的开放性是指问题存在的不确定性。它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小红有红花6朵,小芳有红花4朵。 ?要求学生补充问题列式解答。
生1:小红和小芳一共有多少朵红花?6+4=10(朵)。
生2:小红比小芳多多少朵?6-4=2(朵)。
生3:小芳比小红少多少朵?6-4=2(朵)。
师:老师也想了几个问题,但和他们的不一样,你们能猜出吗?(想猜中老师的问题的愿望强烈激励着学生再去思考,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生4:再给小芳几朵两人就同样多?6-4=2(朵)。
生5:小红拿走几朵两人就同样多?6-4=2(朵)。
生6:小红给小芳几朵两人同样多?
生6的问题,列式会受阻,这时教者引导学生摆学具,会很容易得出结果是l朵,同时指出生6的问题列式今后会学到。
问题结构的开放性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横向发散,并向纵深发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学生的思维从求异从同中达到创新。
四、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问题解决的多样性就是解答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能开阔思路,拓展思维空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的问题:一批布,做成人服装可做10套,做儿童服装可做15套,现在先做6套儿童服装,剩下的布可做几套成人服装?(至少有两种方法解答。)如果不规定用几种解法,学生会无一例外地用工程问题思路解答:(1-×6)÷=6(套)。加上“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就会多角度去分析、思考、探索,就会出现解答这一问题的多种途径,
如:(1)运用比的思想解答为:(15-6)×=6(套);(2)运用倍比的方法解答为:(15-6)÷=6(套);(3)运用分率的方法解答为:10×(1-)=6(套);(4)运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为:=,x=6(套)。
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实现高效低耗,体现重视思维训练、重视智力的开发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有灵活性有深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林.能产生实效性的习题设计[J].中国数学教育,2011(9).
[2]郭丽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数学,2001(1-2).